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2-11-15 17:15:01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家族族譜(黃金家族譜系)",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家族族譜(黃金家族譜系)對您幫助。
三代所居,就是通常意義上的祖籍。
不過,中國人講究祖先崇拜,血脈一線,不能斷絕。
所以,三代以上呢?十三代、三十代呢?不知道自己的祖宗在哪里,是件很遺憾的事情。
最近幾十年,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造成家譜遺失,毀損嚴重,好在通過地方志以及幸存下來的家譜中,可以大致梳理一下重慶人最早的祖籍。
統計了一下,里面一共有61個姓氏共135戶人家。
特別有故事的是余姓。
除了一戶是明初(洪武十二年,1379年)由兄弟兩家九房人分散遷往巴縣、江津、綦江、榮昌一帶,另外一個余家,竟然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后裔——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后代。
明滅元朝時,1366年,鐵木真的后裔南平王鐵木健9子1女逃難來到四川,改姓余——這家可算是正宗的麻城人,因為鐵木健的食邑就是湖北麻城。
但當年的“黃金家族”遷移到南方,可不止是麻城一處,遠在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同興鄉余家灣村的20多戶人就有著這樣的“共同記憶”,也認為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除了有一本《余氏家譜》能夠佐證這些情況外,甚至還有傳唱了600年的詩句指引著他們相聚。
余家老者訴說曾經過往
2004年,已經76歲的老人余海奎說:“我們家族從14世紀開始就已經居住在四川了,如今已經過去六百多年了。”
這個家族,600多年前為了活命改名換姓各自四散,在600多年后,靠著一首詩團聚四川。
當時,元順帝在位末年,朝堂混亂,被誅殺的王公貴族和能臣官員不在少數,也迫于內外交困的形勢。
鐵木健家族,察覺出風聲,留下來必死無疑,干脆逃出,一路向南。
他們一路往南的時候,由于人馬眾多,害怕暴露,所以就拆成了小批人馬,并將姓氏全部改成姓余,是“殺不盡斬不絕還有余”的意思。
最后落到南方的諸多地方,分別在今天的重慶、瀘州、青神、榮縣、樂山等地安居立業,其中有犍為縣余家灣村。
《余氏家譜》中他們所仰仗的文獻最早是出于明成化年間,兵部尚書余子俊所撰寫的《請神余姓家譜》中也很清晰的記載了:如我余姓之祖,大元為先,本虎地蒙古郡人也,與女真國為鄰,居北方。
后經查證此為民國23年(1934年)重新編修的明代官員于子梭所序的《請神余姓家譜》。
余海奎說,犍為縣的余氏都是成吉思汗的后代,鐵木健一共生育了九男一女,這在歷史資料中是可以查證的,而歷史中“九子十進士”所說的也是鐵木健,這是因為他唯一的女婿也考中了進士。
在鐵木健九子一女一起逃到了瀘州鳳錦橋準備四散逃離的時候,這一大家族人為了能讓后人記得自己都是元朝的皇族,讓十個人每個人都記住一句詩,這以后也能夠成為認親的憑證。
詩句的內容是:
本是元朝宰相家,紅巾作亂入西涯。
瀘陽岸上分攜手,鳳錦橋頭插柳杈。
否泰是天還是命,悲傷思我又思他。
十人識別歸何處,散時猶如浪卷沙。
余字更無三兩姓,一家分作萬千家。
追根溯源,從元代開始之初說起
如要追根溯源,不得不從公元13世紀說起。
從公元13世紀到14世紀,長達200年,影響了歐亞大陸那么深刻的一個大帝國,成吉思汗毫無疑問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歷史上的元太祖,名鐵木真。
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先后統一蒙古諸部,1206年被推為大汗,稱成吉思汗(蒙古語“海洋”或“強大”之意),建立蒙古汗國。
二十二年,滅西夏,在六盤山病死。
元朝建立后,追尊為“元太祖”,謚“圣武皇帝”,后又加謚“法天啟運圣武皇帝”。
成吉思汗死后,他一共四個兒子,老大術赤,死得比較早;剩下來窩闊臺、察合臺和拖雷三個兒子,也比較齊心合力,所以繼續來擴大蒙古帝國的版圖。
可是到第三代,這個黏合力就不行了,雖然仍然是驕傲的黃金家族。
中國人不是有一句話嗎,叫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全拉倒。
到第三代的時候,大家就開始爭權奪利,本來那個空間已經布得很遠,大家交流起來也很不方便了。
折騰來折騰去,到公元1264年,后來大名鼎鼎的元世祖忽必烈,終于當上了蒙古大汗。
這過程當中非常復雜,包括他跟他哥哥阿里不哥的那些爭斗,劇情也很狗血。
忽必烈這個人35歲之前的所有事跡,歷史上沒有一個字的記載。
他跟那些漢人搞來搞去,尤其是跟漢人的士大夫,什么劉秉忠那幫人搞來搞去,黃金家族的那些蒙古王公們是看不起他的。
尤其忽必烈他有一個太子,叫真金太子,從小受的都是漢人儒家的那套教育。
忽必烈這個人的繼位合法性其實存疑,因為他上一代的大汗是蒙哥,蒙哥是在戰場上死的,沒有指定忽必烈為他的繼承人。
而按照蒙古人的習慣,推舉一個大汗是需要庫不里臺大會大家所有王公,大家都要舉手表決的。
忽必烈又沒有經過這一套程序,只是自己宣布自己是大汗,所以合法性上也有問題。
即便如此,忽必烈還是坐穩了“大汗”的寶座。
并且短的時間內,忽必烈突然建立了三個都城。
他還開通了現在看高級得很的全球的貿易系統,建立成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就連當時遠在威尼斯的“小混混”馬可波羅也能想插一腳。
在忽必烈的治理下國家是井井有條,但接下來的故事卻逐漸朝著魔幻的方向發展。
時間一轉眼就到了元順帝。
雖然元順帝剛開始的時候也是歷經圖治,重用脫脫等能臣。
脫脫也不負眾望,力挽狂瀾,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稱“脫脫更化”。
也就在元順帝歷經圖治與脫脫的勤勉能干之下,這元朝一度呈現了回光返照的局面。
劇照
但無奈流年不利,天降災禍,自從1344年,中國就進入了災害多發期,黃河決口,瘟疫爆發(黑死病),饑荒貧瘠,人民流離失所,所大量死亡,就連大都也都受到影響。
明朝的創始人朱元璋,他家里人全死光了,可不是因為天災水旱,或者官吏壓迫餓死的,都是得瘟疫而死的。
所以連苦大仇深的朱元璋他們家都是這種情況,是不是有代表性意義呢?
當然歷史不可以假設了,是不是元朝沒有這個黑死病,就能永遠存在下去,誰也不敢做這樣的判斷,但這至少是一個解釋。
而此時元順帝也不再有當初那種朝氣,開始寵幸奸臣哈麻,聽信讒言,以至于脫脫被驅逐殺死。
脫脫死后,元順帝更加墮落了,成天是聲色犬馬,修煉所謂的“男女雙修之術”。
更何況宮廷內斗嚴重,外面又有“紅巾軍”等一眾農民起義軍,以至于最后元順帝失國亡身。
余家老者和侄子30多年遍訪各處終完成家譜
而犍為縣同興鄉余家灣村的余海奎老人口中所說的鐵木健,據傳說是忽必烈皇孫鐵木耳,在忽必烈去世后為元朝皇帝,封其弟鐵木健為南平王。
又說有記載當時成吉思汗的第一代為宋代的鐵世義,鐵世義一生有兩個兒子,長子子林,次子子高。
子林生了木真,木耳;子高生了鐵木健。
這一下子將鐵木健變成了成吉思汗的平輩兄弟。
鐵木健到底是否是黃金家族的旁系血統還是直系血親,各版本的《余氏族譜》多有爭議。
但鐵木健生平事跡倒是較為統一,其被封為南平王,生活甚是滋潤。
可是四十歲還沒子嗣,之后廣行善事祈福,供養一癩僧一年之久。
癩僧臨辭別時報恩于他,留下偈語曰:先人亡后葬此地,福陰后人,當出九子十進士,任四太守五尚書。
后墳中長出茅草時,當改余姓。
此后鐵木健真就生了九個兒子一個女兒,后來九子一婿全都考中了元朝的進士,官拜四太守,五尚書,一侍郎。
后來也是因為元順帝做夢說是九桿鐵槍立于金鑾殿上,然后奸臣龐悲趁機構陷鐵氏意圖謀反,幸好有人通風報信,所以九子一婿,才棄官而逃。
老人余海奎的侄子余元富那是相當有活力,有干勁的人,當得知自己是“黃金家族”的人之后,說什么也要補全這部家譜。
他進行了三十多年的調查研究,走訪了內蒙,云貴等地,說是已經完成了家譜。
余元富說,這部家譜編寫于清朝年間,家譜中已經詳細記錄了成吉思汗的草原黃金家族的起兵建立元朝,以及他們如何逃往四川這段歷史,里面的逸聞,祖訓,服裝,禮儀,以及元代史的變遷都有重要的價值。
有可能此件事情轟動頗大,更何況他們早在1980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要認祖歸宗。
此前之所以沒有尋親,主要的原因是時局動蕩,不敢尋親。
等到了1980年,中國蒸蒸日上,算是國泰民安。
鐵木健大兒子一脈,也就是九子中的老大一支,覺得時機成熟,想起召集族人,在異地繼續組建“黃金家族”。
于是他說干就干,直接找到了四川當地的一家報社,最后花重金在報紙上刊登了文章開頭的那句詩的第一句“本是元朝宰相家”。
也許他本人也沒有想到事情進展的會如此順利,畢竟600多年過去了,到底能不能傳下來也是個未知數。
可是讓人欣喜的是,竟然真有人在報社上給他回了一句。
此后詩句一句接著一句全都冒出來了,也就變成了現在大家所見的完整的詩句。
作為成吉思汗的后裔,改名換姓各自逃亡,600年后,靠一首詩團聚在四川,這樣的經歷,可謂傳奇。
政府、專家背書,由“鐵改余”很有可能
在樂山師范學院長期從事地方史研究的楊炳昆教授就說,元朝靠武力征服天下,統治基礎并不牢固。
為了鞏固統治,蒙古貴族分散駐扎在各地。
元末明初時,元朝統治者敗得很匆忙,不可能撤回蒙古草原,必然在全國各地留下蒙古貴族后裔。
到了2003年,甚至四川省歷史學會批準成立了四川省民族研究會,對明清時期的蒙古族歷史和文化學術開始研究。數名專家去參加座談,他們引經據典,最終確認了這些人的蒙古族身份,他們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
所謂的重要憑證《余氏家譜》也成了這一段歷史的有利“物證”。
2022年的余家灣村人表面上還是與漢人沒有差異,但他們還是保持著蒙古人的習俗,比如他們從來不過中秋節,原因是傳說,紅巾軍相約“八月十五殺韃子”,是中秋節起的兵。
還有為了紀念成吉思汗,余家灣村的人家家都供奉著成吉思汗的畫像,而且每到重要的日子,村里面的所有人都會穿上蒙古服裝走在街頭。
并且定期組織所謂的“黃金家族”人員到此相聚,場面甚是熱鬧。
參考文獻:
《元史·諸王表》補證及部分諸王研究;內蒙古社科規劃網;2013-11-05
水煮重慶;重慶出版社,司馬青衫;2020年3月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家族族譜(黃金家族譜系)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