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金點評 >

莆田黃金沙灘(莆田黃金沙灘好玩嗎)

中金網今日介紹"莆田黃金沙灘(莆田黃金沙灘好玩嗎)",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莆田黃金沙灘(莆田黃金沙灘好玩嗎)對您幫助。

莆田黃金沙灘(莆田黃金沙灘好玩嗎)

在岸上待久了,就會想尋一座島嶼小住幾日。

在海浪聲中醒來,在星空下入眠,看島嶼亮起星星點點的燈光,海面飄起閃閃爍爍的漁火,那遠離大陸的地方,一切都會慢下來。

而在福建的中部沿海,就藏著這么一座無人打擾的靜謐小島。

它被譽為“國內版夏威夷”,憑借著原始淳樸的風光,登上過《航拍中國》,入選華為封面,還曾被《國家地理》列入“中國最美海島”!

這里有著媲美夏威夷的沙灘,沙礫細膩,海水清澈。

沒有人潮的喧囂擁擠,只有海浪的聲聲入耳,赤腳踩上空無一人的陽光沙灘,每一粒沙子都仿佛是經過了籮篩,那么細膩,那么松軟。

你可以鉆進海崖洞間,尋得一抹湛藍的天和清透的海,找到那片與世隔絕的秘境。

你可以沿著彩虹環海路慢慢地騎,任大海靜靜地翻涌,任海風揚起裙擺。

你可以坐在岸邊靜靜地聽著潮漲潮落,看著海鷗低飛,就此忘卻時光。

這里有著無人打擾的島居時光,古厝林立,寧靜愜意。

在島上隨處逛逛,看一艘艘漁船披著晚霞歸來,看一棟棟老屋依海而立,還有梳著帆式發髻的漁女在門前補著網……就走進了屬于小島的淳樸歲月。

這里還被譽為是“東方麥加”,海上的信仰在這里回蕩。

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廟靜靜地矗立于此,每年都會有數百萬信徒來此朝圣,走進海上廟宇,遠眺茫茫大海,舟楫穿梭,似乎就能聽到漁民的虔誠祈禱。

與海相依的日子里,當然少不了各色海味,便宜又鮮活。

一年四季都有著源源不斷地海鮮,媽祖面、海蠣煎、魚飯、白灼小魷魚……時刻都會被挑動味蕾!

這里就是福建莆田的湄洲島,它是與鼓浪嶼齊名的福建四大海島之一,卻比鼓浪嶼更為淳樸寧靜,吹拂著千年不變的徐徐海風和虔誠信仰。

趁著還不火,來一趟湄洲島吧!你可以獨擁一整片靜謐治愈的無盡藍,過上一兩天自由自在的島居時光,去聆聽那海風訴說著的信仰……

01

去湄洲島看海

目力所及,皆是湛藍

有人說,“行遍萬里海疆,當屬湄洲第一。”這或許是有些夸張的,但湄洲島那水中有山,山外有海,海上有廟的獨特奇觀,確實讓無數人念念不忘。

避開媽祖誕辰日和媽祖升天日,湄洲島就幾乎沒有什么游客踏足,宛如一處被遺忘的海上仙境。

/黃金沙灘/

西南面的黃金沙灘,是島上最長最大的沙灘,宛如一彎新月,懸掛在蔚藍的大海之上,連英國旅行家曼頓都贊美它為“東方的夏威夷”。

幾乎沒有一絲雜質的沙灘,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格外清透純凈的海水,泛著細碎的粼粼波光,偶有三兩只海鳥低低飛過,或許,這才是大海最初的模樣。

漫步于長長的沙灘之上,細軟的沙粒摩挲著腳底,微涼的海水吻過了腳尖,聞著濕咸的海風,聽著起伏的海濤,不知不覺間就忘卻了所有的焦躁。

若是時間充裕,一定要在這里等一場日落!

看天邊燃起大片大片明艷的火燒云,看海面落下一抹一抹火紅的流光,夜風輕輕拂過,絢爛的色彩,就在天地間如油畫般流淌開來。

/蓮池澳沙灘/

蓮池澳沙灘則是湄洲島最熱鬧的沙灘,七八月的晚上會有沙灘音樂節,也是隔海眺望媽祖廟的最佳觀賞點。

沙灘上散落著不少遮陽傘和秋千,踩著沙灘,躲在遮陽傘下,或是晃著秋千,遠眺煙波浩渺的大海,聽著一波又一波的海浪聲,思緒也一點點放空。

每個清晨,這里還會上演一場絕美的海邊日出。

看天際泛起一抹暖橙色,紅日自海面間升起,灑落萬丈霞光,不止是天空和大海,整個世界都會被暈染成了明媚的橙紅色,震撼得讓人忘卻言語。

/鵝尾神石園/

在湄洲島的最南端,藏著這么一處以奇石而聞名的鵝尾神石公園,也是無數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海風不曾停歇,浪花永不止息,億萬年的風吹浪涌,造就了這里獨特的海蝕地貌,穿行其間,看藍天,碧海,白浪,巨石,遙相輝映。

你可以鉆進飛戟洞,林立交疊的巨石之間,隱隱透出幾分澄澈的晴空和湛藍的大海,仿佛是大自然不經意間留下的浪漫。

你也可以穿行棧道之上,一旁是高聳的礁石,一旁是浩瀚的海水,仿佛整片大海都躺倒在眼前,那么的開闊,那么的透藍。

/湄嶼潮音/

挑一個晴朗的午后,去湄嶼潮音的礁石上聽潮吧!

這里三面環海,大塊大塊輝綠巖坐落于岸邊,在日復一日的浪濤沖蝕間,發出“如撞萬石鐘”的聲響,也被譽為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登上岸邊的聽潮亭,看著雪白的浪濤拍打上礁石,濺起如珠似玉的水花,風中回蕩著奇特的潮聲,時而似鐘鼓齊鳴,時而又似驟雨忽至,不自覺便會浮想聯翩。

在聽潮亭下,還有一條向著大海延伸的棧道,不少人將其稱為“莆田最美的海上棧道”。

棧道旁也散落著不少礁石,還可以坐在礁石之上,看碧綠海水在腳下翻涌,陣陣海風揚起了發絲,隨手一拍,滿滿都是空曠的大片感!

/彩虹環海路/

在通往湄嶼潮音的路上,會經過一條通往大海的彩虹環海路,可以騎著車,吹著風,望著海,去追一場日落。

看不到盡頭的小路上,一邊是郁郁蔥蔥的林木,一邊是遼闊無垠的大海,慢慢悠悠地騎著車,抬眼便是大片大片遼闊的藍,時而溫柔,時而洶涌。

待到夕陽時分,路的盡頭是無垠的海,海的盡頭則是墜落的紅日,我們仿佛追趕著日落,任霞光鋪滿了整片海域,任余暉染紅了我們的臉龐。

02

悠長的小島時光

去聆聽那些海上信仰

除了踏沙逐浪的海邊度假,島上的生活也遠比想象中的更為寧靜和愜意,千年不變的信仰也在這片土地上流淌。

/湄洲祖廟/

素有“東方麥加”、“南國蓬萊”之稱,這里藏著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廟,是全球3000座媽祖廟的起源,也是無數媽祖信徒的朝圣之地。

整座寺廟樓亭交錯,殿閣縱橫,你可以走走雕梁畫棟的百柱廊廡,也可以逛逛飛檐翹角的天后殿,亦或是看看三層八角的朝天閣……是宮殿廟宇,更是海上的天境。

山在海上,廟在山間,也讓這里可以俯瞰整座湄洲島。近處是亭臺樓閣,遠處是煙波浩渺,繚繞的香火與粼粼的波光交織,更添了幾分仙氣。

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八方而來的信眾匯聚于此,尋根謁祖,割火過爐,祈禱平安,處處飄蕩著虔誠的信仰。

/漫行島嶼/

湄洲島不是很大,你也可以抽出半天的時間,去島上的村落里,街巷間自在漫行。

島上散落著不少精致的閩派民居,一棟棟紅瓦白墻的房屋鱗次櫛比,一座座高高翹起的屋脊層層疊疊,一磚一瓦間,仿佛都在訴說故事。

生于島上的湄洲漁女也不同尋常,她們與蟳埔女、惠安女,并稱為福建三大漁女。

走在村子里,偶爾就會遇見梳著帆船頭,穿著大海杉和紅黑褲子的漁女,或在屋前曬著魚干,或在檐下補著漁網,或三三兩兩地圍聚閑聊……

/天妃故里遺址公園/

若是要深入了解媽祖的故事和島上的民俗,那就去逛一逛天妃故里遺址公園吧!

漫步于天妃博物館,一張張工筆畫訴說著媽祖的生平故事,行走在平安塔下,感受著無數漁民對于平安歸來的祈禱,還有那陳列的家具,呈現著島上淳樸的漁家生活……

03

在湄洲島吃一趟

打卡所有海的味道

來到了海島,當然要把胃留給海鮮!

龍蝦、海螺、梭子蟹、石斑魚……怎么吃都吃不夠,再配上閩菜講究清鮮的制法,將大海的滋味展現得淋漓盡致,淺嘗一口就鮮到心坎里!

/海鮮/

湄洲島雖小,但海鮮可不少!大部分的島民依舊過著捕魚為生的日子,大量活蹦亂跳的鮮活海味,便源源不斷地送上了餐桌。

清晨去碼頭逛一逛,或是去島中的農貿市場走一走,便能看見漁民叫賣著剛新鮮捕撈上岸的海鮮,蝦姑、青蟹、石斑魚、海螺……統統堆成山!

挑些喜歡的魚蝦,再找一家大排檔加工,無論是爆炒蝦姑,還是醬汁小海雜,清蒸小紅斑,白灼小魷魚……分分鐘鮮得人直激靈。

/媽祖平安面/

每當有親人出海或是出遠門之時,莆田家人便會為他們煮上一碗媽祖平安面,祈盼他們平安歸來,而這碗面,正是起源于湄洲島。

天晴的日子里,偶爾便會看見島民搭起木架,晾曬著手工制作的線面,不時抖動和翻轉著面條,一根根平安面便如交織的細紗般,潔白細膩,長而不斷。

面的配料也頗有些講究,放些花生仁、香菇、黃花菜、配上雞蛋、油炸豆腐條、五花肉和湄洲特產的紫菜,再添些剛撈回來的時令海鮮,滿滿當當地煮上一大碗。

挑起一筷子細細的線面,每一口都寓意著媽祖賜予的平安、吉祥、富貴、長壽,也深藏著家人的祈愿,不舍和思念。

/海蠣粉餅/

福建人對于海蠣,總是有種特殊的情懷,而在湄洲島的街巷間,總是能尋到那一口鮮香Q彈的海蠣粉餅。

公眾號@游八閩

區別于閩南的海蠣煎,湄洲島的海蠣粉餅,是將海蠣配上地瓜粉、炸花生、干貝、蘑菇等食材,經過大火翻炒而成的。

薄薄的餅子嫩滑Q彈,不時還能咬到肥美鮮嫩的海蠣軟肉和炸花生的香酥脆口,每一口都充滿了驚喜,那回味的鮮甜,在舌尖久久縈繞。

/魚飯/

莆田素來有吃燜飯的習俗,而湄洲島也有著極具代表性的專屬燜飯——湄洲魚飯。

抓來活蹦亂跳、肉質厚實的黃瓜魚,在大米中慢慢燜熟,讓魚的鮮美一點點滲入米飯之中,揭開鍋蓋的剎那,四溢的鮮香便會撲面而來,勾得人直咽口水。

微微金黃的魚肉,粒粒分明的米飯,一口魚肉一口飯,輕輕一呡,魚肉的細嫩鮮滑就在舌尖漾開,無需額外配菜,就能一口氣干掉兩碗飯!

小尾巴

挑個夏天的午后

出發去小眾而又清新的湄洲島吧

在湛藍晴空,悠悠白云之下

去踏一片金黃沙灘,掬一捧微涼的海水

靜靜地坐在岸邊

吹著海風,聽著濤聲,看往來的漁船

遠離了陸地,遠離了人群,遠離了紛擾

時間在這里,真的可以用來虛度

湄洲島小貼士

可搭乘高鐵前往莆田站,隨后搭乘汽車或打車至“文甲碼頭”,自碼頭坐輪渡船登島,輪渡約60min一班,島上出行可租小電驢或共享單車

島上日照比較強烈,需做好防曬保護

旅游推薦:

今日中金網關于莆田黃金沙灘(莆田黃金沙灘好玩嗎)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