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3-02-04 11:52:05
中金網(wǎng)今日介紹"遍地黃金植物(滿地黃金植物)",希望小金從網(wǎng)上整理的遍地黃金植物(滿地黃金植物)對您幫助。
□潘江濤
多年前,一外國友人在金華北山山腳見到一大畈黃澄澄的佛手柑,不由得驚呼:“遍地黃金!”
北山是金華的屏障,據(jù)說是黃大仙叱石成羊之地。山腰有葉圣陶先生贊美過的兩個巖洞,冬暖夏涼的山泉淙淙流淌。山腳就是“中國佛手之鄉(xiāng)”赤松鎮(zhèn),20世紀80年代前后,家家戶戶種植佛手。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水土亦產(chǎn)一方物。有了雙龍洞泉水的自然流灌,赤松出產(chǎn)的佛手柑迥然于別地,是“果中仙品,世上奇卉”。
據(jù)《清金華縣志》記載:“佛手柑,邑西吳、羅店等莊為仙洞水所經(jīng),柑性宜之,其透指有長至尺余者,色香亦大勝閩產(chǎn)。”浙江鄉(xiāng)賢王士雄說得更直白:佛手柑,“金華產(chǎn)者勝,味不可口,而清香襲人。”(清《隨息居飲食譜》)
常見果實大多是圓形或長條形的,而金華佛手是在拳頭之上,又長出一支支細細長長的果瓣,那形狀頗像觀音玉手,千姿百態(tài),惟妙惟肖,玲瓏奇異。北京林業(yè)大學教授陳俊愉亦認為,金華佛手是“世界枸櫞品種中最富特色的一個”。
佛手柑屬蕓香科植物,原產(chǎn)印度,是隨佛學的流播而傳入我國的。后因栽培地域不同,便有香櫞、蜜筩(tǒng)柑、蜜羅柑、福壽橘、五指柑等別名。金華種植佛手已近千年,亦貢獻一個俗稱:金佛手。
佛手是小灌木,可盆栽,四季常綠,夏初花開,潔白如雪;秋末冬初,滿樹金果,流光溢彩。果實經(jīng)掛,即便干癟,也不會輕易掉落,通常被擺放在庭院里或者客廳中。
佛手盆景大多是一次性的——今年掛果,明年即便翠綠如昨,還是空無一果,未免美中不足。好在大田培植的佛手,年年旺發(fā),果農(nóng)論個零售。盛產(chǎn)時節(jié),北山附近的公路邊、菜市場和網(wǎng)購店,隨處可見佛手倩影。
佛手宜清供。一只清花瓷盤,放它三四只,典雅不可方物。如不用瓷,用普通磨砂玻璃盤也能湊合。
只只佛手,置放案頭,賞心悅目;懸掛幔帳,滿屋幽香;置于箱柜,清香沾衣;隨身攜帶,暗香襲人……那縷幽香,有些像檸檬,又有些像柑橘,不甜也不膩。不用湊近,遠遠就能聞到,沁人心脾。
曾給北地朋友快遞佛手,每人3只。因為不曾見過這長相新奇的果子,他們當中有的當作熱帶水果,直接啃食;有的當作普通果蔬,切絲熱炒,做成了下飯菜。聽聞之后,我既惋惜好友暴殄天物,又自責粗心大意,沒有及時告知他們善待佛手之要領。
吃一塹長一智。翌年,我擇時而郵,他們都在春節(jié)前收到禮物,個個喜出望外。有人微我:“佛手送祝福,禮輕情意重。”一位詩人甚至發(fā)來感受:“佛手之香,怪怪的──說它清,它又濃;說它濃,它又很清。你用足了心思去聞,是越聞越?jīng)]有;你不用心去聞,它倒會纏繞著你,一絲絲地往你的鼻孔里鉆。”
卻不想,詩人又忽然來電說,家中佛手爛了,問我能不能再郵兩只。我好生奇怪,也就半月時間,怎么會爛?哦,想起來了,這位仁兄平日非“醬香”不喝,而佛手柑不耐污穢,最怕喝酒之人親近——酒氣一哈,果實便會變質(zhì)腐爛。
香味有冷熱之分。佛手之香是冷的,猶如嚴冬之寒梅,暗香浮動。記得沈復在《浮生六記》中曾說,夫人與其論及佛手,表示“佛手乃香中君子”。而桂花、玫瑰、玉蘭、桅子之屬都是熱的,鬧烘烘,撲鼻而來。
李時珍頗懂佛手脾性。他說,佛手“雖味短而香芬大勝,置笥中,則數(shù)日香不歇。寄至北方,人甚貴重。”又說:“其味不甚佳而清香襲人。南人雕鏤花鳥,作蜜餞果食置于幾案,可供玩賞。若安芋片于蒂而以濕紙圖護,經(jīng)久不癟。”
《本草綱目》是“藥書”,而上述文字顯然與“藥”無關。想來,此乃粉絲心態(tài)。而在名人雅士中,曹雪芹是欣賞佛手的。他在描寫探春房中擺設時,將佛手與顏真卿墨跡同列。相傳,蘇東坡在杭州為官時,亦仰慕佛手之清香,特地前往金華北山觀賞佛手,高興之余欣然揮筆:“沁入詩脾清流環(huán)抱,香分佛果曲徑通幽。”
佛手隨緣隨性,雅而不俗。且不說當年來到中國的僧侶以它為伴,隨身攜帶,光從外形看,亦是禪意深深——雖有花的造型,卻不叫花;名為柑,卻無實,只保留了果的外形。這種似花非花、似果非果的多姿形態(tài),巧妙地拓展了人們的想象空間,入得了詩歌,上得了國畫。
明代詩人朱多炡寫道:“春雨空花散,秋霜碩果低。牽枝出纖素,隔葉卷柔荑。指豎禪師悟,拳開法嗣迷。疑將灑甘露,似欲攬伽梨。色現(xiàn)黃金界,香分白肉麝臍。愿從靈運后,接引證菩提。”(《佛手柑》)
到了清代,題詠佛手之詩更多。沈蕙端的《詠佛手柑》、李琴夫的《詠佛手》、董元愷的《詠佛手柑花》,無不意韻悠長。而金華鄉(xiāng)土詩人雪樵除了《秋曉香柑》之外,還寫下了“蒼煙罨丘壑,綠橘種百千;黃桔尤佳麗,伸指或掌拳;清香撲我鼻,直欲吐龍涎”之詩篇。
“果實金黃香濃郁,多福多壽兩相宜。”佛手,諧音“福壽”。佛手入畫,多為鄉(xiāng)土民風。在《三希堂畫譜大觀》中,佛手圖譜不是與桃、石榴相配,就是與石榴、蓮藕為伍,寓意福壽雙全、子孫滿堂、通心達理、合家歡樂。而在一首題畫詩中,“則水道人”更是直抒胸臆:“斷此黃金體,施于祗樹林。度人難下指,合掌即傳心。昧向駢枝悟,香從反復尋。諸文有真訣,巨擘競森森。”
佛手是一味中藥,根、莖、葉、花、果均可入藥,舒肝、健脾、和胃。
鄰家女孩學的是中醫(yī)專業(yè),愛趕生活潮流。她將老媽新買的佛手洗凈,切片漬浸蜂蜜。十天半月之后,再用來泡茶。據(jù)說,茶湯酸酸甜甜,特別養(yǎng)胃。
佛手還可煲湯、燉蹄髈。撮上三五片,即可去腥解膩。切片曬干,亦是清香醇厚。浸酒,沏茶,調(diào)蜜,制餞,無不相宜。
藥食同源。金華民間還用佛手煮粥,洗凈切碎,加水、粳米、冰糖,小火慢燉就行。那味道,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就像世事,你說好,有人篤定會說孬;你說孬,有人必定會說好。
末了,還想提醒諸位,菜攤上售賣的佛手瓜與金華佛手雖有不少相似之處,但它們不是同屬植物。佛手瓜是一種蔬菜,19世紀初從墨西哥傳入我國,并在江南一帶落戶。(本文攝影:李方政)
潘江濤,筆名“三川”,浙江省作協(xié)會員,致力于地方風物的挖掘與整理,有專著《金華味道》《美食金華》。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wǎng)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quán)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quán)人的法律責任。
今日中金網(wǎng)關于遍地黃金植物(滿地黃金植物)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