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金頭條 >

誰人更掃黃金臺(誰人更掃黃金臺是什么生肖)

中金網今日介紹"誰人更掃黃金臺(誰人更掃黃金臺是什么生肖)",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誰人更掃黃金臺(誰人更掃黃金臺是什么生肖)對您幫助。

誰人更掃黃金臺(誰人更掃黃金臺是什么生肖)

跟著課本學古詩NO.8

千秋萬歲名,

終免不了寂寞生前身后事!

1

696年3月,金碧輝煌的新明堂建成,洛陽朝堂一片歌舞升平。

遠在千里之外的契丹大地上,卻正在遭遇著一場嚴重的寒流。持續的惡劣天氣,將看天吃飯的牧民們拖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饑荒。當時的營州都督名叫趙翙,這個人本事不大,但民族主義包袱卻極重,對于歸附大唐的契丹部眾從來都沒有好顏色。全境遇害的時候,不發放賑災糧食也便罷了,居然還對前來求救的部落首領們多加侮辱。

饑寒交迫的首領們遭遇了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暴擊,一怒之下就造反了。

這兩個首領一個叫孫萬榮,屬契丹別部。一個叫李盡忠,是648年歸附唐朝的酋長窟哥之孫。當時為了收復東北,唐太宗李世民可沒少花心血,先用武力鎮壓,再賜首領國姓,如此恩威并施才將這個地區拿下。好不容易安寧了半個多世紀,一下子又被這個飯桶都督給“炸”了。

被新明堂愉悅了個把月的武則天心情down到了極點。當即派出左鷹揚衛大將軍曹仁師、右金吾衛大將軍張玄遇、左威衛大將軍李多祚等二十八名將領征討契丹。七月,又以春官尚書武三思為榆關道安撫大使,姚濤為副使,以備軍接應契丹之戰。可惜,戰事不利唐軍連吃敗仗。九月,憤怒至極的女皇開始下令征發囚徒,并招募庶士以及家奴驍勇者去征伐契丹。并以建安王武攸宜為右武威衛大將軍,充清邊道行軍大總管指揮討擊。

這一年,陳子昂才剛剛出獄官復右拾遺沒多久,但東北前線的戰況讓他牽掛不已,是月,便以府參謀的職務隨軍東征。

2

無論是武攸宜還是武三思都是臨危受命之將,本身就沒有作戰經驗也無有親信可領。朝廷雖說有百萬雄兵,但多是刑犯、奴仆充數,這其中的水分可想而知。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所謂的百萬雄兵其實就是烏合之眾。

10年前,陳子昂就曾隨軍出征到居延海,并且素來對邊關武事多有關注。作為軍中參謀,免不了有所建議:“恩制免天下罪人及募諸色奴充兵討擊契丹,此乃捷急之計,非天子之兵。且比來刑獄久清,罪人全少,奴多怯弱,不慣征行,縱其募集,未足可用。”意思就是說臨時召集起來的人本就缺乏戰斗力,而且這些年來日子太平,奴仆本就怯弱,這樣的軍隊不足為用。

軍隊的首領武攸宜卻看不起陳子昂這個小小參謀,不僅不采納他的建議,還認為他太過聒噪把他降職為兵曹。一下子就從智囊變為軍庫看守,心懷大志的陳子昂郁悶的不得了。這段時間他創作了許多登高感懷之作,如《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批量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這些詩歌里面頂頂著名的還要屬入選中學課本的《登幽州臺歌》: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是一首雜言古詩,體量短小,容量卻極大。幽州臺又稱黃金臺,亦稱招賢臺,是燕昭王為國師郭隗所建的宮殿遺址,一直以來都是招賢納士的象征。郁郁不得志的陳子昂登上了象征意味極濃的黃金臺,其用意不言而喻。

作者一改初唐詩人登高賦遠的慣例,省略了時間、地點、人物的鋪墊,而是直抒胸臆,一上來就是強烈的情感宣泄。數百年后的幽州臺早已不復當年盛況,斷壁殘垣,荒煙蔓草。站在高高的幽州臺上極目遠眺,看著眼前人煙稀冷的茫茫荒原,孤獨感鋪天蓋地而來。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既是時空上的虛無,亦是精神上的孤獨。這一刻一眼萬年,他仿佛看到了數千年來,多少賢能志士浮浮又沉沉,為著這一片大地拋頭顱灑熱血,而又湮滅于塵土。人世滄桑,唯有天地悠悠亙古不變,人類的渺小和生命的無奈讓此時的他無比凄愴。

時代的風浪和個體的命運,在特定的時空里釀出了這一份亙古的哲思。孤獨是宇宙永恒的主題,陳子昂的這一份孤獨,卻來自于他心靈深處的絕望,一腔熱忱一次又一次地被現實澆滅,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后,最終心如死灰。

3

陳子昂是四川射洪縣人,在京洛世家精英眼里,他或許就是一個邊陲小鎮來的鄉土青年。可人家家里“有礦”,年輕的時候鮮衣怒馬,活的不知道多恣意。后來在老爹匡扶天下的大志激勵下,居然收斂起不羈的性子,開始發奮讀書。估計他的智商也非同常人,陳子昂大齡入學,卻只考了兩次便高中進士。

他真的不是一般人,進士及第之后還沒有任何官職,就敢給皇帝和太后上書。而后受到太后召見,當庭問答,也絲毫不見局促。這什么概念?相當于剛剛考取了公務員資格,便給國家最高領導人寫信。在受到領導人接見,也能夠應答得當、言之有物。這說明,陳子昂不僅有膽識,更有謀略。

這一次召見之后,陳子昂被太后破格提拔當上了麟臺正字,武則天當政時期很多官職的稱呼都是奇奇怪怪的,這個麟臺正字其實就是秘書省的校書郎,雖然不屬于要職,但還算清貴。

這一年,陳子昂26歲。

在之后的十余年從政時光里,他到過邊關,進過監獄,做過參軍,也當了幾年右拾遺。不管他做什么工作,擔什么責任,都從來沒有停止過上書言事。垂拱三年(687)《諫雅州討生羌書》;垂拱四年(688)上《諫用刑書》和《諫曹仁師出軍書》;永昌元年(689)《答制問事八條》;同年十月《諫刑書》;天授元年(690)《上蜀川軍事》……上書內容涉及到干部遴選、外部軍事、經濟發展、法律建設等方方面面。

可惜,這邊廂陳子昂殫精竭慮為國謀劃,那邊廂最高領導人卻云淡風輕、不以為意。嗯,小陳大人其心可嘉,你的這些個建議都很好,我們找時間再好好參詳參詳哈。就這樣,陳子昂度過了熱血而又蹉跎的十余年。

公元698年冬天,極度厭倦又極度失望的陳子昂終于辭職了,回到了故鄉武東山幽居養病。可該死的世道并不想放過他,當時他老家的縣令名叫段簡,大約是貪圖陳家的資財,便搜羅了一個罪名想要套在陳家頭上,陳子昂聽到風聲之后趕緊籌了二十萬錢送上門,準備花錢消災。卻沒想到“段貔貅”胃口太大,這點錢根本不夠吃的,就這樣,陳子昂又到了牢里。不過這一次他就沒那么幸運可以全身而退,反而因為病體原因,受不住用刑而丟了性命。

真是嗚呼哀哉!

50年后,陳子昂的四川老鄉李白同志,在當了三年風光的翰林院供奉之后,被皇帝李隆基體面地請出了京城。“詩仙”離京之際,寫下了三首《行路難》來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其二有云:

行路難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栗。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

行路難,歸去來!

詩里的“黃金臺”就是幽州臺。陳子昂說天大地大,我卻看不到前路。李白說天下大道寬如青天,卻唯獨沒有我的出路。遙隔半個世紀,士子們的路好似還是同一條路。不過李老仙懟天懟地發了半天牢騷之后,依然瀟瀟灑灑,說“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可惜,這份“杯酒換浮名”的灑脫,陳子昂始終都沒有領會。

今日中金網關于誰人更掃黃金臺(誰人更掃黃金臺是什么生肖)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