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金點評 >

黃金廣告語(回收黃金廣告語)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廣告語(回收黃金廣告語)",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廣告語(回收黃金廣告語)對您幫助。

黃金廣告語(回收黃金廣告語)

說起涼茶,你最先想到的是哪個品牌?

王老吉和加多寶作為涼茶界的兩大頭牌,一直以來因為同樣的包裝、同樣的味道、同樣的廣告語讓老百姓傻傻分不清楚。

很多人都說王老吉就是加多寶,加多寶也是王老吉。其實這句話并非全無道理,王老吉和加多寶本就來自于同一個家族,只是隨著加多寶的創始人陳鴻道將王老吉的品牌壯大,在龐大利益的交織下,雙方產生了分裂。

從此王老吉是王老吉,加多寶是加多寶。且水火不容,互相傷害。

關于王老吉和加多寶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愛恨糾纏,一切還得從王老吉與陳鴻道結緣的故事開始說起。

王老吉與陳鴻道的初始結緣

早在清朝道光年間,王老吉就已經誕生了。

當時,林則徐去廣州禁煙,卻不慎中暑,多方治療均無效果,無意中接觸到王澤邦,他用一劑草藥煮成茶讓其服下,不料效果俱佳。很快林則徐便身體康復,面對如此神丹妙藥,林則徐建議王澤邦將其煮成茶進行售賣,從此,以王澤邦乳名命名的王老吉涼茶便正式問世。

自王澤邦去世后,便將涼茶配方世代相傳,隨著子孫幾代的相傳,王老吉也分為了兩對:內地和香港。

內地的王老吉由廣藥集團經營,香港的王老吉則由王氏后人王健儀經營。

幾代下來,王老吉的經營和品牌都開始逐步下滑,眼看這個老祖宗的涼茶品牌即將被時代淘汰。卻不想遇到了陳鴻道,從此王老吉品牌響徹了中國,走進了千家萬戶。

陳鴻道出生于廣東東莞,自幼就有愛喝涼茶的習慣,當他初次接觸到王老吉的時候便意識到這里面大有市場。于是,他便在香港找到王健儀,購買了王老吉涼茶的秘方。

1990年,陳鴻道在香港成立了“加多寶集團”開始自建品牌售賣王老吉涼茶,但是因為沒有品牌背書,自建品牌并不被市場看好。為了打入內地市場,獲得王老吉品牌授權,陳鴻道不得不與廣藥集團合作,以此來獲得王老吉商標的使用權。

1997年,陳鴻道以450萬一年與廣藥集團簽訂了商標租賃協議,獲得“紅罐王老吉”的獨家經營權,合作時間15年。

這對于當時的廣藥集團來說,完全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不僅獲得了高額租賃收入,還有人幫著做王老吉全國品牌,何樂而不為呢?

從此,陳鴻道拿著香港買來的王老吉配方,用著廣藥集團授權的王老吉商標,開啟了打造全國涼茶品牌王老吉的高歌之路。

把王老吉賣到1年180億,卻成中國富豪榜唯一在逃犯

王老吉因為其獨有的本地化特征,和沒有明確的市場定位,讓陳鴻道在接手的幾年里都沒能有所突破,年銷售額一直未能達到2億。這與陳鴻道最初想要打造全國知名涼茶品牌的夢想相差甚遠。

如何破局?成了陳鴻道眼前最迫切的事情。

1、找準定位

在經歷了幾年的試跑后,陳鴻道深知要想領跑全國涼茶品牌,王老吉必須要有自己清晰的市場定位。于是,在經過多次頭腦風暴和對涼茶特性的深入了解后,“降火”成為了王老吉的定位關鍵詞。自此,“怕上火,喝王老吉”這句廣告語打入了千家萬戶老百姓的心里。而王老吉也開始在全國茶飲料市場嶄露頭角。

2、加大宣傳

為了快速搶占市場,提升王老吉的品牌知名度。陳鴻道將眼光鎖定在中央電視臺黃金廣告時間,以及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都被王老吉的廣告全面占領,宣傳力度空前絕后。據坊間傳聞,陳鴻道曾經在年收入只有幾千萬的時候便拿出4000萬來進行廣告宣傳。足以可見他對王老吉要做涼茶第一的品牌的期許。這一舉動也確實讓王老吉家喻戶曉,銷量大增。

3、終端擴張

除了線上廣告宣傳之外,陳鴻道也開始全面布局終端銷售。為了更好地打入以餐飲和家庭為主的消費場景,陳鴻道組建了萬人隊伍進行線下火鍋店、燒烤店、中餐店滲透,將王老吉的海報、餐盒、桌布、橫幅等物料張貼的無處不在。

這一系列的操作,讓王老吉爆火,不僅成為了消費者心中的降火首選產品,也成為了眾多商家的銷冠產品。

據統計,2011年,王老吉的年銷售額高達180億,其中單“紅罐王老吉”一款產品就高達160億元,王老吉的品牌估值也直接飆到千億以上。陳鴻道也以80億元的身家位列2012年《福布斯富豪榜》的151位。

誰也沒有想到,一款涼茶飲料居然能有如此大的市場,陳鴻道憑借一己之力終將王老吉推向了全國的舞臺。

但他也知道,15年的商標授權很快就會到期,如此香餑餑不能這樣拱手讓人。于是,早在2002年,陳鴻道便以300萬港元向廣藥的總經理李益民行賄,用不到國際慣例1%的商標使用費又簽訂了兩份補充協議,把使用權延續到了2020年。這個奇葩的操作給后來埋下了雷,也毀了陳鴻道的后半生。

2005年,李益民受賄暴露,被判處無期徒刑,而陳鴻道也因受賄被調查,在被取保候審期間,逃到了香港,成為了《新財富中國500富豪榜》上唯一的在逃犯。

自此,王老吉與加多寶開啟了互撕,一場廣為人知的商標爭奪大戰也拉開了序幕。

十年內斗,兩敗俱傷

2011年,王老吉的商標授權到期了,廣藥集團看到王老吉如今的品牌效應,自然想要歸為己用。而加多寶方則認為已經與李益民簽署了補充協議,商標應該到2020年才能到期歸還。為了爭奪這個商標,雙方各持己見,鬧得不可開交。無奈廣藥集團將加多寶集團告上法庭。

2015年,經過判決,加多寶與李益民簽署的補充協議無效,不得再使用王老吉商標。

沒想到陳鴻道辛苦十余載,結果卻給別人做了嫁衣。被逼無奈的加多寶只得另尋出路,只要用戶還在總有辦法找回來。

于是,加多寶集團把涼茶品牌更換為“加多寶”,并采取了當初塑造涼茶傳奇王老吉的方式來重新打造加多寶的天下。先是改廣告語: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怕上火,喝加多寶。隨后更是不斷砸下重金進行大規模的廣告投放,2012年-2015年期間,加多寶連續四年冠名《中國好聲音》,冠名費累計高達7.8億元,更是以5.78億元成為2013年央視第三標王,加多寶甚至還走出國門贊助2012倫敦奧運會和2014巴西世界杯。

見此現狀,廣藥集團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于是打出“130年從未更名來應戰”的廣告語來應戰。為了保住王老吉現有的市場地位,也緊跟加多寶的步伐大肆宣傳,用巨額廣告費買下《新聞聯播》廣告,投資電視劇和綜藝共計12部。

除品牌戰役外,雙方還有價格戰,渠道戰,誰也不讓誰,一不痛快就法庭相見。

這些年,加多寶因商標侵權、廣告侵權、包裝侵權等被廣藥集團告上法庭20余次。雙方的糾纏也長達十余年。結果也全都以加多寶集團敗訴收尾,據統計,加多寶集團光賠償金就有14.14億。

這一場耗時、耗財、耗力的世紀大戰讓雙方精疲力盡,本以為你死我活的爭斗能使其中一方居高臨下,不曾想結果卻是兩敗俱傷。

據統計,截止2017-2018年,廣藥集團的王老吉營收下降至85.74億、94.87億,只有巔峰時期的一半。加多寶在此期間,利潤更是呈負數,分別為-1.89億元、-5.83億元。

而當時把涼茶推上巔峰的陳鴻道,至今仍在海外逃亡。

寫在最后:

廣藥集團和加多寶的爭奪戰,并沒能讓各自重回涼茶的巔峰盛世。還白白錯失了飲料市場大好的發展機會,讓茶兀、元氣森林等飲料趁勝追擊,搶占了新的涼茶市場。

但如果當時雙方握手言和,達成一致,共同拓展市場和改進口味,說不定如今的涼茶江山還是歸他們所有。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廣告語(回收黃金廣告語)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