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金頭條 >

黃金輸出輸入點(黃金輸入點和黃金輸出點的原理圖解)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輸出輸入點(黃金輸入點和黃金輸出點的原理圖解)",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輸出輸入點(黃金輸入點和黃金輸出點的原理圖解)對您幫助。

黃金輸出輸入點(黃金輸入點和黃金輸出點的原理圖解)

國際收支是一國在一年時間里對外交易收支的統計結果。與此相反,所謂國際借貸,是任一時點上對外收支的差額。G·J·戈申提出的所謂國際借貸說認為,排除了清償手段,黃金的收支后的借貸關系決定匯率。簡要地說,匯率是由當時對外匯的需求和供給決定的。

戈申認為:如果對某物的需求超過了供給,某物的價值就會升高。僅僅這樣說是不夠的。也就是說,必須考慮外匯需求與供給背后的某些因素。比如,由于某種原因,國際借貸支大于收時,本國貨幣的價值就下降。國際借貸說是說明這個關系的。如果提高利率糾正支大于收,通過收縮投資的通貨緊縮作用來減少進口,那么,國際借貸將會平衡,匯率也將回到均衡水平。

這時,導致外匯需求下降的因素是經濟活動的水平。對于匯率給予直接影響的因素是對外匯的需求和供給,是國際借貸的不平衡。然而,它背后的因素是經濟活動水平以及物價水平。因此,說明匯率的長期趨勢的是由生產結構、生產率、技術水平、收入水平、人口、自然資源等決定的經濟活動水平。

匯兌心理說

使匯兌心理說形成理論體系的是阿夫特隆1927年發表的《貨幣、物價、匯兌》。這一理論認為,在國際借貸說所說的外匯供求這個量的因素之外再加上對外國貨幣的投機性預測和信任、樂觀、悲觀等個人評價決定著匯率。因而它認為,外匯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要根據匯兌的主觀邊際效用論來描述,即認為在外匯的需求與供給背后存在的因素是主觀心理。這個理論也和國際借貸說一樣,是說明某一時點的匯率的。

購買力平價說

所謂購買力平價說,是說兩國間貨幣購買力的比率——購買力平價是決定匯率的基準。匯率是一國貨幣的價值同他國貨幣價值的比率。貨幣的價值由它在本國的購買力來表現。并且,貨幣的購買力由物價水平代表。因此,匯率就隨著兩國物價指數的變化而波動。G·卡塞爾在《1914年后的貨幣與外匯》(1922年)中闡明了購買力平價說。卡塞爾指出:“我們對外國貨幣支付一定的價格,歸根結底而且本質上是根據這一事實,即這一貨幣在其國內擁有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力。

而當我們提供一定量的本國貨幣時,我們提供的是對本國的商品與勞務的購買力。所以,用本國貨幣表示的對外國貨幣的評價,主要依存于兩國貨幣在各自國家內所具有的相對購買力。”這個理論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國際金本位制崩潰、各國物價持續上漲時期產生的。它不僅對于一次大戰以后的不兌換紙幣制度,就是在金本位制度下也是適用的。基于這個計算得到1美元=360日元的比價。

對于購買力平價說存在如下的質疑:

1.物價水平是用物價指數表示的,而對于物價指數本身存有疑問,即物價指數能不能正確地反映一國物價的動向。

2.問題是,即使承認物價指數,國際交易中的商品與勞務的價格是不是具有和物價指數完全相同的動向呢?也就是說,當國際交易中商品的價格水平同基年的水平相比為200,而這時的物價指數卻是150的時候,僅僅根據物價指數調整的匯率就會高估本國貨幣。

3.上述方法是以基期匯率為基礎計算新匯率的。但問題是,基期的匯率是不是均衡匯率呢?

4.匯率受物價水平的影響,而物價水平本身又因匯率而變動,這也是事實。這種相互聯系沒有算進去。

不過,購買力平價說很重視存在于各國物價水平背后的生產結構、技術水平、生產率等等經濟活動水平。在這一點上,可以說它表明匯率是長期穩定的均衡比率。

也就是說,短期的現實匯率是由外匯市場上外幣的供求水平——國際借貸決定的;由于市場心理的作用,波動幅度進一步提高;但在長時期里,匯率將趨近于購買力平價。我們沿著金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自由浮動匯率制這一貨幣制度的順序來考察一下匯率同國際收支的關系。

金本位制

1816年金本位法制訂以后,在英國確立下來金本位制作為法定的貨幣制度。當時大多數國家的貨幣制度不是銀本位制就是金、銀復本位制。由于當時英國金本位制的確立,世界貨幣制度開始向金本位制過度。中國實行金本位制時,有義務維持下述情況:(1)用金量表示貨幣的單位(稱為金平價);(2)貨幣當局應無條件地接受按照金平價進行的黃金買賣(稱為黃金自由兌換);(3)自由鑄造和熔化金幣;(4)黃金自由進、出口。

在金本位制下,有所謂黃金輸送點。當各國都實行金本位制時,決定各國貨幣交換比率的是各國貨幣的金平價。所謂金平價,就是黃金這一特殊商品作為世界貨幣在各國得到共同的承認,各個國家的貨幣單位通過一定的含金量相互聯系。或者說,各國的貨幣單位各自代表著一定量的黃金。并且,貨幣當局無條件地接受這一金平價下的黃金買賣。

在含有等量黃金的基礎上,各國貨幣單位形成相互間的兌換比率。假如1克黃金在日本為308日元,在美國為1美元這一金平價已經確定,則存在1美元=308日元的匯率。現在,我們假定日本持續入超,美元匯價上升,每308日元的黃金(1克)的輸送費為4日元。這里的輸送費,包括運費、保險費、手續費和其他費用。如果加上輸送費以后,美元的匯價升高到312日元,那么日本的進口商為了進行1美元的支付也許會使用外匯。如果1美元的價值升高到312日元以上,那么,他們寧可花4日元的輸送費。

以308日元購入相當于1美元的1克黃金,再把它輸送到美國進行支付。因為這樣可以用312日元進行1美元的支付。1美元=312日元的匯率稱為日本的黃金輸出點。當日本持續出超時,美元供給增加,匯價則下跌。如果減去每一美元黃金4日元的輸送費以后,美元匯價降低到304日元,日本的出口商也許會接受美元的支付,并把它兌換為日元。不過,如果匯率降低到1美元兌換304日元以下,那么,即使要負擔4日元的輸送費,他們也會從美國輸入相當于1美元的黃金,再把它兌換成日元。

因為這樣的話,至少可以得到304日元。1美元=304日元的匯率稱為日本的黃金輸入點。黃金輸出點和黃金輸入點統稱為黃金輸送點。在金本位制下,匯率雖然以金平價為中心波動,卻不會超出黃金輸送點。

因為匯率一超過黃金輸送點,人們就會選擇輸送黃金的辦法而不用外匯支付。可以說,黃金輸送起著消除外匯供求不平衡的作用。就是這樣,在金本位制下匯率保持著穩定。這是金本位制最大的優點。匯率的穩定帶來進出口的穩定,進而帶來物價的穩定。金本位制的第二個優點在于具有如下的機制:無論國際收支是順差還是逆差,都能夠自動得到調整。

結語

當國際收支不平衡由偶然因素引起,是暫時現象的時候,不平衡通過匯率在黃金輸送點范圍內的變動得到調整。逆差時,因為外匯的求大于供,外匯匯價上升。比如從當國際收支不平衡由偶然因素引起,是暫時現象的時候,不平衡通過匯率在黃金輸送點范圍內的變動得到調整。逆差時,因為外匯的求大于供,外匯匯價上升。比如從1美元=308日元變為1美元=310日元。進口商品的日元價格上漲,以外幣表示的出口商品的價格降低,這將推動出口而抑制進口。因此,最初的逆差得到糾正。順差時,由于相反的原因,匯率的變動會抑制出口而促進進口;從而使最初的順差得到糾正。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輸出輸入點(黃金輸入點和黃金輸出點的原理圖解)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