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3-05-15 12:11:05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圓環(黃金圓環法則什么意思)",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圓環(黃金圓環法則什么意思)對您幫助。
我們每個人都要工作,但是到底為什么要工作,而且要努力工作?說起來答案,無非是那么幾種,有人說,為了事業有名,留名青史;有人說,為了光宗耀宗,顯親揚名;有人說,為了發家致富,更好生活;有人說,為了賺取報酬,滿足需求;有人說,為了繼續生存,溫飽需要……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也曾經對此充滿困惑。開始以為努力工作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但逐漸發現這似乎不對,因為總感受不到快樂,導致工作再無激情,再無動力。于是,到底為什么要努力工作,成了我總也難以找到答案的難題。
直到有一天,看到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關于對工作的看法:工作的意義在于提升心志,磨煉靈魂,塑造高尚的人格。
細想之下,感觸頗深,心有所悟,遂成此文。
一、工作不是為了賺取報酬,而是修煉出更好的人格。
或許是教育理念的不同,或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我們大多數人從小時候開始,就被灌輸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當我們習慣于這種教育模式以后,感覺這就是天經地義,本就該如此,卻很少有人思索為什么非要“找個好工作”?為什么不想想自己怎么創業呢?
當有孩子被問及長大的理想時,如果回答是當大老板賺大錢時,會招來同齡孩子的哄堂大笑,弄的這個孩子羞赧而退。要說找個好工作,這并沒有錯,只能說是不妥,不妥的是找個好工作的目的是“好工作=高工資”。說白了,這都是一種打工思維,說難聽的,不就是練好本領,長大了為別人工作嗎?我們為什么不練好本領,長大了為自己工作呢?
其實,這就是一種人生格局,格局大,順大勢、立大志、干大事、創大業。通過終身的努力,使自己的人格不斷得到完善。從這個角度講,工作就是貫穿整個人生的修行,是一個自我修煉、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過程,最終目標是修煉出高尚的人格。
或許,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齊家”就是提升品德修養,提高自身能力,而“治國平天下”就是工作,就是努力實現自身價值,修煉高尚人格。
這才是工作的真正意義。
我們很多人會想,如果我要是賺到了幾千萬,或者是把錢存起來吃利息啥也不干了,或者是花天酒地吃喝玩樂,等等等等。但現實中,我們也能發現,真正的富豪沒有人會這樣,他們多數會繼續工作,繼續奮斗,繼續前進。
有人說,到了那個層次,就會想的不一樣了。馬云說過對錢沒有興趣,不管別人信不信,我是相信的。對這些成功者來說,金錢已經就是一個數字而已,并沒有特別的概念。他們把賺錢當作工作的附屬品,當作實現人生價值的工具,認為創造的財富應該取之于社會,更應該回饋于社會。所以很多富豪除了熱衷于繼續工作外,還要建立基金會,著力發展慈善事業。
二、正確的理想目標,才能使工作更有意義。
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最先提出了“目標管理”的概念,他認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相反,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這正好可以理解為:我們努力工作,完善人格的前提,是樹立一個正確的理想目標。
一定要注意,必須是正確的理想目標,為什么這么說呢?
如果你的目標選錯了、選歪了,那么你就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行。再假如你智力超群,天分極高,這樣的話,你天分越高,路走的越歪,要是再加上勤奮,那簡直就是可怕了。
那么選的不歪就是對嗎?也不是。假如你要做一個英雄,你崇拜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甚至崇拜成吉思汗、拿破侖,這沒有問題。但你不能將他們當作榜樣,因為時代不同了,你永遠不可能做過去時代的英雄。現代是和平發展、科技爆裂的時代,抓住一個風口,你就可能飛起來。因此,你可以學習喬布斯、比爾蓋茨、馬云、雷軍等,這些人的人格足夠魅力、眼光足夠高遠、經歷足夠傳奇、經驗足夠借鑒。這些成功的人,才是你可以學習的理想目標。
從古代陳勝吳廣振臂高呼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邦項羽感嘆的“大丈夫當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也”,到近代兩位偉人自小發出的“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險夷不變應嘗膽,道義爭當敢息肩”的壯志,莫不志向遠大,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奮斗終生。
一個正確的理想目標,對于人的意義,工作的意義,重要性怎么說都不為過。在這里,可以總結為:樹立一個正確的理想目標——選擇正確的努力方向——洞悉工作的真正意義——修煉出高尚的人格。
三、深入思考后的努力方向,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前提。
麥肯錫公司有位資深咨詢顧問奧姆威爾·格林紹,有過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忠告:“我們不一定知道正確的道路是什么,但卻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太遠”。這告訴我們一個十分重要的工作方法,如果我們一時還弄不清楚正確的事,最好的辦法是先停下,認真思索怎樣才是“做正確的事”。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深入思索,到底什么才是正確的事,也就是要確定自己正確的理想目標。這里,強烈推薦使用黃金圓環理論。這是美國演說家和作家西蒙·斯涅克提出的簡單卻偉大的思維模型。黃金圓環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分別是:What(做什么)、How(怎么做)、Why(為什么)。
黃金圓環理論,解釋了成功人士和普通人的根本區別:成功人士是從內到外思考的,即Why->How->What,做事多問“為什么”,再思考“怎么做”,最后才是“做什么”;而普通人正相反,是從外到內的思考的,即What->How->Why,大部分人只思考到What的這一層,只有小部分人思考到How。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很大的因素在于他清晰地知道“為什么”,再考慮“怎么做”。
如此,也能解釋了當初馬云幾乎一無所有的時候,依然能夠吸引“十八羅漢”圍繞在身邊,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來支持和幫助自己,最終發展成為龐大的電商巨頭。
在這里,分享一下卡爾·亨利希·馬克思17歲時,也就是1835年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結尾的一句話,他是這么說的“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四、真正達到修煉提升的目的,才是正確的工作方式。
說起來工作,我大致給分為兩大類,一是程序化、規范化、標準化的機械式流程類,二是動態化、無序化、差異化的不確定性變化類工作。
前者就是一系列標準化流程,工作就是按照制定好的規定,按部就班的執行,別出錯就是對。在我看來,這對于提升自我、完善提升并無多大幫助。后者才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完善提升的過程。在這里,重點選取解決問題這一關鍵,說說怎樣工作才有助于自我修煉。
我把解決問題由淺至深,分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簡單直接,即插即用。直接以自己過去的經驗或借鑒本行業、本領域內已有的經驗,直接拿過來為自己所用,也就是以老經驗老辦法解決面臨問題。也就是說,再說直白點,拿到別人的作業,你能抄。
第二個層次,見微知著,優中擇優。雖然還是借鑒已有經驗辦法,但已經不局限于本行業、本領域了,窺一斑而知全貌,能做到跨行業、跨領域、跨學科,選其精華,融匯整合,巧加變通,為我所用。也就是說,拿到別人的語文作業,你能從中找到歷史作業的答案。
第三個層次,引經據典,內化于己。到了這個層次,已經在能夠熟練運用各方面的經驗辦法的基礎上,掌握相關原理和規律,及時總結概括、提煉升華出方法論。也就是說,拿到別人的作業,你能把其中的精華迅速學會,變成自己的東西。
第四個層次,溯本求源,哲學思維。我認為這是如何進行工作的最高境界了,已經不僅僅是解決問題的層面了,已經從哲學、社會、人性的角度進行系統思考,深刻剖析根本原因,形成系統思維模式。也就是說,拿到別人的作業,你能從自身實際出發,緊密結合自身所學,演變出新的規律和理論,就象稻盛和夫總是勤于思考,把經營之道發展成為稻盛哲學那樣,早已遠遠超出一般工作的意義了。
為便于理解,以自媒體寫作為例,對以上四個層次進行簡要說明:
如果你只是以某平臺、某領域優秀文章為藍本,進行大量地模仿甚至洗稿,當然這也能模仿出優秀文章,那么你就屬于第一個層次——簡單直接,即插即用;
如果你能學習其它平臺、其它領域的優秀文章,挑選出最合適自己的進行模仿寫作,那么你就屬于第二個層次——見微知著,優中擇優;
如果你已經從模仿上升到自主寫作,能夠成套路、成體系,具有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了,那么你就屬于第三個層次——引經據典,內化于己;
如果你能夠運用中國傳統文化、西方成熟理論,加以認真思考,總結提煉,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從而形成自己的理論思想,那么你就屬于第四個層次——溯本求源,哲學思維。
最后的總結:
首先,要明確工作的真正意義,工作就是貫穿整個人生的修行,是一個自我修煉、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過程,最終目標是修煉出高尚的人格。
其次,要根據自身實際,經過認真思考,找到正確的理想目標,確定自己的工作。
再次,工作不要過急,要學會做正確的事,要多問“為什么”,再思考“怎么做”,最后才是“做什么”。
最后,工作的最好方式是從哲學、社會、人性的角度進行系統思考,深刻剖析根本原因,形成系統思維模式。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圓環(黃金圓環法則什么意思)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