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2-12-06 11:33:16
中金網今日介紹"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下一句)",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下一句)對您幫助。
中國是詩的國度,有無數佳作傳世,構成了世界文學史上最光輝燦爛的一角。
有些詩,卻只憑其中一句,成為傳唱千古的經典。
1、天若有情天亦老
這句詩出自唐朝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因被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引用而為人熟知。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致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
詩人李賀因此寫下了這首《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李賀借金銅仙人辭漢的故事,抒發了興亡之感、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
這句詩在這里的意思是,“對于如此別離恨事,如果天也有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衰老。”
而在毛主席的詩中,這句詩變得激揚慷慨: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自然運行都有規律,新事物終究會取代舊事物,滄海桑田的變化,正是社會發展的正常規律。
2、今朝有酒今朝醉
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羅隱的《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羅隱仕途坎坷,考了十次進士都失敗了。
目睹晚唐政治腐敗,他滿懷激憤卻無可奈何。
“自遣”的意思是“自我排解”,這首詩屬于詩人的自嘲,
表面上是及時行樂、與世無爭,
實則隱含憤世嫉俗和無可奈何的遺憾。
3、位卑未敢忘憂國
去年有首歌再次唱火了“位卑未敢忘憂國”,其實出自陸游的《病起書懷》。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位卑:地位低微。
職務、地位雖然卑微,但也不敢忘記憂念國事。
陸游一生屢遭挫折,壯志難酬,
卻與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樣,
永遠保留著赤忱的愛國之心。
4、不到長城非好漢
你知道這句詩出自毛主席的《清平樂·六盤山》嗎?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這首詞最初叫《長征謠》,詞里的“長城”,并非北京的長城,而是六盤山上的秦長城。
1935年,毛主席指揮紅軍翻越六盤山,擺脫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
當看到蜿蜒的秦長城上“紅旗漫卷西風”的壯觀景象,想到紅軍戰士歷經兩萬里長征的艱辛磨難,主席胸中涌起萬丈豪情,寫下這首詞。
5、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句詩耳熟能詳到以為是民間俗語,其實來自慈禧太后的《祝母壽詩》。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慈禧的母親富察氏60大壽時,即使紫禁城離母親居住的錫拉胡同只有咫尺之遙,慈禧卻無法前去祝壽。
于是她做了這首詩,并親筆寫了一幅書法,裱好后送到了壽宴上。
6、擒賊先擒王
出自杜甫《前出塞·其六》: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這句詩現在已經列為成語了,比喻做事首先要抓關鍵,解決主要矛盾。
這首詩寫的是天寶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時事,是九首組詩之一,
詩的前四句講如何練兵用武,怎樣克敵制勝;后四句卻筆鋒突轉,強調殺伐沒有意義,點出“止戈為武”的本旨。
7、四海一家皆弟兄
現在多寫“五湖四海皆兄弟”,化用自黃庭堅《竹枝詞》:
浮云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
黃庭堅是蘇軾的四位愛徒之一。
1095年,黃庭堅被貶黔州,屬于現在的重慶。
從河南到重慶,重山綿延,峻嶺崎嶇,道路十分艱險。
一百八盤形容山路曲折,峰壑高聳入云霄,上有浮云繚繞。
黃庭堅另一首詩中寫道“一百八盤擕手上,至今猶夢繞羊腸”,說明山路不僅曲折蜿蜒,而且極為窄細,危險性很高。
陸游的《入蜀記》記載:
二十四日早抵巫山縣……隔江南陵山極高大,有路如綫,盤屈至絶頂,謂之一百八盤。
雖然路遠路險,但黃庭堅和蘇軾一樣,有著百折不撓的樂觀主義精神。
他把行路比作闖鬼門關,但內心并無懼怕,因為四海之內皆兄弟。
8、一入侯門深似海
原詩為“侯門一入深如海”,出自崔郊的《贈去婢》:
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唐代范攄的筆記小說《云溪友議》里,也記載了這個故事。
又有崔郊秀才者,寓居於漢上,蘊積文藝,而物產罄懸。無何,與姑婢通,每有阮咸之從。其婢端麗,饒彼音律之能,漢南之最也。姑貧,鬻婢於連帥。
崔郊做秀才的時候,借住在漢上的姑姑家,囊中羞澀、身無長物。姑家的婢女長得很好看,而且會唱歌,與崔郊私通。但是姑姑家貧寒,把婢女賣給了高門大戶。
阮咸之從,像阮咸一樣放縱自己。阮咸也曾與姑姑家的婢女私通,婢女被趕走后,他跟客人借了馬前去追趕,然后兩人一起騎馬回家,世人對他非議很多。
9、百無一用是書生
很多人借這句詩來宣揚“讀書無用論”,但作者本意只是自嘲。
這句詩出自清代黃景仁的《雜感》: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修佛修仙都不成功,只知道在夜里寫詩抒發心中的不平。
漂泊流落,萬念俱灰,大部分人都對我白眼相向,所以讀書人是最沒有用處的。
這首詩是黃景仁20歲時寫的,他當時很喜歡在詩里抒發愁苦,師父和朋友都勸他少寫愁苦之言,免得一語成讖。
但他四歲成了孤兒,家境貧寒,年少時就很有才名了,但卻一直為了衣食四處奔波。雖然感念師恩,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憤憤不平,寫下了這首詩。
他的一生,只活了三十多年,卻一直窮困潦倒,懷才不遇。回頭看看,確實也有“詩卷愁成讖”的意思。
10、不愛江山愛美人
出自清代詩人陳于之的《題桃花扇》:
玉樹歌殘聲已陳,南朝宮殿柳條新。
福王少小風流慣,不愛江山愛美人。
我們更熟悉的那首歌,愛江山更愛美人,化用的就是這句詩。
詩名《題桃花扇》,說明是讀孔尚任所著的《桃花扇》后所作。
“福王”指的就是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孔尚任自評《桃花扇》曾說過:
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實事實人,有憑有據。
所以桃花扇表面上寫的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與秦淮八艷之一李香君的悲劇愛情,實則是表現南明覆亡的歷史。
崇禎皇帝自殺,明朝滅亡之后,殘余的勢力希望反清復明,找到了血統最近的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南明政權。
朱由崧沉迷酒色,荒淫無度,在位只有八個月,卻留下了“一切政務,全然不管,專在女色上用心”的名聲,南明政權也就此敗亡。
11、美人如玉劍如虹
有多少人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來自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
其實原句來自清代詩人龔自珍的《夜作》:
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空。
壯歲始參周史席,髫年惜墮晉賢風。
功高拜將成仙外,才盡回腸蕩氣中。
萬一禪關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
寫這首詩時,龔自珍第四次會試落榜,曾經的劍膽琴心被無情的現實擊碎。
在回望自己的人生時,心事沉沉,自認為四海之內才華卓絕,卻不容于現實。
“等到哪一天真正悟透了人生的奧義,那時候才能實現真正的圓滿”。
“美人如玉劍如虹”是一種象征,代表了人生的終極理想。
12、貧賤夫妻百事哀
每當因為貧窮而導致家庭不和時,人們往往會感嘆“貧賤夫妻百事哀”,但原意并非如此。
這句詩出自元稹《遣悲懷》:
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這首詩是寫給亡妻韋從的。韋從是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幼女,在家也算養尊處優。
嫁給元稹后,因為元家貧寒,一直操持家務、勞心勞力,27歲就病死了。
末兩句是說,夫妻死別是每個人都難免要經歷的,但是對于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這種訣別更為悲哀。重點強調妻子亡故后,自己比一般人更為悲痛的感情。
13、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這句耳熟能詳的勸學詩,來自宋真宗趙恒的名作《勵學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宋代重文抑武,這首詩目的就在于鼓勵讀書人讀書科舉,參政治國,朝廷能夠廣招賢士治理天下。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概括了過去許多讀書人讀書的目的和追求。
14、腹有詩書氣自華
出自蘇軾《和董傳留別》: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別看我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
比喻只要飽讀詩書,學有所成,氣質才華自然橫溢,高雅光彩。
一個人,物質的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的貧窮,
學識豐富、見識多了,不需要刻意打扮,高雅的風度會自然而然地顯露出來。
15、一寸光陰一寸金
出自唐代詩人王貞白《白鹿洞》: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一寸的時間和一寸長的黃金一樣昂貴,比喻時間十分寶貴。
作者沉迷于讀書,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暮春時節,如果不是道人打擾,還在鉆研周公和孔子的學問呢!
為什么這么專注地讀書呢?因為時間珍稀,一寸光陰就像一寸黃金珍貴。
16、人生若只如初見
出自納蘭性德《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秋扇,是被拋棄女子的代名詞。
漢代班婕妤《怨歌行》中寫道: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月明,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夏天時藏在懷中或袖中的扇子,到了秋天就會被拋棄不用。
年少時寵愛的女子,年老色衰就會被拋棄。
納蘭的第一句,平平淡淡地寫出了這種悲哀: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時那樣美好,就不會有負心相思之苦了。
17、一將功成萬骨枯
出自晚唐詩人曹松的《己亥歲二首》: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晚唐戰爭頻發,詩中描寫了真實而殘酷的社會現實。
戰爭,帶來了無盡的殺戮,雖然筆調輕緩、詞氣委婉,字里行間卻充滿了斑斑血淚。
今日中金網關于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下一句)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