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2-11-23 16:37:52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甲大閘蟹(黃金大螃蟹)",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甲大閘蟹(黃金大螃蟹)對您幫助。
今年大閘蟹的市場表現令業內人士感到擔憂。
九月底大規模上市以來,大閘蟹價格高開低走,10月21日,陽澄湖大閘蟹協會原會長楊維龍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截至目前,部分大閘蟹降價已超過30%。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由于供大于求等原因,今年的大閘蟹價格出現跳水。餓了么、盒馬鮮生10月14日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餓了么大閘蟹外賣的平均客單價較去年同期下跌9.3%,盒馬生鮮普通大閘蟹的價格較往年下降15%。
“去年全國大閘蟹的產量75萬噸,今年產量可能超過80萬噸。伴隨全國大閘蟹產量上漲,市場銷售量和價格不增反降。”楊維龍向時代周報記者強調道。
產銷漲跌背后,是混亂的大閘蟹市場。
供大于求
今年大閘蟹“價格跳水”的問題主要出在中小規格的普通大閘蟹上。
10月21日,南京黃金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史團結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其所經營的大閘蟹大多為平均單價為100元左右的優質蟹,實際銷量并沒有受到影響,據他所知,規格較低的普通大閘蟹今年價格下降趨勢明顯。
多位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中等規格的普通大閘蟹在市場上的價格走低與其近年來攀升的產量有關,“已經供大于求了。”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出于環境保護的考量,近年來湖面圍網大幅度減少,塘蟹養殖漸漸成為主流的養殖方式。由于漁業養殖自發性強、塘蟹養殖要求不高,而大閘蟹在水產養殖中利潤較高,各地養殖戶紛紛自發加入大閘蟹養殖隊伍。
曾經是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首位會長的楊維龍,從2002年開始,在11年任期內主導架設了陽澄湖大閘蟹產業橋梁,被業內譽為“大閘蟹教父”。其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早在今年春節前,他便預測到今年的大閘蟹產量會發生上漲,“雖然湖蟹產量在降低,但池塘養蟹越來越多,稻田養殖鋪天蓋地。”楊維龍說道。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指前鎮副鎮長張金彪一直以來從事大閘蟹養殖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工作。
10月21日,他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大閘蟹養殖戶們綜合投入產出的效益之后,一般都會選擇養殖中小規格的普通大閘蟹,“中小規格的普通大閘蟹產量較高,投入較少,正常情況下,每畝能有一兩千的收益。”
從數據看,今年市面上流通的大閘蟹的確是中小規格居多,且價格較低。大閘蟹“變瘦了”,已成為普遍現象。
據盒馬鮮生發布的大數據顯示,今年的大閘蟹市場,19.9元到39.9元成為主力的消費價格。
價格跳水必然會對中小蟹農的養殖收益造成影響。
張金彪向時代周報記者坦言,“在今年的市場局勢下,許多大閘蟹的養殖戶會發生虧損的情況。”
據史團結透露,部分河蟹池塘養殖戶會出于成本的考量減少飼料的供應。“50畝的養殖面積,每天就要投入1000元左右的小魚,成本很高,他們對投下去到底能賣多少錢是有點擔憂的。如果河蟹持續走低價,長此以往的質量只會越來越差。”
行業亂象
大閘蟹質量下降的原因還來自“逐利心切”。
楊維龍觀察到,近年來大閘蟹提早上市的趨勢愈發明顯,“部分地區大閘蟹的開湖時間罔顧了大閘蟹的生長規律。”
在楊維龍看來,開湖過早容易讓消費者產生誤解,“一旦開湖的消息傳出去,消費者就會認為大閘蟹已經可以吃了,消費者吃了未成熟口味不好的大閘蟹,很容易產生錯覺,認為大閘蟹不好吃,這樣,對整個大閘蟹市場都將造成惡劣影響。”
“老祖宗說,西風響,蟹腳癢。陽歷10月份左右,成熟的河蟹會爬到東海交界處,那個時候的河蟹才是好吃的。”10月22日,國家蝦蟹體系崗位專家、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教授成永旭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不排除有些地方的河蟹成熟較早,但整體而言,河蟹上市的最好時間依然是“陽歷10月雌,11月雄”。
圖片來源:采訪對象提供
據公開資料顯示,早在今年8月21日,江蘇省興化市就已舉行開湖撈蟹儀式,且開湖儀式與天貓聚劃算合作緊密,開湖后三天將有300萬只大閘蟹上線聚劃算平臺。
10月23日,金鳳蟹莊市場總監馮娟娟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之所以市場這么亂,是因為小部分人只追求盡可能地牟利,不顧行業長期發展,“提前上市是為了趕中秋的銷售旺季,他們不管消費者吃到螃蟹究竟好不好吃,只要螃蟹能賣出去就行。”
此外,由于大閘蟹屬鮮活水產,不易保存,所以購買蟹券送親朋好友成為很多消費者的選擇。但近年來“紙螃蟹”身上暴露出來的提貨難、商家跑路、貨不對板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對整個大閘蟹行業的口碑也造成影響。
10月23日,位于上海的蔣先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今年十一前,他想要將蟹券兌現,卻被商家客服告知大閘蟹只能長假后送到。然而,長假后蔣先生卻發現姍姍來遲的大閘蟹實際規格與宣傳不符,客服卻表示責任與其無關,“我不知道該去找誰說理。”
事實上,“紙螃蟹”對整個行業的危害還有更隱蔽的一面。
10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指出,“紙螃蟹”大量空轉,無法反映真實供需情況,可能誤導蟹農。“部分經銷商有個如意算盤,他們‘印制’蟹券數量比實際銷量多,若提貨量大就借故拖延到第二年,若蟹券拖過期則等于白賺。然而,蟹農可能被電商平臺供銷兩旺的數據誤導,盲目擴大生產,導致螃蟹滯銷。”
亟需行業規范
據中國漁業協會統計,我國每年大閘蟹產業規模2017年為778億元,2018年約為970億元,年增速約20%。中商產業研究院由此統計并預測,2019年我國大閘蟹市場規模將有望突破千億元。
楊維龍向時代周報記者直言,“目前大閘蟹行業還在拼命地發展,但質量卻并沒有整體提高。”
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是由于當前以池塘養殖大閘蟹為主的大閘蟹產業,養殖模式多樣,養殖者的技術水平也存在差異,造成了大閘蟹的品質參差不齊。對此,成永旭教授不斷呼吁:“大閘蟹產業迫切需要制定上市分級標準。”
張金彪也表示,大閘蟹產量大以后,養殖戶的收益明顯沒有以前好,“目前的亂象對長期發展是不利的。大閘蟹行業需要建立標準,使得養殖戶在養蟹的時候有規矩可依,在對大閘蟹的產量和質量的追求上,盡可能地找到平衡。”
“我們需要建立行業規范,讓大家知道中國的好蟹是有客觀的評判標準的,讓專業人士為消費者進行鑒定、引導和示范,教消費者什么時候吃什么蟹。”楊維龍同時指出,行業還需要規范螃蟹的上市時間,避免不成熟的大閘蟹流入市場,影響口碑。
在楊維龍等業內人士看來,行業走上規范化之后,市場便會重歸理性,質量較差的大閘蟹養殖戶會被淘汰,產量也會得到控制。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甲大閘蟹(黃金大螃蟹)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