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3-01-29 11:14:00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扭繩鏈的優缺點(黃金麻繩鏈的優缺點)",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扭繩鏈的優缺點(黃金麻繩鏈的優缺點)對您幫助。
古羅馬詩人弗吉兒說:“人類渴望黃金(Aurisacrafames)”。說起珠寶的起源和發展,一定和人類對黃金強烈又神圣的渴望有關。
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誕生了蘇美爾文明,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爾”之城,誕生了黃金的花絲工藝。花絲是一種金屬加工技術,將金屬細線扭曲和卷繞成復雜的形狀,類似于花邊。這是一門極其精致的藝術,有著無限的可能性。當時的工匠們還神奇般地將黃金小圓珠“焊接”在了珠寶首飾上,這是黃金造粒工藝的雛形。古埃及從鄰邦不斷輸入黃金,黃金工藝得到迅速發展,逐漸掌握了黃金加工方法,如熔鑄、錘打、著色、鑲接等。
除了使用大量的黃金,古希臘人也逐漸開始使用彩色寶石,包括祖母綠、珍珠、石榴石等。同時,來源于邁錫尼文明的琺瑯也開始在珠寶首飾中出現。受希臘和近東珠寶文化的影響,公元前700年左右,地處今天意大利托斯卡納地區的伊特魯利亞金匠們將花絲鑲嵌與黃金造粒(Granulation)工藝推向頂峰,最小的黃金顆粒直徑僅0.14毫米。這些微小的顆粒牢牢地與黃金珠寶的主體表面黏合且過渡自然,幾乎沒有留下焊接的痕跡,近乎完美的尖端技藝,至今尚未被超越。
古羅馬首飾與古希臘風格一脈相承,黃金仍被大量運用。古羅馬人繼承發揚了西亞的鏤金技術,并將之發展成為一種被稱為“鏤花細工”的工藝,就是用小鑿子在金器上雕刻。而之后的拜占庭最著名的是金屬回紋式(OpusInterrasile)工藝,將黃金鏤空,以打造出精致細膩的圖案,具有很強的浮雕效果,這種技藝從公元3世紀開始長期流行。
起源于意大利佛羅倫薩的文藝復興,帶來了思想解放,是一個文化經濟和藝術蓬勃發展的時代,黃金依然是珠寶的重點,大塊彩色寶色鑲嵌在錯綜復雜的黃金底托上。
20世紀,德國、英國金匠和科學家找到了黃金造粒工藝的秘方,1936年2月24日利特迪爾(H.A.P.Littledale)發布了《一種硬焊新工藝,及其可能的與古希臘、伊特魯里亞時期使用的方法之聯系》,他也為這一工藝的重新發現在英國申請了專利。
20世紀意大利布契拉提珠寶將風靡文藝復興時期卻失傳了400多年的織紋雕金工藝進行了復原,織紋雕金成了布契拉提的獨門技術。匠人用鏟刀一道一道在金屬表面手工鏟出細密的紋理,以產生絲絨般柔滑的質感,視覺效果溫和低調。Tubogas(一種管型的表鏈設計)是以19世紀末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常見的燃氣管道命名,柔軟空心帶由扁平的金條緊緊地纏繞在一個螺旋彈簧上,不需要焊接,這種設計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被各大珠寶商采用。意大利珠寶商寶格麗在20世紀40年代用Tubogas煤氣管技術制作出柔美曲線的靈蛇蛇身腕表,并在70年代復興了這項技術,廣泛用于珠寶作品中;而黃金紐繩紋路的鏈飾在二戰之后的法國珠寶中很典型,梵克雅寶、卡地亞都采用同樣的工藝創作了很多華美的作品。
有著悠久黃金歷史的中國,在最近幾年掀起了古法金的熱潮,一如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CEO王立新所言:古法金不古,金久但彌新。中國新一代珠寶人承擔著煥新傳統黃金手工藝的使命,創造符合當下年輕人審美的黃金首飾,令中國這個黃金大國一直閃耀著黃金的光芒,有工藝的傳承也有設計的創新,讓古法黃金工藝與時代氣息緊密相連。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扭繩鏈的優缺點(黃金麻繩鏈的優缺點)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