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3-02-02 15:40:00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的近義詞(金黃金黃的近義詞有哪些)",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的近義詞(金黃金黃的近義詞有哪些)對您幫助。
作者簡介:柳小慶,理學博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
“黃金大米”給一般人的第一觀感應該是該大米的價值高,但若換成“轉基因黃金大米”一詞,估計給人的觀感就復雜了。因為在當今我國社會,尤其是在網絡社會,“轉基因”一詞可以算得上負面詞語的近義詞。因此,就算是和高價值的“黃金”一詞相結合也依然會讓“轉基因黃金大米”成為洪水猛獸,尤其是經歷2008年“湖南一小學部分學生黃金大米實驗”事件后,“黃金大米”在我國就被打入十八層地獄了!那么“黃金大米”的原罪是什么?是轉基因?是孟山都?是美國?是實驗程序不合法?還是各種神乎其神的陰謀論?審判之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下“黃金大米”究竟是什么。其實就是富含有β-胡蘿卜素的大米,因為β-胡蘿卜素呈黃色,所以這種大米就呈現出金黃色,故得名“黃金大米”。由于普通大米不含有β-胡蘿卜素,所以我們常見的大米是白色或者晶瑩剔透的。
“黃金大米”含著金鑰匙誕生在Science
國際三大頂級學術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簡稱“CNS”,是所有科研工作者都夢想發表自己科研成果的期刊。而關于“黃金大米”最早的研究工作就是在2000年發表于Science并迅速在全世界引起廣泛關注。這種“黃金大米”是通過轉基因技術將來自水仙花(daffodil)的八氫番茄紅素合成酶基因(psy)和來自噬夏孢歐文菌(Erwiniauredovora)的八氫番茄紅素去飽和酶基因(crtI)轉入水稻獲得的,因為psy和crtI是合成β-胡蘿卜素的關鍵基因。
在NatureBiotechnology鍍金
但關于“黃金大米”的研究并未停止。2003年由瑞士、菲律賓和德國三國共同合作的關于“黃金大米”的研究論文,但由于主要的功能基因和Science上的研究論文一樣,補充其他功能基因效果不太理想,所以論文發表在行業權威期刊之一的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但兩年后,英國一個研究團隊利用從玉米中克隆的一個主要功能基因Zmpsy替換了Science論文中來水仙花的psy基因,獲得了β-胡蘿卜素含量更高的“黃金大米”二代產品GoldenRice2。GoldenRice2的β-胡蘿卜素含量比一代的“黃金大米”高約23倍達到37微克/克,就如下圖所示,白色的是非轉基大米、中間的是一代“黃金大米”、最右側的是二代“黃金大米”。因其選用新來源的基因和顯著性提高了β-胡蘿卜素含量,所以研究論文在2005年發表在頂級權威期刊NatureBiotechnology(Nature的幾大子刊之一)。
“黃金香蕉”在NatureBiotechnology撒歡
“黃金香蕉”和“黃金大米”一樣都是富含β-胡蘿卜素的轉基因農產品。而研發“黃金香蕉”的團隊為這個香蕉取了一個炫酷的名字——“超級香蕉”(SuperBanana)。也許小伙伴此時會問研發這樣的香蕉有啥意義,吃“黃金大米”就可以了啊!不小伙伴們注意到研發“超級香蕉”的三個國家之一烏干達沒?烏干達地處非洲東部,是國際公認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而主要糧食作物是香蕉、玉米、粟、大豆、木薯等,是的,你們沒有看錯,沒有水稻!在烏干達,香蕉是主要糧食作物,但普通香蕉是白色的,β-胡蘿卜素含量很低。看到這里是否有茅塞頓開的感覺!所以針對實際問題開展科學研究是多么迫切而美好的,但依然背各種黑鍋。
所以“超級香蕉”研發團隊為了規避類似“黃金大米”的忐忑命運,從研發合作方上就選擇需求國的官方研發機構(烏干達國家農業研究實驗室)而不是大型跨國公司,做到烏干達人自己研發的產品自己消費,就避免了陰謀論者的找茬(不知是無奈的選擇還是必須的選擇,畢竟烏干達科研力量薄弱)。同時更絕的是“超級香蕉”食用研究是在美國選擇志愿者來進行的(VitaminASuperBananainhumantrials.naturebiotechnology.2014)。這樣反對者就不會用不發達地區的人做實驗的借口來反對“超級香蕉”了。
“超級香蕉”是由澳大利亞、美國和烏干達三國合作研發的,主要功能基因psy則選用來自另一個香蕉品種的MtPsy2a,轉基因“超級香蕉”的β-胡蘿卜素含量高達55微克/克干重,研究論文于2016年發表在行業權威期刊之一的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黃金大米”的研發初衷
有一種叫做“隱性饑餓”的現象,實際上南亞和部分非洲等欠發達地區,由于飲食習慣和果蔬供應不全,導致當地民眾缺乏鋅、鐵和部分維生素等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物質從而影響其生長發育,尤其是對嬰幼兒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這種由于缺乏微量營養元素而不是缺乏主食而導致身體生長發育的現象就成為“隱性饑餓”。那么“黃金大米”就是為了應對其中一種“隱性饑餓”(缺乏維生素A)而研發的。因為傳統大米一般不含或者含量及其微少不足以滿足以大米為主食的人群的維生素A的攝取。
此時,諸君也許會說“那我們咋不缺維生素A呢?”那是因為我們可以從豐富的果蔬以及玉米小米等其他食物中補充。而那些欠發達地區吃飽就不錯了,怎么可能吃到那么多額外的食物呢。但若簡單的為這些地區輸送果蔬來達到補充維生素A的目的成本過高且復雜低效(也嘗試過給吃維生素A片劑,無奈小伙伴們吃不習慣或經常忘記吃)。所以,為了應對這一點,科學家們就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想辦法讓他們食用的稻米中含有足夠的維生素A。如是科學家通過轉基因的技術將其他物種中可以合成維生素A前體物質β-胡蘿卜素的兩個基因(psy和crtI)轉到水稻中,從而在水稻種子胚乳中大量合成β-胡蘿卜素,而β-胡蘿卜素呈黃色,所以稻米就呈金黃色-。說到此處,也許部分小伙有點迷糊,不是說缺維生素A嗎?怎么又談生產β-胡蘿卜素呢?那是因為通過轉基因技術實現稻米直接合成維生素A太復雜太難,所以就先在稻米生產半成品-——β-胡蘿卜素(專業術語叫前體物),等人吃了這種含有β-胡蘿卜素的大米后,人體就可利用β-胡蘿卜素再繼續合成維生素A已滿足人的生理需求。我想說到此處,諸君應該對“黃金大米”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黃金大米”的新征程
雖然“黃金大米”在我國因程序不合法而被打入地獄,但是,它在發達國家卻贏得了新生——合法上市進入食品行業了。你沒有看錯,合法上市了,但不是在我國,也不是在落后的亞非拉國家,而是發達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2018年1月3日,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食品安全局批準了轉基因黃金大米可以食用。
但這不是黃金大米征程的終點,兩個月后,另一個發達國家——加拿大批準了黃金大米GR2E用于食品。至此,已經有三個發達國家批準黃金大米用于食品了。而然,10年過去了,我國網絡上還在以訛傳訛的謠傳黃金大米如何有毒有害。其實,其他有關轉基因的謠傳也是此起彼伏。我國科研工作者在與外國同行競爭時,還要忍受來自國內反轉輿論壓力,長嘆一聲不容易啊!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歡迎轉發,需轉載請與我們聯系授權
征稿啟示
中國科學探索中心微信公眾號歡迎賜稿!
稿件內容以反偽破迷為核心思想,科技哲學、科學與公眾、世俗人文主義、科技倫理等領域均可涉及,旨在將科學探索結果無偏見地告知公眾,避免公眾上當受騙。
稿件一經采用,我們將奉上稿酬。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的近義詞(金黃金黃的近義詞有哪些)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