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金頭條 >

新一代黃金圣斗士(新一代黃金圣斗士圖片)

中金網今日介紹"木寶美家黃金樟家具(木寶美家黃金樟家具餐邊柜)",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木寶美家黃金樟家具(木寶美家黃金樟家具餐邊柜)對您幫助。

木寶美家黃金樟家具(木寶美家黃金樟家具餐邊柜)

金絲楠,黃金樟,紫檀黑檀綠檀,讓人五迷三道。尤其這個金絲楠如雷貫耳讓公眾耳朵都起了繭子。它到底是個什么鬼?皇帝盜墓盜它,杜甫為它泣血。金絲楠是正主,黃金樟是“山寨”。古書哪里記載?黃金樟如何得名?這里面的許多故事,且聽書生慢慢扒一扒。文比較長,需要耐心才能看完。

1金絲楠木到底是個什么鬼

金絲楠是一種樹嗎?或者說,金絲楠是一個樹種嗎?答案是否。

金絲楠并非如柳樹楊樹皂角樹般是一種“專門”的樹。

楠木又名楠樹、雅楠、楨楠,業內又稱金絲楠、豆瓣楠、香楠、龍膽楠。還有一種,是山西等地民間把紅木黃梨等硬木也叫“南木”,但意思是指產自南方的木材,并不是“楠”。

楠木是樟科楠屬和潤楠屬各樹種的一個統稱,有香楠、金絲楠、水楠等種類。它屬于大喬木,樹干通直可高達30米。楠木約有45屬,2000—2500種,廣泛分布于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其中心在東南亞及巴西。

中國有20屬,約400種,喜蔭近水,喜中性和弱酸土壤,所以產地范圍小,多分布于南方諸省,主要分布區是四川、貴州、湖南、湖北等省海拔1000—1500米的亞熱帶地區陰濕山谷、山洼及江河之旁。楠木成材前生長緩慢,60年能有一乍直徑碗口粗細,一般六七十年后才能進入生長旺盛期,成為棟梁需要百年,成為皇家的那些“金柱”那更是凡百年越久越好。

楠木為什么閃光?它的金絲哪來的?楠木的金絲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楠木生長過程中,受根植的水土環境影響,吸取營養之后木材之中沉積下來的結晶物質。正是這些結晶物,反光之下猶如金絲,才有了金絲楠之稱,并不是某個樹種就一定會長成金絲楠。金絲楠木中的結晶體明顯多于普通楠木。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會明白產地對于金絲楠的重要。

2書中的傳奇

楠木最早記載不可考,但《詩經》魏風中著名的《伐檀》“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真猗”,卻讓書生懷疑。檀木也如楠木一般多種,中國出的是紫檀亦稱青龍木,屬蝶形花科也是亞熱帶常綠喬木。主產印度及馬來半島、菲律賓等地,在中國,也如楠木般只在湖廣、云南一帶少量出產。自古楠檀就是公認的最名貴木材,檀木多作車輿、樂器,楠檀聯袂打造無數高級家具及精巧器物。真正意義上的紫檀也已在明清采伐殆盡,乾隆以后紅木(酸枝木)才開始大行其道并取而代之。《中國樹木分類學》介紹:"紫檀屬豆科植物,約有十五種,產于我國的有兩種,一為紫檀,一為薔薇木"。九十年代國內一公司國外購回大批紫檀后,經專家與古文物對比,已經確定薔薇木并非古之紫檀。

這里就有一些問題需要考證。三家分晉,魏的地域在洛陽以北黃河流域,南部隔著韓楚,遠離長江。上文說了,檀楠出產湖廣四川云南,那魏國哪來的紫檀?如果這里真的是就是后世的紫檀,那也就說明,上古之時黃河流域也有檀楠出產!考古證據證明上古之時北京猿人生活的區域還是水草豐茂,氣候比現在溫暖的多。從這兩根“木頭”上,卻也恰合。

元朝的《博物要覽》提到:“骰柏楠木出西蜀馬湖府,紋理縱橫不直,中有山水人物等花者價高,四川亦難得,又謂之股子柏楠,今俗云斗柏楠?!痹贫?,這里書生私意到不做器皿解,而應該是“云斗紋”,只有如是,才恰合楠木的“山水人物”紋理之狀。

《三國演義》大家都熟悉,曹操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盜墓是為了軍餉金銀。

但還有一個帝王卻和楠木有扯不斷理還亂的歷史糾紛。乾隆,一直傳說他“盜墓盜木”。民間流傳當年楠木稀缺之下,乾隆盯上了明陵中的金絲楠木,便以修葺明陵為名,“拆大改小”“偷梁換柱”大施“貍貓換太子”奸計,把明陵的上好木料拿去給自己修建了壽陵。雖然書上有些記載,但卻苦無實證。但人做天看,今天的考古證據落實了乾隆的“罪證”??脊艑W者在清陵的建筑材料中,親眼見到了明朝的磚石木料,這不就“鐵板釘釘”抓了現實?

因為楠木的聲名顯赫,所以在名著《紅樓夢》中,曹雪芹先生為了暗喻秦可卿的“尊貴”,其死后棺木也是楠木。用書中眾口道,只怕一千兩銀子也無處買。

3詩圣杜甫與楠木的悲歡離合

除了元朝《博物要覽》的記載,早在大唐,詩圣杜甫就與楠木有一段不解之緣。

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課本讀物。他老先生的這個“破茅屋”在哪?何時所建何時“吹破”?

這茅屋建于上元二年,亦即公元761年春。杜老先生求親告友四處化緣,找了塊“風水寶地”,就在成都浣花溪邊,一株幾百年的大楠樹下,蓋起了茅屋權且棲身。

正是有了這所茅屋,才催生了無數詩圣名作。杜甫在草堂時期寫詩有271首(包括流連蜀地的23首),占他所流傳下來的1400余首詩作的二成。但這些詩作卻如蜀中山水,峭拔巍然,構成了杜甫一生之中獨特的詩歌“茅屋”殿堂。

在這一年,詩圣就為楠樹特意寫過兩首詩作。

“楠樹色冥冥,江邊一蓋青。

近根開藥圃,接葉制茅亭。

落景陰猶合,微風韻可聽。

尋常絕醉困,臥此片時醒”。

這首《高楠》詩作史載寫于上元二年亦即建屋當年秋季,讀來全是大楠樹下詩人意氣風發悠然南山的適意,但卻好景不長。761年春杜老先生草堂落成“剪彩”,到了八月就被大風所破。而那棵古楠樹,很不幸也未幸免。

于是詩圣又捶胸頓足地寫下了《楠樹為風雨所拔嘆》這首詩:

倚江楠樹草堂前,故老相傳二百年。誅茅卜居總為此,五月仿佛聞寒蟬。東南飄風動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氣。干排雷雨猶力爭,根斷泉源豈天意。滄波老樹性所愛,浦上童童一青蓋。野客頻留懼雪霜,行人不過聽竽籟。虎倒龍顛委榛棘,淚痕血點垂胸臆。我有新詩何處吟,草堂自此無顏色。

雖然也有人說這首詩是作于春季,但那樣會更慘!讓杜甫一年之中兩波大風,一波吹翻門前樹,一波掀掉房頂茅,不忍深思!

且不管春秋,不可否認的是,杜甫老先生選的絕不是什么“風水寶地”,而是個“風口浪尖”!結茅而居,安身立命,提前也沒找袁天罡們實地看一看探查一番?

現在讀來都能體味到杜甫的那份徹骨的悲憤和無奈。屋漏偏遭連夜雨。這人設,這大風,仿佛就是專門跟他作對哦,風水風水,樹倒猢猻算,新屋掀頂蓋,這風水一定是破了的,也難怪他一生蹉跎窮困,百年老楠樹都讓他的霉運害倒。

4依稀的楠木蹤跡

金絲楠就是樹木中的“至秀”,猶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猶如現今演藝圈里的國民閨女小鮮肉,眾目關注,萬眾矚目。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但因為它們“耿耿鐵骨”異常堅實,風雨不倒,卻也因此招來了千年的斧鋸加身。

自古楠木都是造船和建筑的奢侈首選,后來金絲楠成為“御用”木材,濫觴于明代北京城的建造。

北京故宮以及許多上乘古建如藏書樓、文淵閣、樂壽堂、太和殿,大多楠木構筑。雍和宮金絲楠木佛龕是該宮三寶之一,承德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是目前首屈一指的楠木宮殿,中國現存最大的楠木殿—明十三陵長陵棱恩殿,這一個大殿內就有60根整根的金絲楠制成的巨柱?;钪鴷r的苑囿宮殿龍椅木器,駕崩后的棺槨棺床陵寢祭廟,“死亡”的楠木和活或死的帝王,兩世相守。

保定易縣清西陵中道光慕陵有個隆恩殿與東西配殿,全部金絲楠木結構,雖然規制不大但卻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全部使用金絲楠木的宮殿。無錫宗教博物館中幾十米長的金絲楠木五百羅漢也是一絕。在民間,也有楠木的羅漢床、拔步床和楹聯、對聯、飛罩、牌匾等存世。

5湖北的“八億”楠木祖屋

寫到這里書生想起來今年上半年震驚中國的一個新聞。湖北恩施侗鄉自然風景區內購置“吊來”了一座楠木古建,網傳估價八億。這座天價古建收購于2015年,原屋主湖北楊大爺的祖輩,據查是明代的松江府(今上海)大官,老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

八億估價是有些謠傳的。如按2013年上品金絲楠每噸價位150萬計算,8億應該能買533噸,但那棟房屋掘地三尺也不會如此重量。景區工作人員后來也實情相告,并不知曉具體收購價。但12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七成以上都是金絲楠木,這卻是能確定的數值,估價一千萬是絕無問題的。正如網友所說,這要車成珠子,能繞赤道8圈!車大了國人人手一把件,車小了人手一串鏈?!皼]讓小偷拆走,也是奇跡”、“小伙窮得娶不上媳婦兒,結果祖屋值8億”……

這老屋建于萬歷年間,正是“木政”大盛之際,楊大爺的這位祖上,書生私自猜想,會不會就是一位曾經采辦巨木的官員?松江府的大官,遠離西南邊陲,鹽鐵紡織漕運這類事項接觸機會可能性大,而出“采木”這類官差的可能性極小。成材的金絲楠都成了“官林”,那時是絕對不敢做“倒爺”的。那么,只能說明,當年之際,當年的湖北恩施周圍,山野之中也有不少金絲楠存在。

金絲楠是中國特有珍貴木材,主要產于上文所述的四川、云南等地,而湖北西部,則也是另一個產地。所以,“八億”的老祖屋,就“只能”生在湖北、出在湖北了。

6“木政難難于上青天”

楠木在中國南方諸省都有生長,現在唯四川最佳。不要以為現在楠木稀少,就想當然以為歷史上它也稀罕。

楠木其實是典型的成林樹種,楠木林明清之前并不鮮見。

但明清兩朝自朱棣始至道光止400年間,在金沙江下游地區即今云南省昭通市屬各縣如綏江、永善、水富、鹽津、鎮雄,今四川省宜賓市屬之高縣、屏山,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等地,采辦“黃木”(主要是珍貴樹種楨楠、香杉等,又稱“木政”,主要是楠木)就達23次,運走的“皇木”就達53000根塊。

《屏山縣志》載該縣的老君山楨楠樹—明清兩朝就作為“金柱”又叫擎天柱的御用材,是地方貢品。現在老君山原始林區內,胸徑兩米高達二十余米樹齡三五百年的還有不少。云南《永善縣志》記載,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朝廷派專員來到盛產楠木的永善縣新田鄉,將方圓數百里的楠木林封為“官林”。

什么是官林?官馬屁股上打“烙印”,“官林”也依此辦理。每棵成材楠木上都要烙上“皇印”,烙過印的樹就是“皇木”,嚴禁百姓再行采伐,新田鄉也由此改稱“官地”。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開始,除繼續在今新田鄉、馬楠等地采伐楠木外,又在今關河、白水江一帶采伐巨大的香杉木。萬歷十一年至十三年(1583~1585年),又在今永善縣北部的細沙鄉采辦“一號香杉”?!睹魇肥池浿尽酚涊d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三殿興工,金沙江兩岸采木5600根?!蹲h略》中載,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左右,“采辦大木通共二萬四千六百根……木在夷方瘴病之地(指今雷波、屏山、永善一帶的彝、苗居住地)深山窮谷之內,尋求甚苦,伐運甚難......查得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間,以三殿采木共木枋一萬五千七百多根塊,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以兩宮采木五千六百多根塊,與今日所派,較之嘉靖年間幾于一倍,較二十四年多至四倍矣!”

夷方瘴病之地!官差累死人。那些采辦“皇木”的官員,奉旨出差變為了“野外生存”,苦不堪言,南水富縣境現在有個地方就叫“累官員”。云南省昭通市鹽津縣灘頭鄉界牌村營盤社龍塘灣還存有兩處明代摩崖題刻,其一為伐木,其二為拖運,遺跡如下:“大明國洪武八年乙卯十一月戊子上旬三日,宜賓縣官部領夷人夫一百八十名,砍剁宮闕香楠木植一百四十根”、“大明國永樂五年丁亥四月丙午日,敘州府宜賓縣官主薄陳、典史何等部領人夫八百名,拖運宮殿楠木四百根”。

7退而求其次的皇宮“贗品”

這些巨木砍倒還不算難,但要運出山外,卻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何況深山老林江河險阻根本沒路,很多時候直接就需要為一根木頭砍無數樹開一條道?!胺怯猩褫敼磉\之術,何以卒辦”、“庸萬夫之力乃可”,這就是當時官員的哀嘆!

但也有出奇,木頭自己長腳跑路:“一夕,木忽自行達于坦途。有巨石峭然當其沖,夜聞吼聲如雷,石劃自開,木由中出,無所齟齬。度越險巖,膚寸不損;所經之處,一草不掩。”

這根記載中的木頭,宛如“走蛟”??赡苁墙又胶橹?,自行沖破險阻到達坦途,但卻一路“明哲保身”,所經之地也寸草不侵。永樂帝聞之也大呼神奇,為此直接把老君山特封為“神木山”,并命大學士胡廣撰寫碑文立祠祭祀。

嘉靖二十年(1541年)四月,“宗廟災”,“群廟一時俱燼”。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丙申(十三日)又是一把大火?!胺钐斓鹊?、門災”,三大殿及所有樓、門、廊房全部燒光,并延伸到午門及午門外朝房。

嘉靖帝辦公都沒有地方了,只好搬到端門上朝。這次再派官四川湖廣采辦大木,近水處已無大木可采,“乃行巴庸,轉荊岳,至東南川,往來督責,鉤之荒裔中”,“于是萬山之木稍出。”這次采木的重點仍是川滇交界處金沙江下游地區,但即使“深入窮搜”,也不過找到了丈圍以上楠杉2000余根,丈四、五以上117根,仍比不上永樂時建三大殿所用金柱(擎天柱)的圍長。嘉靖帝被迫無奈之下也只好同意“求其次”。

也正是木材的制約,才使得故宮里的奉天殿,從此變成了太和殿的規模相貌。此次采木,官員歸有光除記下采木11280根這個詳細數據外,還寫下了“木政”浩劫帶來的深重災難:“而吏民冒犯瘴毒,林木朦朧,與虺蛇虎豹錯行。萬人邪許,摧軋崩崒。鳥獸哀鳴,震天岌地”。

堂堂皇帝都不得不“求其次”,很多“金柱”變成了滿州黃松外包楠木的“贗品”。由此而知,濫砍濫伐之下,百年楠木所剩幾何。

8正版與山寨的異同

金絲楠木鑒別其實不難,有金絲就是,但必須首先確定是楠木,楨楠屬樹種在中國約有34種,只要金絲明顯,都可以確定為金絲楠木。

到了今天,本來參天柱地的楠樹已經罕有,百年樹齡胸徑60厘米以上的楠木,近乎絕跡。楠木已成了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市場上大部分的金絲楠已非真的金絲楠。

正版不振,“山寨”來了。楠木不夠樟木湊,哥哥不行兄弟救。

楠木樟木其實是同科,楠為樟科楠屬,樟為樟科樟屬,也就造成了不易分辨。但上心觀察還是不難區別。金絲楠的顏色多為淺黃、橙黃色,也有摻雜灰色,紋理清晰,質地溫潤柔和,但沒有收縮的紋理。楠木紋理平行感明顯類如年輪紋,這是楠木弦切面和徑切面的典型特征。而樟木則略有年輪紋。并且色淺沒有金絲楠明顯,經常呈現金黃、赤金和咖啡色,有不規則的縱裂紋。楠木偏清香,是淡淡的木頭香或者沾點草香、藥香,而樟木就多時很明顯的樟腦刺激香。兩者“硬度不同”,楠木樹脂含量略高,而且表面略光滑、溫潤,金絲楠很軟,指甲都能劃出痕跡,砂紙打磨很容易“下肉”很快但也特別“塞”砂紙。而黃金樟略重,比金絲楠更硬而澀,砂紙上去會更不易打磨。

金絲楠見水容易破壞表面油脂,使其失光、變形,甚至退色、發白。由于特性和貴重,所以多做榫卯結構的小體積箱式家具,如首飾盒、官皮箱等。

黃金樟是金絲楠的小弟。較硬也重,但由于花紋美麗而且連續性好,所以就是和做大板面材。如畫案、條案、木墩、木桌板,因為比金絲楠耐水,所以也做茶盤、茶海。由于其木料的形狀不易規整,所以多是因形制物。

黃金樟最出名的產地是緬甸,是緬甸三寶之一(玉石、柚木、黃金樟),這種生長于東南亞熱帶雨林中的闊葉喬木,又叫連桿果、山香果。

緬甸黃金樟主要分布區域除了緬甸外,我國云南高黎貢山脈一帶也有分布。其生長緩慢,成才最少需要五十年左右。由于含有極高的鐵質,所以其硬度很高不易變形磨損;由于富含油質,所以防蟲防潮耐腐耐酸堿,更兼冬日觸手不涼。

黃金樟得以出名、珍貴的特性是一經刨光,其剖面顏色就會自然而氧化色澤金黃,而且這種顏色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越顯高貴。

正是由于這一特性,所以它才成為高檔木材中的首選極品。歐洲人喜歡用它制造豪華游艇(著名的泰坦尼克號甲板就是)、教堂、住宅等高檔建筑。

在國內,黃金樟這一名稱的由來,根雕大師王寶生自稱是他所賜,他是國內最早挖掘樹瘤進行藝術創作的藝術家之一。山中朽木,雕陳華堂。王寶生和許多根雕大師一樣,利用樹木所特有的根瘤創作根雕藝術品。九十年代由于國內樹瘤資源稀少,他便遠赴緬甸,爬山涉水,走街過巷,終于發現了當地人稱“山香果”的這種樹根??赡苡信笥岩獑枺瑯淠??不是更值錢嗎?很可惡!樹干都被小日本二戰期間砍光了!就是地表上砍剩的這幾十厘米樹頭,幾十年風吹雨打后,長出了許多樹瘤。王寶生將這些“樹榴”引進到國內,因為嫌棄“山香果”名字粗俗,便根據其特有的木質顏色,改稱黃金樟,從而廢物變寶物,黃金樟也隨之身價猛增。

黃金樟的出名,其實嚴格說來是得益于它的“大哥哥”楠木。楠木極其珍貴,已被中國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嚴禁砍伐。正因為在中國金絲楠木的“皇氣”尊貴和日漸稀少,所以黃金樟才作為“山寨版”的“金絲楠”而被接受而被尊崇。

現在市場上的金絲楠木主要三種。新貨、老料、陰沉木。新貨因為國家禁砍禁伐真貨難尋,舊料相對更真實,一般來自古建古墓。而陰沉木因為久埋地下或水下千年萬年幾近化石,更是可遇不可求,也主要出在四川。

楠木,生存了不知幾億年,卻終于因為皇親國戚的青睞,而帶來了千年的“殺身之禍”。人怕出名豬怕壯,誠如斯言。如今,金絲楠木已經融入了中國的古文化,雖然它的身上滿是刀砍斧鑿的累累傷痕,但卻也立在了史冊,站上了廟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這不也是很多自古英豪的大志與追求?樹如人人如樹,不經斧鑿無以成器。貢品,供品,有時就是一體兩面。你被珍視供起來了,也就會有了被作為貢品的一些犧牲。

如此,演藝圈很多名人的煩惱,是否何其相似?

文中部分資料參考周默的《歷史上采伐楠木的史料記載》致謝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今日中金網關于木寶美家黃金樟家具(木寶美家黃金樟家具餐邊柜)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