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3-05-21 12:49:00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臺遺址(黃金臺故址)",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臺遺址(黃金臺故址)對您幫助。
禮士招賢萬古名,高臺依舊對燕城。如今寂寞無人上,春去秋來草自生。
汪遵是晚唐詩人,他喜歡寫詠史詩,這和他的生活經歷有關。汪遵出生在普通人家,學習刻苦。他買不起書,只能到處借書。有人嘲笑他貧寒,他也無力反駁,只能默默積累學問,希望參加科舉一鳴驚人。
有本書叫《唐才子傳》,記載了一個和他有關的故事。汪遵為了謀生,成了一名沒有品級的官府差役。有一年他進京參加科舉,偶遇同鄉。同鄉問,“你一個差役進京干什么?”汪遵說,“我進京參加科舉。”同鄉說,“你太不知天高地厚了,竟然還心存幻想!”
看到了吧,汪遵因出身受了很多委屈。他為了謀生,不得已當差役,本質上還是一名讀書人。可惜,某些自恃清高的讀書人瞧不起他,打擊他,言語上羞辱他。后來,汪遵金榜題名,他那個同鄉又過了好多年才科舉入仕。
汪遵心有牢騷,只能詠史發泄。他寫過一首《燕臺》,通過燕昭王的故事,吐槽幾句。他的格局很大,沒有說個人委屈,而是控訴他身處的時代。
燕臺,又叫“黃金臺”。燕昭王是燕國的國君,他繼位前,燕國發生內亂,齊國趁機占領了燕國的大片土地。燕昭王平息內亂后,就想著報仇雪恥。有人給他講了一個千金買馬的故事,他大受啟發,在易水河邊修筑黃金臺招攬天下人才。
樂毅、鄒衍等人聽說燕國君主訪賢,前來投奔。此后,燕國日益強大,終于大敗齊國,奪回失去的國土。后人用燕昭王筑黃金臺的故事,證實明君加賢臣,才是爭霸天下的正確模式。
汪遵來到黃金臺遺址,回憶歷史往事,心潮起伏。黃金臺變成了一個大土堆,上面空無一人。原本君主訪賢的高臺,只剩下一堆雜草自生自滅。想一下這個畫面,歷史的滄桑,人生的無奈一股腦涌上心頭。
汪遵覺得,他沒能生活在一個可以施展抱負的時代。同樣是讀書人,甚至在科舉考試中不如他的讀書人,都可以瞧不起他。沒人重視人才,沒人尊重人才,多么不正常的現象,竟然成為生活中的常態。這樣的世道,讓汪遵看不到希望。
僅僅因為出身貧寒,僅僅因為當過差役,就要遭受侮辱。可想而知,天下那么多出身普通的人,他們會遭到多少委屈。這不是一個人報國無門的故事,而是一個群體沒有前途的故事。
拓展閱讀
他對歷史有自己的看法,蘇洵《題白帝廟》
情深意長,賦詩一首表達不舍之情,李白《送友人》
尋隱者不遇,劉長卿一點兒也不懊惱
多情與無情,看看蘇東坡怎么說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臺遺址(黃金臺故址)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