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3-04-08 10:36:05
中金網今日介紹"中藝黃金上班怎么樣(中藝黃金怎么老是招人)",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中藝黃金上班怎么樣(中藝黃金怎么老是招人)對您幫助。
1986年,位于四川德陽廣漢市的三星堆,“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2021年3月20日,新一輪考古發掘成果公布,三星堆“再醒驚天下”。在出土的500余件重要文物中,僅有“半張臉”的金面具殘片成為關注的焦點。眾多網友腦洞大開,通過各種方式為金面具補齊另一半。
資料圖新華社記者沈伯韓攝
4月12日,一名年僅25歲的UP主“才疏學淺的才淺”(以下簡稱才淺),在B站上傳了一條名為《15天花20萬元用500克黃金敲數萬錘純手工復原三星堆黃金面具》的視頻,詳細記錄了自己手工制作金面具的全過程。
他純熟的技藝立刻引來一眾網友點贊,收獲如潮好評。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在朋友圈分享了這條視頻,并喊話:“來我們修復館上班吧。”14日凌晨,“才疏學淺的才淺”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等自己技術純熟時,可以考慮去修文物。
20萬元買來500克真黃金
“復原”殘缺的黃金面具
三星堆遺址新一輪考古發掘新出土的那半張黃金面具,一經媒體報道,立刻引發網友的眾多遐思。網友們紛紛通過P圖等方式,試圖還原整張黃金面具。上海市虹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史萍,便用剪紙的形式,將黃金面具的全貌“還原”了出來,受到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點贊。與史萍相同,才淺也來自上海。
“3月20日的時候,我就看到了半張黃金面具的新聞。我看網上有很多網友就開始P圖,都在補全另一半是什么樣,有些還挺夸張的。那時候看了覺得非常有意思。我本身也是做手工的,所以就想自己也來試一下。”才淺告訴封面新聞記者,當時,他就想用真的黃金把面具“補齊”。
新出土的半張黃金面具,寬約23cm、高約28cm、重約280克。專家推測,它的完整重量在500克左右。此后,才淺花了兩天時間,籌集資金到銀行購買了500克黃金,并準備制作工具。
才淺是一名手工愛好者,僅在b站,就擁有247.4萬粉絲。在發布的視頻中,才淺說:“不過本人才疏學淺,補全的地方很多都是根據現有文物推出而來,并且我之前做木工偏多,第一次嘗試黃金器物,手法笨拙,還請見諒。”
為什么要花這么多錢用真黃金來制作這張面具?才淺給出的答案是,他想用純手工的方式,來感受3000年前古代工匠的心路歷程。在他看來,這也是和古人對話的一種方式。
歷時15天歷經上萬次捶打
完整金面具出爐
“我就是想用手工來還原。手工制作的話,用其他金屬很難做。”才淺說,之所以用黃金,是考慮到它超高的物理延展性和極強的化學穩定性,“即便敲得很薄,它都不會破。”
兩天后,制作正式開始。“1.8公斤的錘子快速用力地捶打,不出幾分鐘就會感覺手臂發酸,而這一過程將重復上萬次。”
才淺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黃金面具的制作幾乎由他一人手工完成,另一人從旁輔助。同時,一名攝影師負責將整個制作過程拍攝記錄下來,讓網友感受手工的魅力。
上萬次捶打后,金條變成了平均厚度為0.3至0.4毫米的金板,達到了和原版金面具差不多的厚度。“因為我想復原它3000年前的樣子,所以我參考了一些資料,把殘缺的部分補齊了。比如它應該是有眉毛的,以及耳朵上不太清晰的紋路應該是云雷紋。”才淺說。
捶打成金板是一項體力活,而制作成面具的形狀就真正是一門技術活。才淺說:“根據我多年的手工經驗判斷,他3000年前的工藝應該是先有青銅人像,再把捶打好的金板放到青銅人像上進行捶打。這樣的話,面具就可以和人像完全貼合。”
由于沒有青銅人像,才淺便在金板上手繪了一張面具。接下來,便是細致的敲打與塑形。才淺首先制作突起的鼻子,而后眼睛、耳朵……
形狀制作完成后,便是拋光。才淺猜測,由于古人沒有砂紙等工具,應用的應該是堅硬光滑的東西。因此,才淺選擇了瑪瑙刀。
歷時15天后,金光四射的黃金面具制作完成。四五天剪輯之后,才淺將視頻上傳到b站。截至4月14日零時,視頻已有270萬次播放,75萬次點贊。
制作工藝系自學而來
初衷是“用手工對話古人”
據媒體報道,才淺擅長用木頭復刻各類動漫刀劍,人送外號“神鍛國國主”。他制作的“魔刀千刃”視頻,已加入“入站必刷”豪華套餐。無論多么離奇的刀劍,他總能做到極限還原。他的手工作品往往工序復雜、耗時極長。兩個月做一把木劍,40天做一把折扇。
但年僅25歲的才淺,這樣的手工技藝又是從何處學來。才淺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其實,上學時他學的專業是電子信息,手工只是他一直以來的愛好。“木工技藝的話,基本上都是從貼吧、網上的視頻里面學來的,反正都是從網上學的。”才淺說,所有的手工技藝都是自學而來。
在才淺看來,不同種類的手工技藝是相通的。此次制作黃金面具的手工技藝,也是自己平常的經驗積累而來,“也沒有特別去學習。”
“自己動手制作出來的感覺真的非常奇妙。我仿佛真的可以感受到,3000年前那位工匠,在制作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比如,每一次落錘都要保證不能錘歪,尤其是比較薄的時候,還不能用大力氣,稍有不慎就會錘破。”才淺說,“我想3000年前的那位工匠,也同樣小心翼翼。”
在反復煅燒錘打黃金之后,依舊金光閃閃的黃金,讓才淺深有感觸:“在這個到處都是不銹鋼和電鍍金屬的時代,我被黃金的美麗耀眼所折服。這些感悟或許真的可以穿越時空,和3000年前的那位工匠發出同樣的感嘆。我想,那位工匠,也一定被黃金的魅力耀眼所震撼過。”
如今,黃金面具已經制作完成。“目前就自己先留著。如果博物館有展出需要的話,也可以借給他們使用。”才淺說。
才淺在發布的視頻中說,如果大家還想看三星堆,視頻點贊數超過100萬的話,他還會把三星堆出土的金杖做出來。截至發稿,視頻已獲得超過75萬次點贊。
副館長喊話來修文物
回應:“技術成熟了可以去”
制作黃金面具的視頻發出后,收獲網友如潮好評。有網友評論道,3000多年前,那名工匠也許沒有想到,在很久以后,會有一名年輕人與他心意相通。這既是工匠精神的傳承,也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振。
值得一提的是,這條視頻還引起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的注意,她在朋友圈分享了這條視頻,并喊話才淺,“來我們修復館上班吧。”
“他應用了鍛打、鏤空、拋光等工藝,這些工藝的制作流程與金面具的制作流程基本是差不多的。”朱亞蓉告訴封面新聞記者,但在工具的使用上,他用到了剪刀、鐵錘、噴燈,在三星堆時期是沒有的。才淺花了15天時間,在三星堆時期,會花更長的時間來制作金面具。
朱亞蓉坦言:“我之所以點贊,是覺得他的探知精神和動手能力,非常值得肯定。另外,就是他舍得花那么多錢買的真金來做這樣一個實驗。他的這種方法,有點類似于考古學中的實驗考古。通過模擬還原當時的一種技術,來研究當時的制作工藝。”
其實,在文物修復過程中,也會用到其中的一些方法。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不久后,三星堆博物館就將創新推出開放式文物修復館,此次新出土的文物將在館內進行修復。修復館采用玻璃隔斷,觀眾可現場沉浸式觀摩文物修復師修復文物。5月18日博物館日,將正式對公眾開放。
針對朋友圈中的喊話,朱亞蓉說,雖然帶有一定的玩笑,但是,“現在這種動手能力很強,然后還肯動腦、愿意從事文物修復工作的年輕人,其實不多了。他動手能力很好,有一個很好的基礎。我覺得,他是一個做文物修復的好苗子。”
“我之前也看過《我在故宮修文物》,真的非常有意思。”才淺說,面對諸多贊譽,“我真的覺得現在自己還是才疏學淺。文物工作者不僅有技術,而且還有歷史知識。制作方面,感覺我還不夠成熟。技術成熟了,也可以去修文物。”
網友評論
網友:高手在民間!
頂級還原!
真高端操作
不禁讓小編直呼666
其實
除了這位小伙
還有手藝人用剪紙的方式
將該面具的全貌還原了出來
受到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點贊↓
3月20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要項目重要進展會議在成都召開,現場揭曉三星堆遺址重大考古發現。在這次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黃金制品,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一張獨特的金面具。但該面具殘損嚴重,只有半張臉。
而一位剪紙藝人,卻用剪紙的形式將該面具的全貌還原了出來。近日,該還原視頻在網上發布后,受到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點贊。
視頻截圖
“拿到紙我們可以把它對折,因為面具是一個對稱的圖案。”視頻中,一位女性剪紙藝人用一把剪刀,將一張黃色的紙逐漸剪出黃金面具的全貌,邊剪還邊向大家介紹剪紙的技巧。整個剪紙過程大約在3分30秒左右,一張完整的黃金面具全貌便展現了出來。
“當我第一次看到黃金面具,也是研究了好半天才剪出了現在這樣的一個形象。”視頻的最后,該藝人說道:“那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用黃金來打造這樣的一個精美絕倫的面具,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挺像的”“用文化還原文化”“你才是真正的高手”,該視頻發出后,不少網友點贊。記者通過發出視頻賬號梳理發現,該剪紙藝人是上海市非遺剪紙傳承人史萍。
隨后,記者通過網上查詢得知,史萍老師是上海人,現為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虹口區收藏學會會員,上海剪愛公益發展中心藝術顧問,虹口區非遺課堂講師,上海社區教育志愿者宣講團講師,虹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剪紙)代表性傳承人。2019年,以史萍為傳承人的“傳統花樣剪紙”已進入上海市市級非遺傳承項目擴展名錄。
(原標題:UP主20萬元還原三星堆黃金面具,博物館霸氣喊話:來上班!)
流程編輯:TF019
今日中金網關于中藝黃金上班怎么樣(中藝黃金怎么老是招人)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