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2-12-16 09:20:02
中金網今日介紹"書中自有黃金屋下一句(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下一句)",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書中自有黃金屋下一句(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下一句)對您幫助。
宋朝皇帝趙恒曾說過:“書中自有黃金屋。”俄國大文豪高爾基也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臺階。”想必大家都對以上名言耳熟能詳。然而,正如一句源于英國的傳世諺語所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說明了每個人基于自身經歷會對同樣一句名言有各自的解讀。那么,在21世紀20年代的今天,已至而立之年的我,回首過往,展望未來,讀書,具體有什么用呢?怎樣才能讓它更有用呢?對于這個問題理解的深與淺、回答的好與壞,直接影響了我能從他人的經驗里吸取多少養分,也直接影響了我能否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記得上小學和剛上初中的時候,我最痛苦的時間之一,就是周末要完成400字、600字或者800字作文作業的時候。我坐在書桌前,面對作文紙,手握簽字筆,往往是絞盡腦汁但又無話可說地呆坐個把小時,經常只能拖到周日晚上被迫憋出幾百字草草了事。
初中語文老師教育我們:要想輸出得好,必須得輸入得多,多閱讀優質文學作品,寫作才能滔滔不絕。為了克服寫作難題,我開始有意識地閱讀經典文學作品。當時市面上有不少旨在提高中學生閱讀水平而編纂的近當代文選,書里匯集了20世紀初中國白話文改革以來的優秀散文,我陸續地購買并閱讀了一些;當時市面上也有為適應中學生理解水平而隨附大量注釋的古代文學作品集,我也購置了一些。記得初三畢業前我已將一套中學生注釋版的《古文觀止》讀完了。在不斷閱讀和不斷寫作的過程中,我逐漸領略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與美輪美奐,并愛上了它。記得多年前赴京上大學時,我還在行李箱中放上了一門尚未閱讀的唐詩鑒賞書籍,并在大一學年讀完了。閱讀和寫作,貫穿了我的整個求學生涯。
工作以來,因為業務需要,我就不再將閱讀重心放在經典文學著作上了,但是偶爾需要寫作的時候,無論是駕馭哪種文體,我都不再覺得落筆有多艱難了,少年時那種無從下手的痛苦幾乎沒有重現過。從事律師職業以來,我撰寫的主要是公文性質的法律文書,要求邏輯嚴密和有理有據,與散文所要求的文筆優美和發散思維有所不同。剛從業的時候我多少有些不適應,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自學和鍛煉,我終于克服了難關,現在寫法律文書已經得心應手了,這可能得益于上學時多讀文學作品而積累的一點文字功底吧!
古人流傳下來的話“讀書破萬卷,筆下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看來是不無道理的。提高語文鑒賞能力和文字駕馭能力的關鍵在于多讀書,缺乏大量輸入而祈求有能力輸出無異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想,學中文如此,學英文亦如此。
近年來,我一直在利用業余零散時間提升英文能力(關于我的英語學習經歷,詳見本公眾號上一篇文章《我和英語的愛恨情仇》)。為了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多的接觸英語,我有意識地多瀏覽CNN(即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App以了解時事新聞。多年前我剛開始閱讀CNN新聞的時候對新聞英文的表述方式頗感陌生,而且常遇到不懂的單詞,所以閱讀速度比較慢。后來我逐漸突破了瓶頸,于是便主動尋求起其他難度更高的閱讀素材。
由于我并不奢望自己的英文水平能達到母語就是英語的人,所以我并沒有選擇從經典英文文學作品入手。我認為學習英文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動力問題,如果沒有足夠動力驅使而只是單純依靠所謂的“意志力”,我想世上很難有人能堅持學英語。因此,我從自己感興趣的題材中挑選有深度的書籍來閱讀,這樣既能滿足我的感官樂趣,又能豐富我的精神世界,潛移默化中完善我的氣質談吐。比方說,我新近讀完了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撰寫的英文著作《觀世界》。
李光耀根據自己數十年治國理政、外事交往以及廣泛閱讀等的積累,論述了當今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熱點問題、民族性格和發展趨勢,可以說本書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對文明多樣性和地緣政治的好奇。目前我正在閱讀的英文著作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撰寫的《論中國》,本書從西方成熟政治家的角度觀察中國自帝制時代末期以來在民族性格、自我認知、對外關系等方面的不斷變化,以及貫穿其中不變的因素。本書旁征博引、論述有理有據,反映了作者基辛格對中國歷史、經濟、政治的鉆研程度,也體現了他對中美關系的參與深度和思考深度,這絕非華盛頓的政客和技術官僚,甚至重要內閣成員所能比擬的。本書我已經讀了大半,結束之后我打算閱讀基辛格的另一本著作《世界秩序》,滿心期待啊!
當然,我閱讀英文著作的時間主要還是搭乘地鐵、火車、飛機等的零散時間,這決定了我不可能短期內投入海量時間去閱讀積累。但我想沒關系,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持續讀到,就是賺到。
讀書不僅對我提升中文和英文能力有幫助,對我從事本職工作也大有裨益。作為一名律師,職業生涯里能經辦的業務和遇到的法律問題都是有限的。律師可謂是用自己有涯的知識積累來面對無涯的萬千世界,如果僅通過自己做業務來積累直接經驗,而不注重閱讀去積累間接經驗,那么恐怕終其一生都很難取得大成。所以我們在承辦業務時乃至業余時都會多讀適用的法律法規和相關的司法案例,爭取了解問題的全貌。
中國是一個成文法國家,一句句法律條文就是代理律師據理力爭和法律顧問運籌帷幄的武器,也是法官定分止爭和監管機構嚴正執法的公器。然而,法律語言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讀完法律條文,恐怕還不一定能在承辦業務時自如運用。為了進一步吃透條文,最近我持續閱讀由最高人民法院編寫的其對主要法律和司法文件的理解與適用叢書。對于一部僅有數十條條款的法規,最高法的作者們往往能用幾百頁的篇幅從法學學說、社會背景、利益博弈、與其他法規的勾稽關系、案件適用等多個角度詳細闡述。我閱讀這套叢書,既是對已有心得的鞏固復習,以溫故而知新,也是對較少涉足的領域之深入學習,以拓展新業務。誠然,在具體經辦業務面對具體問題時有針對性地檢索法律、參考同類案例是一種高效學習方法,然而我也很認同一位前輩所說的,“遇到問題去學習如何解決,好比感冒吃感冒藥,只是治標;系統去學習基礎知識,好比平時鍛煉,增強體質,這是治本。”
讀書和愛情一樣,都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如何讀書,值得我們一生去思考和實踐。“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名言流傳至今已逾千年,在我看來仍極具時代意義。善于讀書,我們就能更好地將他人的經驗教訓為我所用;善于讀書,我們就更有把握走出美好人生。最后,我想引用宋真宗趙恒的詩篇來結束本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今日中金網關于書中自有黃金屋下一句(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下一句)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