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金頭條 >

黃金隔片(黃金隔片把珠子染黑了)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隔片(黃金隔片把珠子染黑了)",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隔片(黃金隔片把珠子染黑了)對您幫助。

黃金隔片(黃金隔片把珠子染黑了)

人類制作及穿戴珠寶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數萬年前,那些顏色繽紛的礦藏經過一系列工序雕琢,成為了象征著身份與地位的奢靡物件。華夏自古嗜玉,但也從不吝惜對于各類寶石的贊美與喜愛。時至今日,那些硬度低于等于7度摩斯硬度(Mohsscale)的寶石多被歸類為半寶石(semi-preciousstones),包含瑪瑙、水晶、綠松石、青金石等,琥珀、蜜蠟、珍珠、硨磲等有機寶石也涵蓋其中。

黃金、玻璃珠、瑪瑙等組飾(局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品

粗翻一些正史典籍,金銀器是最常被記載的高級賞賜和納貢,偶爾出現“馬腦盃”或“金銀珠寶十五種”等語,卻未有形制詳述。“頗黎”、“璢璃”、“眞珠”、“馬瑙”等名詞多出現在介紹西域各國的篇章,古今字異音同,輔以現代化學成分分析,卻也并不難認知,但書成之時實質對應的寶石種類似乎還是不可考了。

藝術品的價值,多依據其所包含的工匠勞動量不同而定級,那么吹制或拉制的“璢璃”等級當高于有鑲蝕工藝的半寶石,再高于天然“馬瑙”材質器物。與金銀器相比,半寶石或人造玻璃制品也是平分秋色的存在,甚至在特殊階層和特定領域,它們的珍貴程度超過了貴重金屬。

鑲金獸首瑪瑙杯,陜西歷史博物館藏品

誕生在古印度的佛教于公元1世紀就已經獲得了眾多中國本土的信眾,并在之后的數百年間逐漸向社會各個層面滲透,形成了足以撼動中國社會根基的強大影響力。南北朝分裂長達兩個半世紀,而由比丘尼撫養長大的楊堅,之所以能夠重建大一統王朝的意識形態基礎,或許也與佛教在中國社會的深度融合有關。諸位高僧大德將梵文佛經漢譯,佛教經典得以在中國廣為傳頌,而典籍中的名詞也深刻影響了統治階層的物質追求。再伴隨中西經貿的日益發達,能夠獲得西域諸國的宗教圣物和奢靡珍玩也成了中土貴族們身份與地位的象征。

舍利函和珍寶,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青金石人物紋金戒指,寧夏固原博物館藏品

嵌珍珠寶石金項鏈,國家博物館藏品

在古珠大家族中最為神秘的系列當屬天珠,這類在藏語中被稱為“dZi”的珠子,是藏族人民心中最具有護身符功能和特殊保護力的神秘珍寶。根據現代考古挖掘與科學研究的成果可知,古代工匠以玉髓為原料,運用蝕花工藝技術,令玉髓珠體的微孔隙中侵染了黑、白色素離子,再通過整體拋光來封閉珠體表面的晶間孔隙,使得蝕花顏色經久不褪。

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局部),西藏拉薩大昭寺藏品

有學者考證,天珠漢語譯為“瑟”或“思”,在一些正史典籍中記載的“瑟瑟”,當為現稱之天珠。如:

對于天珠的理解或許應當從純粹的工藝原理上升到諸如視覺心理學、宗教、哲學等精神世界領域。誠然,天珠是從西藏周邊地域傳播而至,而西藏原始宗教苯教與亞歐大陸最早、最賦影響力的拜火教之間交往甚密,是故一說在天珠成為藏傳佛教重要意涵載體之前,這類黑白雙色的藝術品象征了“善惡二元”的拜火教的中心理念,而不同數目的圓圈紋象征了諸善神或不同神祇,它們是信眾重要的隨身精神信仰信物。

蝕花髓管飾,國家博物館藏品

本季“方合”網拍首次推出古珠飾品專題,將品類繁多的各式古珠精挑甄選,旨在通過極高性價比的拍品展現古珠收藏的魅力,期望得到新老藏家的關注與踴躍競拍。

Lot501清纏絲瑪瑙桶形珠頸飾

26.9×15.4mm(大珠對孔)

此頸飾主珠為桶形天然纏絲瑪瑙,配珠為兩顆瑪瑙鑲蝕工藝剁珠,以現代18K黃金隔珠及銅質隔片串制而成。

Lot502清纏絲瑪瑙橄欖形珠頸飾

26.2×16mm(大珠對孔)

此頸飾主珠為橄欖形天然帶眼纏絲瑪瑙,配珠為兩顆瑪瑙鑲蝕工藝剁珠,以現代18K黃金隔片串制而成。

Lot503清蝕花紅玉髓多珠頸飾

尺寸不一

此頸飾含25顆蝕花紅玉髓珠,有眼紋、折線紋、幾何紋等圖騰,間以綠松石米珠串制而成。

Lot504清蝕花紅玉髓幾何紋珠頸飾

33.5×11.3mm(大珠對孔)

此頸飾含17顆蝕花紅玉髓珠,有眼紋、折線紋、幾何紋等圖騰,主珠為帶棱折線眼紋蝕花紅玉髓大管珠,間以現代瑪瑙小圓珠串制而成。

Lot505清蝕花紅玉髓幾何紋板珠頸飾

20.5×19.5mm(對孔)、19.6×18mm(對孔)、18.2×14.7mm(對孔)

此頸飾含3顆蝕花紅玉髓板珠,3顆珠子均近方形,雙面飾幾何紋,對角線穿孔,間以現代18K黃金隔珠串制而成。

Lot506清瑪瑙藥師珠手鏈

單顆直徑約11mm

此手鏈含20粒天然纏絲瑪瑙珠,即俗稱的“藥師珠”,其中有數顆品相頗佳、黑白分明的“一線藥師珠”,間以現代銅質隔片串制而成。

Lot507清瑪瑙藥師珠塔形頸飾

單顆直徑約8mm至5.9mm

此頸飾塔形,含71粒天然纏絲瑪瑙珠,即俗稱的“藥師珠”,其中有帶天然眼紋的珠子,亦有數顆品相頗佳、黑白分明的“一線藥師珠”,間以現代銅質隔珠串制而成。

Lot508清瑪瑙剁珠手鏈

單顆直徑約9.6mm

此手鏈含29粒瑪瑙鑲蝕工藝剁珠,間以現代銅質隔片串制而成。

Lot509清瑪瑙剁珠及蜜蠟念珠

剁珠單顆直徑約7mm

此念珠頸飾含108粒瑪瑙鑲蝕工藝剁珠子珠、1粒葫蘆形老蜜蠟佛頭、3粒棗形老蜜蠟隔珠及6粒瑪瑙鑲蝕工藝剁珠弟子珠,間以現代18K黃金隔片和銅質隔片串制而成。

Lot510清蜜蠟棗形珠頸飾

25×20mm(對孔),總重約6g

此頸飾為單珠棗形老蜜蠟,現代串制而成。總重約6克。

Lot511清蜜蠟棗形多珠頸飾

尺寸不一,總重約27g

此頸飾含39粒棗形老蜜蠟,現代串制而成。總重約27克。

Lot512清蜜蠟棗形珠頸飾

29.6×23.6mm(對孔),總重約12g

此頸飾為單珠棗形老蜜蠟,現代串制而成。總重約12克。

Lot513清雞油黃蜜蠟頸飾

20.2×37.6mm(對孔),總重約23g

此老蜜蠟頸飾為頂級雞油黃色,餅子形,中部打孔,配以單珠紅瑪瑙圓珠,現代串制而成。總重約23克。

Lot514清邦提克木化石線珠手鏈

單顆直徑約12.8mm

此手鏈含15粒木化石鑲蝕工藝線珠圓珠,即“邦提克珠”。既有木材肌理,又質密如玉石,是獨具魅力的古珠品類。間以現代銅質隔片串制而成。

Lot515清瑪瑙糖色珠頸飾

單顆直徑約9.5mm至6.9mm

此頸飾塔形,含53粒瑪瑙糖化工藝圓形珠及碟形珠,整體呈酒紅色,打光后色澤更加潤美,間以現代銅質隔片串制而成。

Lot516清瑪瑙雙羊紋印章頸飾

19.2×22.6mm(對孔)

此頸飾主珠為薩珊風格白瑪瑙圓形印章,印面陰刻回首相望雙羊紋和月紋,配珠為2顆老綠松石圓珠及2顆紅瑪瑙圓珠,配以現代18K黃金隔珠串制而成。

Lot517清瑪瑙措思四線珠頸飾

39×10mm(大珠對孔)

此頸飾主珠為瑪瑙鑲蝕工藝措思四線珠,珠身遍布紅點,配珠為兩顆瑪瑙鑲蝕工藝剁珠,以現代18K黃金碟形隔珠及銅質隔片串制而成。

Lot518清雙眼天珠手鏈

17.8×8.9mm(天珠對孔)

此手鏈主珠為雙眼天珠,即俗稱的“至純”雙眼天珠,珠身遍布紅點,風化紋細密自然,以現代18K黃金隔珠及銅質隔片串制而成。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隔片(黃金隔片把珠子染黑了)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