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金頭條 >

黃金貼吧(現貨黃金貼吧)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貼吧(現貨黃金貼吧)",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貼吧(現貨黃金貼吧)對您幫助。

黃金貼吧(現貨黃金貼吧)

“黃金時代”。

金價破歷史紀錄和高位跳水接踵而至。7月27日,國際金價一舉突破2011年歷史高點,日內最高觸及1944.48美元/盎司,“黃金大漲”登上微博熱搜。隔天,7月28日,國際金價開盤延續漲勢,但隨后集體跳水。與之同步,COMEX黃金期貨價格回落,A股黃金板塊大幅跳水。

綜合各方分析來看,在多國央行放水貨幣、全球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美元指數持續走低等多重因素疊加下,“亂世黃金”的說法似乎被奉為圭臬。與金價漲跌相應的,是一眾黃金分析師的“頻頻獻計”、被套者的懊惱悔恨、掙錢者的喜形于色,以及大眾身邊更多的與金有關的故事。

黃金眾生相

金價一起一落,買金者來來往往。

“一般這種時候貴金屬就會漲,沒想到賣了之后漲得更多。”小王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他告訴筆者,最近一年賦閑在家,疊加上疫情,就想買點黃金。從去年十一二月份到今年二月份,小王陸續在某平臺上買了一些期貨黃金,340元左右買入,390元賣出,“總共掙了六七千元”。

小王告訴筆者,以自己的經驗來看,買期貨黃金的時間點最重要是“結合當下的形勢”,畢竟“黃金這種貴金屬不會莫名其妙就漲”。盡管掙了,但也不無遺憾。對于小王而言,買入的時間點不錯,賣出的節點似乎有些早了。

上個月,考慮到國內疫情在逐漸好轉,小王便賣掉了手頭所有的期貨黃金。怎料,“國外因素挺亂,金價接著漲了”。微博平臺上,和小王一樣懊惱“賣早了”的網友不在少數,當然,也有手握期貨者后悔自己當時“買少了”。更甚者,網友們“突然覺得當年瘋狂買金的大媽好有遠見”。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與期貨黃金同時受追捧的,還有現貨金條,和待價而沽想賣金條的人。

6月底,王點點(化名)想給自己百歲的孩子買個金條,但奈何看了很多家銀行,就是沒最終下手。一個月時間,金條價格從399.4元漲到了431.9元。王點點告訴筆者,之后有合適的機會還是會買金條,“黃金這類貴金屬具有投資屬性,追高也不一定會虧”。

王點點的觀點大體能代表一部分人。筆者聯系到某網購平臺上某黃金商鋪的客服,得到的回復是,“最近金條銷量很不錯”,但具體數據不方便透露。此外,根據該店鋪的官方信息,近來活動期間訂單量較大,暫不支持修改地址。

老陳專門從事黃金回收生意,是金價大漲當下,不少人所反映的“突然出現在身邊”的一類人。老陳告訴筆者,雖然在咸魚等平臺的確有很多掛“高價回收黃金”的人,但真正能夠收到的“少得可憐”。用老陳的話說,有些客戶在金店吃了虧,就想找回收的高價接盤,不太能掙來錢。

與黃金有關的故事里,有掙到錢覺得不夠的、沒怎么掙到錢的,當然也有虧錢的。在網頁上搜索紙黃金貼吧,有不少被金價突然跳水套牢的人。

“大家都知道漲了,也就到頭了”?

“當新聞都在報道黃金大漲,民眾在金店瘋狂投資的時候,就要開始割韭菜了。”在金價大漲四個字上熱搜時,就有網友如此評論。28日,金價在創下新高后下挫40美元,半天震幅達70美元。

烏賊(化名)是一位期貨黃金的長期投資者。他告訴筆者,買期貨主要看技術面,不要看消息面。具體而言,不能僅著眼于某個避險事件。“要是出事就買金,一般都會買在高位”,與此同時,“如果沒有主力做的話,金價也會被砸下去”。

烏賊告訴筆者,黃金此輪的起漲點是2019年五六月份,彼時,黃金突破1300美元/盎司關口。但可能與大眾認知不太一樣的是,該起漲點并非由避險事件造成,而是“與各國央行介入有關”;簡單說,就是“最開始被央行買起來的”。

圖片來源:受訪者烏賊供圖

在金價大漲的當下,大家似乎對“漲”持肯定態度,但炒金者掌握不太好的,似乎是漲多少、何時漲、何時跌等技術層面的問題。

金價為何漲到現在?眾多專家都給出了較為一致的說法。經濟學家、財經金融評論家余豐慧告訴筆者,金價上漲主要歸因于多國央行大放水貨幣和全球風險疊加兩個因素。7月21日,歐盟27國領導人就7500億歐元的經濟復蘇計劃達成協議。7月28日,美國財長姆努欽表示,正考慮再投放1萬億美元。“市場上的錢多了,黃金就成了主要贏家。”

此外,余豐慧還告訴筆者,美聯儲似乎有意對國債收益率進行控制。為了將國債收益率維持在低位,美國或許會繼續購買國債,放水貨幣,而“這些貨幣,加上股市出來的資金都不排除進入到黃金市場里”。

自高位跳水后,金價似乎又出現小幅反彈。某分析人士就指出,“黃金進入折磨散戶的階段”。烏賊告訴筆者,期貨黃金曾在1650到1750(單位:美元/盎司)之間高位震蕩,為的就是“騙散戶進來做空”。之后,金價的暴力抬升則是為了“把做空的擠爆倉,進而平倉掙錢”。

在烏賊看來,貴金屬交易就是零和博弈,和賭博一樣,有人押漲,有人壓押跌。而一般散戶的心態都很樸素,大概率下認為“當前價格便宜了就會漲,高了就會跌”。烏賊告訴筆者,期貨黃金的實際走勢就是主力估摸了散戶心態和當前形勢之后的針對性操作。

黃金真能避險?

都說,盛世古董,亂世黃金。那么,黃金真能避險嗎?

財經自媒體人黎權鋒告訴筆者,黃金依然是避險資產,且在全球貨幣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然各國央行也不會增加黃金的儲備量”。

在余豐慧看來,從美股觸底反彈至今,油價、股市、期貨、比特幣、黃金等幾乎所有資產都在上漲,這也直接導致了避險資產和風險資產的界限模糊。但余豐慧也坦言,這種避險資產和風險資產同時上漲算是一種罕見現象,且無法用正常經濟學理論來解釋。

黃金是避險資產似乎無疑義,但其能否起到避險作用似乎也還有待商榷。金融從業者陳垚(化名)告訴筆者,大眾在談論金融資產價格時,往往會受到“后視鏡效應”的影響。為此,陳垚羅列了相關史實:在1987年美股黑色星期一、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1991年海灣戰爭和1997年亞太金融危機四個歷史階段,黃金價格大部分時間都在與其他資產一并下跌,似乎“并沒有起到避險作用”。

在陳垚看來,黃金是一種有獨立走勢和邏輯的商品,金融方面的突發事件對黃金(短期)行情有影響,但從長期角度來看,影響極其有限。

烏賊也向筆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他看來,“亂世黃金”是一種歷史長周期運行帶給大眾經驗性的認識,不能指導貴金屬投資。此外,烏賊也引用周金濤的觀點告訴筆者,“黃金價格短期受風險偏好影響,中期看供需,長期則有賴于通脹及所有人對法幣的信心。”

(編輯:黃玉璐校對:張國剛)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貼吧(現貨黃金貼吧)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