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3-05-14 11:14:01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時代歌曲(黃金時代歌曲意思)",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時代歌曲(黃金時代歌曲意思)對您幫助。
華語樂壇還會好嗎?近年來,幾乎每一位音樂從業者都會被問到這個問題。不少人悲觀地認為,相比神仙打架、金曲頻出的黃金年代,現在的樂壇“神曲”泛濫,難言品質。然而,歌者、聽眾少了嗎?
近日,騰訊音樂數據研究院推出《2021華語數字音樂年度白皮書》,數據顯示,2021年華語樂壇新歌生產正式進入百萬級時代,全年新歌總量達到114.5萬首,發歌歌手數量從兩年前的7.3萬人增長到25.3萬人,參與新歌創作的作詞和作曲人均首次突破10萬人。
如今,華語樂壇的產量和產出速度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平均27秒就會誕生一首新歌,是整個行業生產力和活躍度持續攀升的結果。
互聯網的崛起改變了華語樂壇的生態,從精英化走向平民化成為不可阻擋的浪潮。音樂流媒體平臺、短視頻、社交媒體、音樂綜藝等,都在加速這一轉變的到來,尤其是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讓大眾聽見更多沉默流量的發聲,也加劇了音樂作品內容“下沉”的趨勢。
樂壇已然從少數人甄選走向無數人創造,呈現出區別于以往的時代特質:音樂內容類型廣泛拓展,市場構成更加多元化;唱作人推廣歌曲的路徑更為成熟多樣,歌曲發布方式更加靈活;在音樂消費層面,用戶分眾化日趨明顯,大眾化現象級作品與分眾化寶藏歌曲共同生長,下里巴人可能比陽春白雪更能收割流量??梢哉f,音樂創作模式、音樂作品內容、音樂消費習慣已經全面走向平民化。
不少人習慣拿現在的樂壇與黃金時期的港樂、千禧年后的“黃金十年”對比,感慨國民爆款歌曲、意味悠長的經典歌曲再難降臨。甚至有人斷言,華語樂壇在無限走下坡路。
誠然,那些才華橫溢的唱作人創作出的難忘旋律已然成為時代記憶的一部分,經典作品帶來的震撼和感動難以替代。與以往相比,如今的歌曲確實很難產生街知巷聞的傳播力,但這更多是受時代發展的影響。
傳統唱片時代,音樂推廣的渠道集中在主流媒體,聽眾自然也是集中的。數字音樂時代,音樂流動的渠道更加多元,音樂消費者分眾化、圈層化已成大趨勢,歌曲自然很難實現廣泛傳唱度,沉淀下來成為經典的機會在很大程度上變少了。
近幾年,華語樂壇也誕生了不少廣受好評的歌曲,它們的風格與氣質或許與黃金時代的作品不同,也難比肩其國民傳唱度,但也都是反映時代變遷、時代情緒的佳作,折射出唱作人咀嚼生活并消化之后所呈現的思考。
現在的音樂人不僅有著多元音樂文化的探求,也在關注著更為廣闊的真實生活,如不少音樂在內容上有了更多三四線的煙火和縣城小鎮的生活。在這些作品中,有人喜歡的可能僅僅是“抓耳”“洗腦”的旋律,但也有人收獲被看見被關注的感動。讓不同審美和愛好的用戶都能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或許這就是當今樂壇不可忽視的價值。
新歌供給旺盛的同時,如何在打造爆款,盡量延長歌曲的生命力?怎樣創作出更加有品質和特色的歌曲?接過唱片公司之棒的平臺如何不以“大數據”作為衡量作品上榜的唯一標準,讓原創好歌浮出水面發出更大聲量,讓好作品避免遺珠之憾?這些都是行業應該思考的問題,需要由音樂廠牌、音樂平臺和從業者共同推動行業質變的發生。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時代歌曲(黃金時代歌曲意思)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