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金頭條 >

高原黃金(高原黃金茶)

中金網今日介紹"高原黃金(高原黃金茶)",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高原黃金(高原黃金茶)對您幫助。

高原黃金(高原黃金茶)

清水江畔是鳳城。

這里是貴州省東進湘鄂兩省、南下廣東廣西的重要通道之一,素有黔東第一關之稱,因縣址山形如鳳,故有鳳城之譽;清水江江面寬闊,兩岸青山相對,沿江公路綿延其中,島洲星羅棋布,山水風光秀美,有“清水江百里畫廊”之稱。

天柱縣地處貴州省東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東南部,四周分別與劍河縣、錦屏縣、三穗縣以及湖南省新晃縣、靖州縣、會同縣、芷江縣相鄰??h以城北柱石山(石柱山、石柱巖)石柱擎天得名,據《鎮遠府志》載:在天柱縣北十五里,有一山,上有石如柱,此天柱所由名也,石柱巖高約十余丈,直徑兩丈余,壁立斧削,猿猴難攀,上下等粗,直插云天。

下轄4個街道、11個鎮、2個鄉:鳳城街道、邦洞街道、社學街道、聯山街道,蘭田鎮、甕洞鎮、遠口鎮、高釀鎮、坌處鎮、白市鎮、坪地鎮、石洞鎮、渡馬鎮、江東鎮、竹林鎮,注溪鄉、地湖鄉;總面積2201平方公里,人口42萬;縣人民政府駐地鳳城街道,縣城距省城貴陽市389公里。

縣域夏朝屬荊州。周屬楚國西境。秦朝屬黔中地。兩漢時屬牂牁郡。兩晉及南北朝屬武陵郡。隋朝屬沅陵郡。唐朝屬黔中道彝州、播州、敘州;之后東部歸朗溪縣(今湖南省會同縣朗江鄉),西部屬思州。兩宋屬誠州(今湖南靖州)所轄。元朝屬于湖廣行省武岡路綏寧縣及靖州路會同邊地。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設天柱千戶所;萬歷二十五年(1597)設天柱縣,屬湖廣布政司靖州;崇禎十年(1637)遷治龍塘(社學街道田心寨)并改名龍塘縣,不久回治天柱,復天柱縣名;十二年(1639年)改屬鎮遠府。

清雍正五年(1727)改隸貴州黎平府,十一年(1733)劃入鎮遠府。民國二年(1913)屬黔東道;十二年(1923)直屬于貴州??;二十四年(1935)屬貴州省第十行政督察區;二十五年(1936)改屬第七行政督察區;三十年(1941)撤銷青溪縣,所屬坪地、汪陽聯保等地劃入天柱縣。

1950年屬鎮遠專區。1952年底第四區坌處鄉偏坡村烏城、大坪兩個自然村劃入湖南省靖州縣。1956年劃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撤銷天柱縣并入錦屏縣。1961年恢復天柱縣;同年8月,天柱縣屬坌處管理區楊渡溪、水大溪兩個生產大隊劃入錦屏縣。

1992年1月天柱鄉、潤松鄉、城關鎮合并為鳳城鎮;織云鄉、三團鄉、大河邊鄉、邦洞鎮合并為邦洞鎮;三合鄉、藍田鎮合并為藍田鎮;大段鄉、甕洞鎮合并為甕洞鎮;遠口鄉、大樣鄉、遠口鎮合并為遠口鎮;中寨鄉、坌處鎮合并為坌處鎮;邦寨鄉、凸洞鄉、高釀鎮合并為高釀鎮;北嶺鄉、興隆鎮、白市鎮合并為白市鎮;八陽鄉、八界鄉、陽寨鄉、坪地鎮合并為坪地鎮;水洞鄉、都嶺鄉、黃橋鄉、石洞鎮合并為石洞鎮;社學鄉、溪口鄉合并為社學鄉;竹林鄉、楊家鄉合并為竹林鄉;江東鄉、金雞鄉、蘭溪鄉合并為江東鄉。2016年1月,鳳城鎮、邦洞鎮、社學鄉改設相應的街道,渡馬鄉、江東鄉、竹林鄉撤鄉設鎮。2019年8月設聯山街道。

境內處于云貴高原東部與湘西丘陵過渡處,地勢西高東低,以中低山丘地貌為主,山地丘陵占總面積的97%;有分水嶺山脈、湘黔界山金鳳山山脈、黃哨山脈等,最高峰犀牛塘尖坡主峰海海拔1119.9米;清水江兩岸河谷、盆地相間,天柱壩子是貴州萬畝大壩之一;這里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性曖濕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降水1225.7毫米,年均氣溫16.1°C,無霜期281天。

天柱縣資源豐富,貴州省重要的糧食主產區,有水稻、小麥、油菜籽、煙草、紅麻等農產;森林覆蓋率67.2%,有杉樹、馬尾松、楠木等樹種;有天柱臍橙、天柱土鴨等特產;有重晶石、黃金、白云石、陶瓷土等礦產,其中重晶石儲量占全國70%以上,約占全球的50%,素有貴州高原黃金城、中國重晶石之鄉、中國觀賞石之鄉等美譽,是貴州省西電東送開發項目的重點之一。

天柱縣屬于苗侗民族風情旅游區,民族風情濃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十八寨歌節,有考古文化、木商文化、宗祠文化、民俗文化、奇石文在這里融合,有侗家織錦、竹編、剪紙等民間工藝,有侗歌、苗歌、儺文化、陽戲等民間藝術,三門塘少數民族宗祠文化和抱塘民族文化盡顯苗侗文化風情;境內風光無限,旅游資源豐富,有三門塘、朱公祠、天柱巖、石柱擎天、三棒巖、金鳳山洞穴、九龍山、六十丈洞瀑布、鐘鼓洞等景點。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今日中金網關于高原黃金(高原黃金茶)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