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金點評 >

黃金白玉非為貴(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最難披什么意思)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白玉非為貴(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最難披什么意思)",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白玉非為貴(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最難披什么意思)對您幫助。

黃金白玉非為貴(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最難披什么意思)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對中國佛教具有非常深刻的影響,被后世譽為中國的釋迦牟尼佛。

佛教禪宗,始于“釋迦拈花、迦葉微笑”的公案,歷來講究“六根清凈”,悟道因緣。

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

想要真正皈依佛門,并非只是簡單地穿上僧服、雙手合十而已。

在如今這般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里,能做到一心證道、研習佛法的出家人實在少數。

90后寂源法師便是當代難得的一位一心向佛之人。

13歲那年,寂源法師便出家成了一位小沙彌。

23歲之時,他又重新回到貴州老家,來到一座千年古剎里當起了住持。

寂源法師面容清秀,一身莊重的黃色袈裟,手上常年拿著一串佛珠。

13歲看破紅塵,23歲修成正果,許多僧人終其一生都無法達到寂源法師這般的高度。

幼年寂源,與佛結緣

1990年,寂源法師出生于貴州省貴陽市。

寂源法師自幼時起便長得十分靈動,一雙清凈無染的雙眸更是漂亮得如女孩子一般純凈爛漫。

等到寂源法師慢慢長大到四五歲的時候,家里人卻逐漸發現,他與別的小孩似乎有些不同之處。

按理來說,別人家像他這個年紀的孩子,都正處于一種活潑好動和貪玩的狀態,而寂源法師卻很少哭鬧不說,還總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樣子。

在寂源法師父母的印象里,總是感覺他“乖巧地過頭了”,而且很少看到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幼年的寂源法師好似是上天派來下凡的童子一般,對世間萬物生死的感知尤其靈敏,有時還會因此而悲痛流淚。

要說寂源法師平日里最感興趣的事情,那便是佛經了。

家人已經想不起來他是什么時候開始對佛經感興趣的,但印象深刻的是他能自己拿著一本佛經靜靜地找個角落看一下午,有時候嘴里還會說一些深奧的哲理之言。

長久之下,家里的親戚都知道寂源法師是個“不一樣的小孩”。

有些人說寂源法師是不是魔怔了,但也有人說,“這個小孩有佛緣”。

可令家人感到奇怪的是,家族中并沒有任何人是“有佛緣”的,而寂源法師卻從小對佛學擁有著極高的天賦。

家里人雖說對寂源法師的許多作為都感到詫異,但卻從未干涉過他的行為。

以前常聽老人家說,“慧根是要無數世才能修來的,一般人輕易遇不到。”

寂源法師從小便是這般“有慧根”的人。

隨著寂源法師慢慢長大懂事了,他也從內心深處發現自己和其他小孩是有些許不一樣。

但究竟不一樣在哪里,他也說不上來。

在佛緣的領悟下,寂源法師距離佛祖越來越近,卻距離他和平常人的生活軌跡越來越遠。

13歲出家遁入空門

對于寂源法師從小癡迷佛學的事情,寂源法師的父母早先也有過不少擔憂。

但當他們每日看著自己的兒子逐漸與佛祖淪為一體的時候,他們也愈發清楚地知道,自家這個孩子生來便是與眾不同的,他注定無法和其他平常人一樣讀書、工作或者結婚。

寂源法師的母親曾對他說過,“從你很小的時候,每次帶你出門,大家都說你長得聰明又漂亮。原來啊,我這個清秀漂亮的兒子,并不是這紅塵俗世可以輕易挽留的,你注定會成為佛祖的弟子,你的聰慧也是佛祖給你的慧根。”

寂源法師長到十三歲的時候,別家的小孩正在學校里讀中學,而寂源法師卻和父母商量著想去出家。

寂源法師說,“每次讀佛經、讀偈語的時候,我的內心都是前所未有的寧靜與充實。或許我真的是生來就與佛有緣,如今我已感受到了佛祖對我靈魂的呼喚。”

寂源法師的母親深知這一天遲早會來。

她曾對丈夫說過,“兒子出家當和尚是遲早的事。”

于是在2003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寂源法師來到了貴陽市黔明古寺接受剃度,從此常伴青燈古佛,正式成為一名出家人,法號為“寂源”。

十三歲的青年正是一個叛逆而又張揚的年紀,而在寂源法師這里,他卻表現出一種異于常人的成熟和穩重。

黔明古寺遠離城市喧囂,青燈古寺的生活在平常人眼中寂寞難耐,然而在這清苦之中,寂源法師只覺得甘之如飴。

出家后的寂源法師仿佛找到了靈魂的歸宿,皈依佛門后他的生活日常如魚得水般安定而從容。

每天早上,寂源法師都要早早地和眾人一起起床做早課,除了坐禪念經之外,寂源法師最享受的時間就是聽寺里的主持講經論道。

比起出家以前,身在佛門的寂源法師如今有更多的時機接觸到佛法。

除了完成大師布置的功課之外,寂源法師每天都會抽出一段時間來繼續聽經和閱讀經書,他對佛學的參悟和理解也隨之愈加透徹。

然而佛法一事,靠的并不是學習和閱讀,更多的在于個人的修持和悟性,而寂源法師本是便是極具慧根之人。

在正果的道路上,寂源法師一路突飛猛進,短短兩年時間,便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江西佛學院本科班。

這所佛學院是我國著名的漢語系佛教院校之一,在業內擁有很高的知名度。

寂源法師:佛學院本科畢業,受一誠長老親傳佛法

自該院校成立以來,先后為國家培養了五百多名來自國內五湖四海品學兼優的佛學人才,亦是國內諸多向佛之人的理想院校。

但因為江西佛學院的考核非常嚴格且標準之高,不少學生只能在這門口黯然止步。

而寂源法師只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便成為了該校學生中的一員,足以可見其慧根深厚。

當時江西佛學院的院長是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一誠長老,學院里開設有南傳的《清凈道論》及北傳的《六祖壇經》、《中國佛教史》因明、天臺及戒律學等多項課程,寂源法師在這里開始了更為系統與深入的佛學研究。

即便是在人才濟濟的佛學院中,寂源法師也很快便憑借著出色的天賦和努力在一眾學生中脫穎而出。

因成績優異,入學院的第二年,寂源法師便得湖南衡山祝圣寺依上佛下源長老受三壇具足大戒。

作為一位戒行具足的比丘,除了要有恪守清規和崇信佛法的信念之外,首先便要經過佛教戒律中的傳戒儀式。

而“三壇”傳授菩薩戒,這是教儀中最為神圣的受戒儀式。

這對寂源法師的修為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肯定。

隨著春去秋來,寂源法師已在佛學院里度過了三年的光陰。

這一年,寂源法師已經十八歲。

一般人十八歲的年紀正準備沖刺高考,而寂源法師十八歲這年已經從江西佛學院里拿到了大學本科的畢業證書。

在這幾年的時間里,寂源法師一心向學,而另一邊,佛學院里的一誠長老一直在默默關注著這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

在一誠長老眼中,寂源法師是一位非常謙虛刻苦的學生。

“縱然他生來便慧根深厚,許多老師也對他的學業贊不絕口,但他卻從未因此而懈怠半分。如此不驕不躁,實屬難得。”

一誠長老,字悟圓,乃是國內佛教鼎鼎有名的高僧。

自入世以來,眾多佛教愛好者慕名前來聽其講經授課,想拜一誠長老為師的學者絡繹不絕,然而自始至終卻從未有人能入得一誠長老的法眼。

一來是因為一誠長老收徒的要求極高,二來一誠長老曾說,“人與人之間,尤其講究‘緣分’二字”,偏偏寂源法師既是那天賦極高且又與一誠長老“有緣之人”。

于是在寂源法師畢業那年,一誠長老便將其收入門下,親自教導,成為上一下誠長老臨濟宗的第四十六代傳人。

在一誠長老的帶領下,寂源法師再次領略到了佛學中的另一番奧妙。

下山弘法,23歲成為住持

在得到高僧的親傳佛法后,寂源法師已是臨濟宗傳人,終于可以下山弘揚佛法。

臨下山前,一誠長老教導寂源法師,“真正明佛法的人,會謹慎言說、舉止,以免造惡因或誤導大眾。你應當明白,行為必有后果,若無惡因,自然無惡果,故此得失應隨緣而去,如此才可自在安詳。你下山之后,繁華之中,切記勿忘初衷,普度眾生。”

在一誠長老的教誨之下,寂源法師認識到,佛門中人,不應單單只有對佛學的熱愛,更有普度蒼生的責任。

自此以后,寂源法師便將弘揚佛法、普度眾生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下定決心用一生來踐行自己的使命。

寂源法師弘法的道場位置,選擇了他老家貴州湄潭縣里一座名為“西來庵”的寺廟。

西來庵始建于明朝萬歷后期,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

然而寂源法師剛來到這里的時候,因為戰爭的影響,如今的西來庵已是一副滿目瘡痍、無人問津的狀態。

當寂源法師選擇在這里立足的時候,許多人都對他的做法感到不解。

在眾人看來,寂源法師有著百年難得一遇的天賦和際遇,生來便注定是佛家的弟子,他的生活應當是坐在金碧輝煌的大殿中點化世人,而不是在如此荒涼的小廟里荒度余生。

面對眾人的質疑,寂源法師只笑而不語。

在寂源法師看來,那些人聲鼎沸的大廟雖好,但他卻希望自己能將更多的佛學知識傳遞到那些佛教文化未曾到達的地方,而老家的西來庵便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早在選擇西來庵為道場的時候,寂源法師就已想到了自己將來要面對的困難,他也已做好了孤獨、艱苦的準備。

再者,于當地的文化而言,西來庵在歷史中也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西來庵原名“朝陽寺”、“南坪廟”,“西來”二字,是清順治年間明末遺臣、四川巡撫錢幫芑來此隱居后改名而來,意味著不再過問世俗生活。

明末清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多事之秋。

為躲避政敵的追殺,時任川黔滇巡撫權臣錢幫芑來到此地斬斷紅塵,出家為僧,自號“大錯”,這才僥幸撿回了一條性命。

為回避奸人耳目,“朝陽寺”就此改名為“西來庵”。

而后隨著明朝覆滅,不少仁人志士眼見復國無望,亦相繼來到此地出家。

滿清之時,統治者也接納了佛門弟子,地方政府與出家人自此各自安好,西來庵也迎來了香火鼎盛之時。

清朝之后,國內戰火連天,西來庵一度成為了附近百姓的避難之所。

直至近代時期,因西來庵坐落于偏僻之地,因此前來的香客并不在多數。

長久之下,西來庵最終不復當日輝煌,最終安于一角,無人問津。

距離寂源法師來到此地,如今已又過去了百年時間。

入目之下,只見那陰暗破落的佛堂和幾顆郁郁蔥蔥的百年古樹。

西來庵歷經千年風雨,不但是歷史和佛法傳承的見證,更是曾經數代人的精神寄托所在。

雖年久失修,但西來庵它終究是貴州湄潭縣的一大佛教圣地。

寂源法師表示,希望可以集眾人之力重建西來庵,他愿意在此地弘揚佛法,一來是為了普度眾生,二來也是出于保護文物古跡的原因。

得知寂源法師的想法后,當地政府對此表示非常支持,社會上很多熱心人士也紛紛出錢出力,對重修西來庵一事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從各方面都給予了很大幫助。

西來庵的重建工程開展得如火如荼,在政府和百姓的支持下,西來庵擺脫了先前那般破舊不堪的局面,加固建筑,粉刷墻壁,被戰爭破壞后的西來庵,又重新恢復了往日的輝煌景象,莊嚴而又肅穆。

西來庵的重建工作完成之后,寂源法師當仁不讓地成為了西來庵的新住持。

那一年,寂源法師只有23歲,是中國佛教中最年輕的一位住持。

面容清秀一心向佛

寂源法師最初剛成為西來庵住持的時候,最初來西來庵的游客只有湄潭縣以及周邊的地區的百姓。

但因為寂源法師佛法精深,心懷慈悲,再加上他那如女子般清秀的面容,不久后便有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西來庵聽住持講經。

“中國最年輕的住持”、“面容清秀是女子”,僅僅憑著這兩個標簽,西來庵便吸引了大量游客。

最初來西來庵的游客,大多數都只是想觀摩一下寂源法師的“佛相”風采。

但來到這里和寂源法師真正接觸之后,人們才發現寂源法師佛法高深,擁有一副大慈大悲的菩薩心腸,是一位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世外高人。

后來,有越來越多的游客請寂源法師為他們指點迷津,經常有許多人特地來到西來庵聽寂源法師講課,請他為自己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面對眾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寂源法師皆來者不拒,十分耐心且細致地為這些困惑者講解各種難題,用佛法給予他們滿意的回復。

口口相傳之下,寂源法師和西來庵的名氣越來越大,寂源法師也成為了游客們來西來庵的必見之人。

每次寂源法師開課講經的時候,大殿上總是座無虛席,西來庵的香火也更是日益鼎盛,但寂源法師對這些突如其來的名利卻從未動心過。

自始至終,寂源法師都牢記師傅下山前的教誨:佛學講究,修的是心;繁華之中,勿忘初心。

官方參考文獻:

《百度百科-寂源法師》

《百度百科-貴州省湄潭西來庵》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白玉非為貴(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最難披什么意思)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