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3-05-05 18:12:01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峽谷行動(黃金峽谷行動經驗教訓)",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峽谷行動(黃金峽谷行動經驗教訓)對您幫助。
羅納德·威爾遜·里根,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享年93歲。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坦皮科城,美國政治家、演員。1981年至1989年擔任第40任美國總統,在里根的總統任期內,主張實行自由企業制度,削減政府開支,平衡預算,同時增加了軍事開支,并提出了一些文件和法令來改善美國國內教育。
【36年前,黃金峽谷行動,震撼中國,驚醒東方】
1986年4月15日凌晨2點,利比亞的夜空中一隊戰機呼嘯而過。此時利比亞軍隊毫不知情,不久這隊戰機分別向地黎波里幾處據點發動的空襲。空襲過后,地黎波里的幾處軍事據點被炸的一片狼藉,造成死傷700多人。
次日美軍便對這次空襲發布了聲明,宣稱對這場空襲負責,但之后也并沒有繼續擴大戰事,這場戰爭就這樣突然開始又瞬間結束。然而就是這場規模并不大的空襲,給當時的中國軍方造成了極大的震撼,這又是怎么回事?
1986年美國的這次空襲叫黃金峽谷行動,是針對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一次斬首行動。那么卡扎菲到底做了什么讓美國人欲除之而后快呢?這還要從卡扎菲在國際外交中的作死表演說起。
利比亞在二戰結束后至九月革命之前是美國的忠實跟班,當時統治利比亞的伊德里斯王朝與美國在許多領域都合作甚廣,美軍甚至在利比亞建立了軍事基地。再加上利比亞北臨地中海東接埃及,對當時處于冷戰的美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利比亞是美國防御蘇聯的重要據點,是控制北非油氣資源的戰略要地。
在政治上,利比亞也緊跟美國執行反蘇親美政策,美國對這位小弟也極盡寵愛,利比亞一度成為國內人均得到美國援助最多的非洲國家。但是隨著1969年利比亞爆發革命后,一位瘋狂獨裁者的上臺讓利比亞的親美政策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在1969年卡扎菲領導自由軍官組織發動了九月革命,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開始了長達42年的獨裁統治。在統治之初卡扎菲就開始清除美國在利比亞的勢力。首先拿美軍在利比亞的軍事基地開刀,要求美軍撤出利比亞并且還威脅到,如果美軍不按時撤出利比亞就會變成下一個越南。
此時陷于越戰泥潭的美國根本顧不上教訓卡扎菲的粗暴舉動,再加上在利比亞駐軍數目龐大,軍費開支較高,本就是一個巨大的累贅,所以美國也沒有多話,干凈利索的撤出了利比亞。
但是此后卡扎菲并沒有就此收手反而得寸進尺,在第四次中東戰爭后,卡扎菲認為美國在戰爭中過于塔護以色列,為了支持伊斯蘭兄弟國家他決定對美國實施石油禁運。之前那些小打小鬧美國可以忍,但石油涉及美國的核心利益這導致利比亞與美國的關系降入冰點。然而此后的卡扎菲并沒有修復利美關系的想法,反而變本加厲和蘇聯越走越近。
1976年卡扎菲訪問蘇聯,與蘇聯簽訂了一批武器訂單,氣急敗壞的美國指控利比亞的行為可能會引發國際恐怖主義。
1977年卡特當選美國總統,上任之后他在國際上推行人權外交,此時不甘寂寞的卡扎菲又開始陰陽怪氣的和美國唱反調,他吐槽美國的人權外交是發達國家的人權,而不是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人權,相反美國一直以來踐踏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人權,這導致利比亞與美國的關系進一步惡化。光在外交上打嘴仗似乎并不能讓卡扎菲過癮,但直接打美國他還是不敢的。
1980年卡扎菲派軍干涉乍得內戰,開啟了長達7年的乍得利比亞戰爭,這一行動讓美國對利比亞政權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轉變。美國戰略部門分析認為,卡扎菲領導的利比亞有在北非建立霸權,并威脅美國全球戰略的可能性,再加上80年代里根上臺推行鷹派政策,使得美國對利比亞的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開始從經濟制裁轉向軍事打擊。
1981年美國飛機強行闖入利比亞領空雙方發生空戰,卡扎菲此后又與美國在恐怖主義、人權等問題上唇槍舌戰,惱羞成怒的美國決定給卡扎菲一點顏色瞧瞧。
1983至1985年美國遭受多次恐怖襲擊,對此美國指責這些恐怖襲擊的幕后指使為卡扎菲,同時美國軍方開始針對卡扎菲布置一系列軍事行動。
1986年3月,美國在錫德拉灣海域進行軍事演習,在之前卡扎菲稱北緯32度20分為死亡線,此線以南的區域都屬于利比亞。越過此線的美軍艦艇或飛機將遭到導彈打擊,而美軍演習的錫德拉灣海域正位于死亡線以南,因此很明顯美軍此舉有軍事挑釁的意味。
對此卡扎菲毫不示弱,向正在演習的美軍飛機發射了導彈,對此美軍迅速做出反應,向利比亞的導彈部隊以及水面作戰艦艇發動了攻擊,擊毀導彈發射裝置艦艇若干,在此之后,4月5日,德國西伯林一舞廳發生恐怖襲擊,一名美國軍人在襲擊中喪生,而相關恐怖組織聲稱是為了報復美國之前對利比亞的襲擊。
中情局很快就將利比亞策劃此次恐怖襲擊的情報送交給里根總統。里根總統在召開軍事會議后確定了對利比亞進行進一步軍事打擊的計劃,并將計劃定名為黃金峽谷。
該計劃準備通過空襲的方式摧毀利比亞的幾處重要的軍事據點,先由航空母艦上的A-E6攻擊機對利比亞地面防空基地、機場等設施進行攻擊,防止利比亞擊落美軍轟炸機,然后由美國空軍基地派遣F-111戰斗轟炸機對目標據點進行轟炸。
會議上里根總統確定了該計劃準備襲擊的五個目標,其中穆拉特西迪比拉爾海事訓練營、阿齊齊亞軍營、地黎波里軍用機場是這次行動最重要的三個目標。值得注意的是阿齊齊亞軍營除了作為軍事訓練場所之外,卡扎菲的官邸也藏匿其中,很明顯美國襲擊此的意圖是直接殺死卡扎菲。
4月13日,美國總統里根批準了黃金峽谷行動,4月14日,執行任務的美國號航母和珊瑚號航母到達預定海域,同一天傍晚數架F-111轟炸機從英國空軍基地出發飛往利比亞,15日凌晨從航母上起飛的A-6E攻擊機和F/A-18大黃蜂攻擊機,向利比亞防空導彈基地發射反輻射導彈,摧毀了該基地的雷達,利比亞的防空導彈系統瞬間成了瞎子。
隨后另一組A-6E攻擊機襲擊了利比亞在班加西的空軍基地,數架米格戰機被摧毀,在清除了利比亞的地面防空力量后,美軍的F-111戰機對三個主要行動目標發起了轟炸,順利摧毀了大部分預定目標,在行動中利比亞有700余人傷亡,防空力量遭到重創,這次空襲還導致卡扎菲的養女喪生,兩個兒子受傷,而卡扎菲本人由于躲在地下掩體中性免于難。
對于美軍而言這場空襲僅僅用時18分鐘,美軍僅損失一架飛機與兩名駕駛員,相比其利比亞的損失慘重簡直微不足道,這場戰爭威懾了利比亞的同時也讓世界各國為之側目,因為在以前的觀念里,現代化作戰都是海陸空三軍配合,協同作戰才能取得最佳戰果,而美軍此次僅靠空襲就獲得了這樣的效果實在令人無法想象。
而且戰斗中的電子戰,徹底癱瘓了利比亞的防空系統,使利比亞在整個行動中幾乎毫無還手之力,讓世界看到了最新的作戰思路與作戰方式的威力,這場戰事也震驚了,當時剛剛改革開放沒多久的中國。
當時的中國還與越南在老山鏖戰正酣,采用的戰術戰法還是傳統的炮火轟炸、步兵沖擊、空軍支援,以地面推進為主的方式,而美軍此次的作戰方式令中國大開眼界,當時的國人完全無法想象,僅靠空軍便能將一國主要的軍事設施、通信網絡完全擊潰。
而且美軍此次還準確的襲擊了卡扎菲的官邸,如果卡扎菲此次運氣不好的話,很可能已經被炸得粉身碎骨。這也就意味著當時在任何一場戰爭中,美國都有能力率先癱瘓對手的地面通信網絡、防空體系,準確的襲擊對手的指揮核心,讓對面的軍隊在一瞬間失去大腦全面癱瘓。
而在整個過程中美國自己竟付出極其微小的代價,這讓當時的中國軍隊首腦進一步意識到現代戰爭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隨著軍事技術的進步,傳統的大兵團推進的戰術將受到新技術的挑戰,如果軍事技術跟不上,在未來的戰場上很可能一敗涂地。事實上中國軍方對現代戰爭的認識,是在一次又一次對國內外現代戰爭的實踐和觀察中不斷發展的。
在1979年的對越作戰中,解放軍雖然擊潰了越軍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但是自身也付出了較大的傷亡,在戰后的檢討中,解放軍反思了作戰中暴露的步坦協同不力、戰術陳舊等缺陷,同時也認識到軍事裝備現代化的重要性。
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中,弱勢一方的阿根廷利用飛魚導彈,直接擊沉了英國最為先進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這一戰力引起了解放軍高層的高度重視,當時的解放軍總參謀長張震將軍感嘆,現代戰爭的打法和當年已經完全不同。
1986年美國空襲利比亞的黃金峽谷行動以及1990年的海灣戰爭,都給解放軍高層帶來了巨大的震撼,黃金峽谷行動中美軍展示了空軍直接斬首敵軍,最高作戰掌控的能力,而海灣戰爭中,美軍僅以不到200人的傷亡就擊潰了伊拉克數十萬大軍。
在這兩次戰爭中,美軍僅靠空襲就基本上摧毀了對手的大部分軍事設施,其中展現出的高效、快速以及對對方信息網絡全面的打擊能力,讓解放軍高層意識到發展現代化軍隊不僅要發展軍事裝備,還需要更新戰術戰法轉變作戰思路。
如今解放軍的現代化水平日益提升先進的空軍,海軍裝備不斷服役,電子戰、信息戰、網絡戰水平已經頗具規模,當有戰事到來,我們相信新時代的解放軍能以一種全新的作戰方式,保衛我們的國家。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峽谷行動(黃金峽谷行動經驗教訓)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