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3-01-10 17:34:13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玉米(黃金玉米餅去哪里學)",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玉米(黃金玉米餅去哪里學)對您幫助。
仲夏時節,黑土地上萬頃碧波涌動,大國糧倉勁奏拔節聲。作為我國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公主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黑土之上綠意鋪排,青紗帳里玉米拔節。富饒的嶺城大地到處是一派生機盎然的美麗圖景。
今年,全市糧食作物種植461萬畝。其中,普通玉米430萬畝,新增制種田2.25萬畝;鮮食玉米8.1萬畝,比去年增加0.8萬畝;水稻15.99萬畝,與去年持平;大豆3.5萬畝;馬鈴薯2萬畝;其他雜糧雜豆作物1.41萬畝,比去年減少0.8萬畝;蔬菜等其他經濟作物10.8萬畝。
錨定科技創新目標,打造現代農業新高地。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公主嶺迎來了重要發展時刻。5月31日,位于劉房子街道的吉林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揭牌成立。長春農高區以“松嫩平原綠色循環農業”為主題,以玉米為主導產業,努力建設糧食生產高效提質先導區、黑土地可持續發展典范區、玉米全產業鏈發展集聚區、東北特色鄉村振興樣板區。今年,長春農高區計劃建設重點項目12個,總投資117.72億元。科創中心、國家現代種業產業園、鴻翔種業硅谷園等7個項目已開工建設,施工現場一派繁忙。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連日來,總投資4億元的鴻翔種業高新技術產業園項目緊鑼密鼓建設中。4條果穗烘干線國際領先,兩座全數控種子加工廠,年加工能力達5000萬公斤以上。今年,鴻翔種業在省原種場流轉土地3萬畝,引進先進種植設備,可同時耕種16行,實現播種、施肥、覆膜、鋪設滴灌帶一次性完成,采取現代化管控,制種基地達到標準化生產。
技術匯聚,田野披上“科技裝”。陶家屯鎮的“無人農場”項目,解鎖了智慧種田的密碼。這里將建成擁有5G農機庫房、實時測控系統、農場管控云平臺系統、智能農機裝備系統的“無人農場”。該項目在田間布設氣象站、土壤墑情儀、蟲情測報儀、高精度攝像頭,自動采集、分析、存儲土壤墑情、蟲情、苗情、災情等信息,利用農場管控云平臺系統下達各種作業指令,最終實現玉米耕種管收無人化作業。
南崴子街道南崴子村“科技小院”是由吉林農業大學研究生導師王秋舉及其團隊,依托南崴子村藍谷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的。自2008年建立以來,已培訓農業技術人員500余人(次)、養殖戶近3000人(次),直接帶動當地40多戶農民增收。合作社采用“雙邊溝+分箱插秧”的稻田養蟹模式和小院研發的集成技術,稻谷利潤由原來的每畝550元增加至1100元,蝦蟹等水產品利潤每畝可達760元,經濟效益相比單一種植水稻每畝增加1300元左右。“科技小院”為公主嶺農業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夯實了基礎。
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這幾年,位于劉房子街道的健億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靠著加工玉米面條逐漸走紅。相比傳統的壓面條,健億農業引進先進技術設備,生產工藝成熟。現在,產量從每天的5噸增加到10噸,運用線上、線下銷售模式,不僅占據本地市場,還出口到韓國,銷售形勢喜人。
位于朝陽坡鎮的德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公主嶺市的鮮食玉米龍頭企業。在那里,一穗穗鮮食玉米成為富企富民的“金棒棒”。企業在鮮食玉米精深加工上持續發力,從兩條生產線發展到三條。在公司車間里,當地村民們搖身一變成了工人,正忙著擦袋、噴碼、包裝、裝箱,全力保證訂單需求,實現了在家門口就能增加收入的美好心愿。
制定玉米食品產業扶持政策、建設玉米食品產業園、舉辦農高區國際玉米產業高峰論壇……公主嶺大力培育和支持玉米加工企業發展。現在,全市年銷售鮮食玉米超4億穗,產值達14億元,帶動超5000戶農民增收,形成了玉米精深加工產業鏈、生豬玉米飼料產業鏈、稻米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和鮮食玉米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年產值超百億元。
依托科技助力農業生產。今年,全市利用直升機給作物噴灑葉面肥和生長調節劑,總噴灑面積95萬畝。其中:玉米85萬畝;水稻10萬畝,涉及12個鄉鎮,出動直升機5臺。飛機航化作業有利于作物增產和病蟲害防治,為今年糧食生產保駕護航。
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黑土地。2015年,公主嶺市成為東北最早實施黑土地保護試點項目地區,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等一系列黑土地保護措施累計推廣上百萬畝,黑土地保護效果逐漸顯現。全市糧食總產多年保持在60億斤以上,位居全國產糧大縣前列。
公主嶺是“中國玉米之鄉”,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5%。今天,“黃金玉米帶”上的現代農業樣本閃爍著璀璨光芒,公主嶺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一定會續寫大有可為的嶄新篇章。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玉米(黃金玉米餅去哪里學)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