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3-01-23 13:27:08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時代溫柔鄉(溫柔鄉)",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時代溫柔鄉(溫柔鄉)對您幫助。
死如嫉惡當如厲,生不逢時甘作殤。
這句話用在2014年上映的《黃金時代》里蕭紅的身上最合適不過。
《黃金時代》由許鞍華執導、李檣編劇并監制、湯唯主演。電影從上映以來便爭議不斷,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這是一部故事不生動且還拖沓的愛情悲劇,也有人說,這是一部很有深度的多視角的人物傳記。
對此,我只想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還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僅僅在每個人自己的一念之間,就像《黃金時代》這部影片,無論別人給予它臭名昭著的差評,還是給予它好評不斷的嘉獎。在我眼里,它都是一部深諳諷刺意味且頗具警醒作用的時代教育片。
這部影片通過一種“羅生門”式的技法,還原了著名女作家蕭紅一生的傳奇故事,為觀眾帶來了一次心靈上的震撼以及無止盡的思考,同時也為女性意識覺醒帶來了啟示。
其中,最值得探討的就是蕭紅傳奇人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隕落的,以及隕落的背后涌動著怎樣的女性意識?
01蕭紅的一生,從一開始就能窺視到結局,她的一生注定了命運多舛
孤獨的雙眼沉默著,何時才會被明亮發現,躲在黑暗角落的我。
蕭紅的童年是灰色的,冰冷的,甚至是憎惡的。
蕭紅八歲時母親離世,本來就對她不冷不熱的父親,此刻更是收起了自己的柔情,將自己的愛與關懷全部封塵,丟給了蕭紅一片冷漠。
我或許永遠不會明白,我父親那樣的人,他對仆人,對自己的兒女,以及對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樣的吝嗇而疏遠。
童年時光,唯一給蕭紅帶去溫暖,給了她一縷光明的是她的祖父,祖父告訴她:快快長大,長大了就好了。
蕭紅相信外公,也相信長大后就好了,可是當她即將要長大,即將畢業時,現實狠狠的給了她一記耳光。在她中學畢業那年,父親為她定了一門親,逼迫她一畢業就成家。
骨子里天生帶著傲氣的蕭紅,勢必不會輕易向現實低頭,向所謂的世俗俯首稱臣。何況她還深情的愛著自己的表哥陸哲舜。在父親的強勢逼迫下,她拋下了那個時代女性最看重的“禮義廉恥”,她扔掉了自己的閨譽和教養,跟著已經與別人成親的表哥私奔了。
可是,私奔的歡愉總是短暫的,表哥抵不過家里的壓力,拋棄了蕭紅,重新回歸家庭。在經歷了一系列落魄后,蕭紅也回到了家里,因為私奔事件,她讓整個家族蒙羞,在父親看來,她是“不干凈的”,她的存在只會讓自己被人詬病,只會讓家族聲名狼藉。
父親以及家人,看不到她的委屈,看不到她的脆弱和絕望。偌大的家族,沒有一個人為她拭去眼角的淚水,填滿心間的柔軟。他們給到她的,僅僅是冷漠、疏遠和鄙夷。
有時候,人只需要一只溫暖的手的觸摸,就像是擁有了整個世界。我一直在等,等到絕望。這句話,應該是此刻蕭紅內心的吶喊,是她最想說出口的一句話。只是,她不知道這句話能對誰說。
蕭紅到家的當晚,父親就下令舉家離開呼蘭河,悄然遷往父親的老家——阿城鄉下,自此蕭紅便被父親監禁了起來。而這一監禁,就是數十月。
蕭紅的人生,在被監禁后,更加昏暗,更加冰冷……
02夢想是美好的,但是聚焦在現實面前時,所有的柔情都只是泡沫,所有的彩色都都只是過雨云煙
手中緊握的幸福一個接一個,像珠子一般,一顆一顆掉落地上,眼里僅存的微光,也一點一點黯淡,消失在冰冷的的黑夜。
人越是缺少什么,就越在意什么。
蕭紅缺少家庭,缺少溫暖,缺少被愛,費盡千辛萬苦,逃出監禁的她,活脫脫像一個在沙漠中命垂一線等待甘露的孤魂,她痛苦掙扎,卻又無可奈何。
在被監禁數十月后,蕭紅再次逃離了家庭這個大囚籠,渴望被人救贖的她,投奔了自己背叛過的未婚夫汪恩甲。蕭紅傻傻的以為她的妥協,會換來平淡流年里的些許柔情,她能夠在這兒心安理得的應付,然而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她的算盤終歸是打錯了,汪恩甲在享盡她的溫柔鄉后,欠下了高昂的費用,拋棄了她以及她肚子里懷著的他的孩子。
汪恩甲的離去,像一根悶棍,將蕭紅打入絕望,面對高昂的費用,她束手無策,為了讓她還債,旅館將她關進破舊不堪的倉庫,并有意將她賣入道外圈樓。
人一旦朝現實低過一次頭,就會無止盡的屈服于現實。
在經歷了一列的苦不堪言后,蕭紅再次狩獵,這次的狩獵,她等來了蕭軍,蕭軍的到來,讓她感覺抓到了救命稻草,不僅如此她還愛上了蕭軍,蕭軍是她眼中的光明,是她枯竭心靈上的一滴甘露。在與蕭軍相處的過程中,他們的日子過得很苦,可她甘之如飴,對生活仍舊充滿向往。
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失去和背叛中活過來的蕭紅,內心已然病態,她敏感,無助,像一個受驚的小鳥,經不住一絲一毫的情感疏離。
當知曉蕭軍背叛了自己,她內心殘存的柔軟完全被黑暗吞噬,她麻木了,即使將燃著的煙頭深陷細嫩的皮膚,她也感覺不到疼痛。她再次的把在包裹起來,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漫無目的的游離。
打倒一個人,僅需一次變故就好。蕭紅的世界坍塌,也是因為變故,只不過,她命運多舛,就連變故都要比常人多經歷幾次。
為了逃離現實,為了挽救兩人的關系,蕭紅去到了溫吞的日本。在日本的那一年,她形同失去意識的木偶,沒有歡笑,沒有生氣,總給人一種在劫難逃的愴然。
她痛苦,寂寞,日子也飄忽不定。再一次擊垮她的是第二次蕭軍的背叛,以及蕭軍為了加入游擊戰,也為了躲避她,躲避這份搖搖欲墜的感情,蕭軍也如同汪恩甲、陸哲舜般拋棄了她。
蕭紅不愿意分開,不愿意再次體驗被人拋棄,她用盡全力的挽回,她將所有苦水全吞進肚子,只為求蕭軍別離開她。
然而,盡管她用力挽救,也無法改變現狀,人與人一旦在情感上出現了劃痕,任憑你萬般小心的縫合,任憑你有著怎樣的十八般武藝,任憑你有著多強大的內心,也都于事無補。因為男人的世界摻雜著的東西太多,比如面子、新鮮感、成就感……
顯然,蕭軍在蕭紅這里是不可能體驗到這些了。
男人的理性思維,在不知不覺中已幫他做好最優的止損方案,他需要的僅僅是時機一到。
而蕭紅,終歸是女人,且還是一個受盡冷漠,長期在冰冷中行走的女人,她太渴望愛了,太渴望被人溫暖了。可是她卻忘記了,她生存的時代,是一個被男權文化滲透的時代,于男人眼中,她不過是他們所有物中的附加品。一旦附加品失去了喜愛或派不上用途后,就會被垃圾一樣,丟之棄之。
03電影帶給我們女性的幾點思考以及啟示
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的男權文化,從古至今,就毒瘤般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世人的腦海中,女人的喜與悲完完全全的取決于所依附的男人。
就像蕭紅,盡管她是風靡一時的文學界才女,不也沒能逃出過這個宿命。她的幾次低谷,不都是受男權文化的迫害嗎,她最后的香消玉殞何嘗不也是大環境下的必然宿命嗎?
透過蕭紅,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幾點結論:
第一,因是女兒身,從小就不被重視,從小就情感缺失。她渴望有人能將她從陰溝里拉起,渴望有人能夠彌補內心的缺失。
第二,“女子學得好,不如嫁的好”,盡管她喜歡文學,喜歡讀書,在父親眼里,她也僅僅是一個女子。是女子就該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父親眼里,她是誰,她喜歡什么,她喜歡的人是誰,都不重要,父親只在意她是否嫁得好,是否家族聲譽好。
第三,“男人是女人的天,男人是世界的主宰”,,蕭紅對這個定律深信不疑,她很勇敢,打破過規則,去爭取過自己的一番天地,去對世俗拳打腳踢過,可是,她所有的行為均是由這條定律所指導。她將男性看做了救贖自己的唯一方式,將男性看做了生命存在的唯一意義。她忽略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的第五層需求:自我實現的需要。
看完蕭紅的一生,不禁唏噓不已,為她惋惜的同時,也不由得在內心泛起了絲絲漣漪。
蕭紅的一生,何嘗不是看千千萬萬女性的一生。蕭紅的人生命題,不就是我們所有女性的人生命題嗎?
就像林語堂先生說的那樣: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里充當著配角。
可惜。蕭紅的一生,就是一輩子都在做男性的配角,也便一輩子都無法擺脫這樣的宿命。
一個思想里沒有自我的人,情感上沒有厚度的人,如何能擁有自己的廣闊天地呢?
一個女人,如果一輩子只知道臣服于男人,只知道在男人的一畝方田里看世界,那她和井底之蛙又有什么區別。
人生而為人,或許決定不了自己的性別,決定不了自己的出生,但是我們有能力決定自己看世界的眼界、丈量美好的尺度以及活出自我的美麗,不是嗎?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時代溫柔鄉(溫柔鄉)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