您的位置:首頁 >黃金頭條 >

黃金雨實驗(黃金雨實驗圖片)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雨實驗(黃金雨實驗圖片)",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雨實驗(黃金雨實驗圖片)對您幫助。

黃金雨實驗(黃金雨實驗圖片)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周刊

#95年博士后靠浪漫化學實驗走紅#

防曬衣是不是智商稅?雪糕和冰淇淋有啥區別?什么元素導致“女兒國”出現?在“清華博士汪史大爺”的抖音賬號里,你會發現:化學原來可以如此有趣——平平無奇的化學實驗,蘊含著無窮知識,能解答各種生活難題。

一些看似枯燥的實驗現象,也在這里被賦予了新含義。

“一個傾其所有,一個無動于衷,有一剎那它紅了,也只不過是一剎那”——很難想象,這是一句化學科普文案,講的是一個高錳酸鉀遇上雙氧水的化學實驗:雙氧水是無色透明的,往里倒入紫色的高錳酸鉀溶液,雙氧水會發生氧化反應變紫紅色,但很快,紫紅色消失,面前的溶液再度變得透明。

很多網友因此有了“被戳中”的感覺,也有人很快反應過來:“我竟然在嗑兩個化學物質的BE美學?”

視頻的主人史大爺,真名史家昕,今年27歲,剛從清華大學化工系博士畢業,是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在讀博士后。95年出生的他自稱“大爺”——這緣起于他高三參加的一場悠悠球錦標賽,旁人贊嘆他高超的悠悠球技術,“史大爺”的名號因此被叫響。

2018年起,史家昕利用課余時間拍抖音,記錄校園生活,科普化學知識。如今,史家昕在抖音上的兩個賬號,一共發了420多支視頻,粉絲超過135萬。他善于將復雜的化學知識拍得浪漫有趣,自我介紹是:一個正(dou)經(bi)的科普博士。他想用短視頻記錄漂亮的實驗現象,創造有趣有梗的表達,讓更多人認識化學、愛上化學。

歸納法的勝利

史家昕是遼寧省葫蘆島人,葫蘆島是個小城市,他給出的證據是:葫蘆島車牌以“P”開頭,是遼寧車牌排名最末的字母。他自認天資平平,在這樣一個小城市里學習、長大,小學時成績始終在“中游水平”。

但史家昕善于觀察,早早掌握了總結歸納的能力。升初中后,他第一次期中考沒考好,位列全校第150名——語文尤其差,閱讀基本沒得分。試卷發下來,他認真看了答案,又專門買來練習冊,琢磨題目與答案間的對應關系。第二次考試,他全校排第16名,獲得了一次驚人的進步,被他稱為“歸納法的勝利”。

嘗到甜頭后,史家昕的成長一路“開掛”——“歸納法”助他考上葫蘆島市最好的高中,助他進入尖子班,助他在高二那年在全國化學奧賽中奪得頭籌,然后保送清華。但這樣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卻自謙“不聰明”。本科期末考前,四五百頁厚的書,室友突擊三四天就能考90多分,但他覺得自己“做不到,所以得提前復習。”

但“不聰明”有不聰明的好。“如果我具備那么強的理解能力,肯定總結不出那些奇奇怪怪的學習理論。”他總在思考如何歸納復雜知識,還琢磨如何更好地將它們傳遞出去。

2018年6月,史家昕第一次下載抖音,注冊賬號“清華史大爺”,分享大學考試和實驗設備,“一開始就是覺得好玩”。7月,他分享了一個“黃金雨實驗”:溶解乙酸鉛,加入碘化鉀溶液,將之加熱后,取出上清液,再進行冷卻,由此得到的反應物閃閃發光,如同一場黃金雨。這條抖音視頻收獲36.9萬個贊,評論中,網友們盛贊:“這是屬于理工男的浪漫”。

自此,史大爺開始成了抖音上小有名氣的知識創作者。當時,網上做同類短視頻科普的人并不多,網友們的熱情催更鼓舞了他,他開始常駐實驗室,“沒事就拍一拍”。

讀博期間,史家昕除了課余拍視頻,還參與創業了一家教輔機構。好友余梅第一次見到他,就是去這家教輔機構面試,她回憶,印象中史家昕又高又瘦,“長得特別顯小,話也不多”。但一聊天才知道,史家昕已是這家教輔機構的教研部負責人,負責所有錄課老師的招聘。

在余梅看來,史家昕是一個典型的“斜杠”青年,他不光能夠迅速掌握一項技能,還能平衡好自己的各個身份。“他身兼多職,在學校里帶同學做實驗,自己的科研也搞得挺好,玩悠悠球也是全國亞軍,還玩架子鼓”,余梅調侃:“也不知道人家是讀博順便創了個業,還是創了個業,順便讀了個博,還沒耽誤人家玩悠悠球。”

將化學擬人化,人人都能聽得懂

作為一個擅長歸納的人,史大爺總結過自己視頻在抖音受歡迎的原因。首先,觀賞性很重要:硫酸鎂遇見氫氧化鈉會有白色沉淀,藍色的硫酸銅溶液碰上鋅粒,溶液顏色會變淺,鋅粒上會聚集起紅色的銅樹……畫面“好看”是緊要的,顏色與形態的變化必須肉眼可見、打動人心。

另一個竅門在于,必須將專業術語轉化為人人都能聽得懂的語言,將化學反應”擬人化“,再佐以適當的幽默感。因此他寫:“我們的感情就像是水和醋酸鈉,即使熱烈擁抱過,最后也會結冰”、“當碳酸鈉遇上草酸…泡沫不會無緣無故上升,熱情也不會無緣無故褪去”。

形成如今的科普觀念,史家昕多少受到導師徐軍影響。這些年,徐老師常受邀給中小學生開講座,從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東西講起,深入淺出。史家昕記得,他本科畢業設計做過一個”形狀記憶小飛機”,一直被徐老師用來給孩子們講課——那是一小片看上去平平無奇、揉成一團的材料,徐老師當孩子們的面,將它放進熱水中,接著,這片材料慢慢舒展開,會自動折成之前設定好的飛機形狀。

史家昕受到了啟發,也開始在抖音上從最貼近人們生活的事物講起。這些事物包括但不限于果凍、涼粉、尿不濕……比如,尿不濕吸了小孩的尿液,為什么不會有水流出?因為尿不濕里有凝膠,凝膠吸入液體,變成了固體。

又比如,螺螄粉里的辣椒油為什么總是粘在碗壁上?因為瓷碗是非極性分子,油是非極性分子,水是極性分子,瓷碗親油不親水;面條煮熟后泡涼水,為什么更筋道?因為面條里有蛋白質和淀粉,二者都是高分子,遇到極冷極熱的情況,分子結構就會發生變化。

史家昕很喜歡一個說法:“好的化學工程師一定是好廚師”,認為這表達“化學源自生活”。化工科還有個經典說法叫“三傳一反”,指的是動量傳遞、熱量傳遞、質量傳遞及化學反應,而“三傳一反”也蘊藏在生活的各個小事中。

史家昕相信,所有人都能聽懂這些知識——比如做飯,加熱是“傳”,增加調味料是“反”,不同元素產生化學反應。他感慨,學了化工,不光漲了專業知識,生活技能也會跟著提升。

最開始,史家昕也拍過不少復雜實驗。但一段時間后,他發現自己的粉絲以中小學生為主,因此轉換內容思路,降低難度,盡量讓實驗有趣、“貼近學習生活。”

實驗對化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史家昕記憶里,他中學時的實驗機會少得可憐。而現在,他可以用短視頻將課本上的公式變得具體可感,吸引中學生圍觀、贊嘆:“課本上的知識變得如此美麗”,“化學的魅力!”還有人呼朋引伴,在評論區@朋友:“快來學化學”,甚至互相發問:“生成沉淀,記住了嗎?”

“這對化學元素的CP我嗑了”

史家昕始終以一種十分松弛的狀態,經營著他的短視頻“事業”,拍什么、怎么拍都隨心而定。有段時間,他斷更好幾個月,最近又提高了更新頻率,7月每天更新,6月只停了3天。

最開始,視頻全由他自己在實驗室拿手機拍。后來,考慮到教輔機構要錄課,干脆讓這里的攝影師和剪輯師幫忙,拍攝場所也轉到了有背景布和布光儀器的攝影棚。當實驗開始在一塊黑布前進行時,化學反應能呈現得更明顯,畫面也更精致。

“史大爺”賬號評論區也是一道風景。有時看起來“人均學霸“,許多網友會在這里嚴肅討論化學知識,寫下反應公式,探討不同元素要到什么樣的比例,才會發生變化;也有時“人均詩人”,評論雖不直接和知識相關,卻延展出各式各樣的浪漫解讀,二創文案“嗑化學元素的CP”:“本不該對你產生反應,卻還是忍不住產生了沉甸甸的愛”、“我對你的愛深埋在障目的混沌之后,你不曾發現,卻越發濃烈”……不少網友看罷感慨:“為什么會有這么浪漫的學科”!

史家昕喜歡這些關于化學的浪漫解讀。在他眼中,自然科學跟人的行為具有某種天然深刻的連接性,“很多人對化學一知半解,一聽到就頭疼,但通過視頻畫面和故事,讓他們覺得化學還挺有意思,我覺得這就體現出了意義。”

即便如此,史家昕也并不打算將拍視頻的興趣發展成主業。他有更多“實實在在”的事情要忙——比如繼續讀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博士后,科研一項技術,使之投入應用;又或者,在他的創業項目中做好教輔,用學習經驗幫助更多具體的學生。

在余梅眼中,史家昕是個情緒十分穩定的朋友,“從來不特別沮喪,也不特別興奮。”史家昕的口頭禪是“嗨”,第四音,有一種不計較、不緊張的灑脫感。只有在上課時,她能聽到他“不冷靜”、“激情四射”、“特別飽滿”的聲音,“他講課的時候,是能夠掀翻屋頂的。”他好像很少疲憊,累了的表現,也不過是“玩玩悠悠球”,因為這能讓他“自由地創造”。

喜歡創造,也是史家昕喜歡化工學科的原因。對他而言,拍攝一支抖音上的實驗視頻并不難。不需要復雜儀器,操作相對簡單,只要將不同溶液混一混,就能有好看的畫面誕生。但多數情況下,他做的例如改變聚氨酯(可作泡沫鞋底的一種材料)結構和性能等類型的實驗,肉眼難以觀測,數據變化也無比細微,常常由無數次失敗和漫長等待構成,能激發他的創造力,也更能給他成就感。

這世上,有待化工解決的問題太多了。單從材料領域講,材料性能問題、環境友好問題、成本問題……每個都很重要,且都有許多分支亟待研究。史家昕說,可以試著想象這樣一個圖景: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許多人都在做一些小小的改變,每個人改變一點,“就能帶來學科螺旋式的上升。”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雨實驗(黃金雨實驗圖片)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