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2-12-01 13:27:30
中金網今日介紹"電競的黃金年齡(職業電競的黃金年齡)",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電競的黃金年齡(職業電競的黃金年齡)對您幫助。
深響原創·作者|祖楊
“讓我們恭喜S.Carry獲得《戰至巔峰》總決賽冠軍!”
隨著S.Carry戰隊捧起金色獎杯,這場長達四小時的直播終于落下帷幕。總決賽的激燃與熱血也延續到了“戲外”,#龔俊戰勝周柯宇#、#賴美云沈夢溪四殺逆轉比賽#等超過30個話題輪番登上熱搜榜,引發網友關注與討論。再回顧這一季的成績,《戰至巔峰》自播出以來,騰訊視頻站內熱度值破1.9萬,站內用戶互動率第一名,進入騰訊視頻“爆款俱樂部”。
高熱度、高話題度背后,《戰至巔峰》展現了區別于過往電競綜藝的另外一面。
一是真實,“電競實訓”是這檔綜藝的鮮明標簽,楊冪、黃明昊、胡夏等30位電競新人實地入駐南京Hero久競、武漢eStarPro、成都AG超玩會、重慶狼隊(原重慶QGhappy)等KPL專業電競俱樂部,通過賽前集訓、心理調節培訓、對抗淘汰賽制、賽后復盤,逐一呈現出電競選手的比賽日常。
二是專業,久哲、張角、Gemini、林教練等專業電競教練,夢淚、刺痛、無畏、諾言等專業電競選手,以及瓶子、天云等KPL專業賽事解說的加入,吸引了電競愛好者的關注。重要的是,為了營造純粹的電競氛圍,節目組還對領隊、體測師、心理咨詢師、裁判等“幕后新職業”在節目中進行了呈現,這在過往的電競綜藝中很難見到。
與電競選手和明星戰隊不同,這些幕后工種并不是聚光燈照耀的主角,也不常被大眾所關注,但他們又在服務選手、保障電競比賽順利進行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因為熱愛電競入行,上百個比賽場次重復、繁復的準備工作下仍然保持著初心;作為“第三方”的從業人員,他們一邊目睹著電競行業的鮮花、掌聲,一邊又在感受著行業內“適者生存”的殘酷淘汰機制。
一場官方賽事的舉辦都有哪些幕后工種?電競于他們的意義又是什么?在《戰至巔峰》收官之際,「深響」與電競賽事的工作人員聊了聊他們眼中的電競真實生態。
「零件」的作用
一支成功的戰隊背后,離不開各個幕后工種的“保駕護航”。比如在戰術管理層面,有主教練、副教練、青訓教練、數據分析師,他們負責提升電競戰隊整體比賽的能力;在生活層面,領隊、體能訓練師、心理咨詢師,主要保護選手的身心健康;在賽事方面,還有賽事OB、電競攝影師、裁判、解說等,保障賽事順利進行。
KPL官方解說天云對「深響」表示:一個成功的團隊背后有非常多重要的零件,這些零件很大程度上在《戰至巔峰》里體現出來了。
以《戰至巔峰》最精彩的賽事部分為例,裁判與解說是比賽中的兩個關鍵位置,前者代表著公平,這是賽事的基準線;后者像是“傳聲筒”,讓比賽通俗易懂地傳達給觀眾。這就要求他們需要更為了解每場賽事及參賽選手的情況,因此比賽正式開始前,他們就已進入“備戰”狀態。
KPL人氣裁判景琪琛,2017年入行至今共執裁了近八百場比賽。此次在節目里,他主要擔任淘汰賽環節INTO一戰隊與NoCandy戰隊的隨隊裁判。由于電競賽事的特殊性,大到網絡與設備,小到音量、座椅的舒適度,都需要裁判花費三到七天的時間去不斷測試,這些繁復的工作已經成為他“肌肉記憶”的一部分。
回憶《戰至巔峰》錄制前的場景,景琪琛告訴「深響」:在比賽開始前,節目組就提前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到了他這一環節,準備工作被縮短到兩個小時,做好最終的設備調試確認。
《戰至巔峰》中的景琪琛(右一)
相比起裁判,解說的準備工作則相對要更復雜一些。
KPL官方解說天云參與了《戰至巔峰》節目第四期、第五期淘汰賽的解說工作。據天云透露,節目組在錄制前整理了一個“解說手冊”,里面包含了電競新人的個人信息、王者段位以及比賽勝負情況,這能夠幫助解說做好結果預判。如果是官方賽事,這些都需要自己準備,還要了解游戲版本的變化,包括英雄的加強削弱、兵線野區的改動,并記錄到在線文檔里持續更新。
不過,即便是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比賽總會碰上意料之外的狀況。
在《戰至巔峰》第五期節目中,由INTO1六位成員組成的INTO一戰隊與由黃明昊帶領的0829戰隊進行了一場BO3交鋒。兩支戰隊在廝殺時反轉、反轉再反轉的名場面成了節目的高光時刻之一。這場賽事的緊張感天云仍記憶猶新:“當時對勝負的預估,包括解說的判斷,都是0829戰隊要贏了,但結果是INTO一戰隊的劉彰用廉頗守住了水晶、贏下了比賽”。
在天云看來,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誰會勝利,這種不確定性和“乾坤未定”的刺激感,正是電競的魅力所在。而這種不確定性也為解說工作增添了“純即興”的要求,“儲備只是工作習慣,很多事情是準備不了的。”
KPL官方解說天云與瓶子
站在比賽場上的景琪琛,也需要時刻精神緊繃地注意游戲的卡頓、網絡是否延遲,大多數情況下,裁判更像是“技術服務人員”。“網絡是你花再多的精力、再高級的設備也不能百分百保證不出現問題”,景琪琛提到,一旦選手的設備出現問題,必將影響團隊的表現。
幸運的是,《戰至巔峰》在賽事錄制期間并未出現故障情況,“這是裁判最期盼的事情了,因為下班時間是根據當天比賽的持續時長而定的”,景琪琛笑稱。
即便賽事落幕,裁判、解說的工作并沒有結束,也會與電競選手一樣,根據比賽情況做復盤,回看比賽、回聽解說、觀看彈幕,并從中總結問題,在下一次比賽時做更好的提升。
從錄制前的準備到比賽后的復盤,裁判、解說作為賽事的關鍵工種需要站好每一班崗,不能疏忽每一個細節。此外,節目里還展現了賽事之外的領隊、教練、心理咨詢師等責任重大但隱于聚光燈后的工種,他們的存在也讓代表成功的鮮花、掌聲更有意義和價值。
高保真還原電競生態
《戰至巔峰》的另一個鮮明特征在于“真實”。《戰至巔峰》制片人、騰訊視頻節目內容制作部、七盎司工作室負責人白洪羽曾表示:“我們希望能在保證節目綜藝敘事的前提下,以高保真的狀態去呈現電競本身。”
「高保真」,一方面體現在賽事設置上。據了解,在開拍之前,節目組花了三個月的時間進入到王者榮耀頂級俱樂部中與專業電競教練、電競選手以及相關電競從業人員進行深入交流,并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制定適合綜藝的賽制;此外,電競俱樂部提供的訓練服、訓練場地,與官方賽事一比一復刻的比賽環境,都能感受到《戰至巔峰》對電競行業的最大程度還原。
另一方面體現在電競新人的刻畫上。30位電競新人中,有實力顯著的“中路萬花筒”楊冪、“野王”黃明昊,也有“王者小白”,比如王琳、INTO1-劉彰、張藝凡等人,他們被放置到專業的賽事環境中,經歷一層層的去水、淘汰、成長,角逐出最強的冠軍戰隊。
而這也對應著電競行業嚴苛的真實生態,去掉光環和濾鏡的電競生活,是艱苦的。按照18歲上場打比賽計算,18歲到22歲是電競選手的黃金年齡,這比傳統體育賽事的運動員的職業周期更短、競爭也更為激烈。
四年的黃金年齡分配給正式打比賽的時間少之又少,更多的時間都被訓練所填滿。節目中,南京Hero久競電競選手無畏在與宋祖兒談話時提到:“一年四季,你有八個月在不停地訓練,上場就五、六個小時左右,然后再接著訓練。”南京Hero久競被稱為“KPL鐵軍”,選手每天早上八九點起床跑步、做操,然后閉關訓練直到天黑,在選手休息前還會收回手機,以此保證他們的睡眠時間。
一旦過了黃金年齡,或者實力難以跟上訓練強度,那電競選手面臨的就是淘汰。天云以她觀察到的武漢eStarPro俱樂部為例,線上比賽期間,一隊選手在打比賽,隔壁房間就是二隊在訓練,一旦比賽輸掉,一隊選手出門看到的,就是三五個能夠隨時代替他們首發的同位置隊員在旁邊“等待上崗”。
在裁判景琪琛看來,電競選手之間的競爭就像是一群天賦卓越的選手在比拼后天努力的程度,一旦落后一分,天賦選手也只能“出局”。而淘汰的比例相當殘酷,KPL電競選手每三個月換掉一批,每屆淘汰30%。
南京Hero久競軍訓式管理
當然,電競作為備受年輕人關注的新興體育賽事,在實力為王的殘酷與真實背后,令人熱血沸騰的逆襲故事、團魂至上的拼搏精神也在時刻上演。
今年52歲的王琳是《戰至巔峰》里年紀最大的,同時又是成長最快的電競新人之一。天云對「深響」回憶道:“當時補看比賽物料時,不看ID的話會覺得就是一個剛剛上手的游戲小白,很多機制、英雄技能,都沒有搞明白。”但隨著賽程的推進,王琳的英雄池以及技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以王琳為代表的具體、生動的個體成長,是另一種程度上對電競精神的刻畫,這也讓屏幕前的觀眾更加代入地產生了心理投射。
《戰至巔峰》王琳
個體的努力和成長之外,觀眾還能在節目中感受到“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的團隊力量。比如0829戰隊前兩次對陣INTO一戰隊都以失敗告終,但他們并沒有氣餒,整個團隊除了必須完成的工作之外,剩余的時間不是吃飯、睡覺就是在拼命練習。到了半決賽中,0829再次對陣INTO一戰隊,在激烈的BO5對決中1:1戰平的情況下連贏兩局,最終搶到了總決賽的入場券。
《戰至巔峰》展現出了電競光鮮亮麗背后的殘酷現實,也傳達出了榮辱與共、團結熱血的團隊力量,這都更接近于真實的電競生態。
電競綜藝的價值
電競之殘酷、之熱血,《戰至巔峰》努力做了高保真還原。而跳出節目來看,這檔綜藝更像是大眾與電競行業之間溝通的橋梁——以《王者榮耀》這一“國民性IP”為切入口,以綜藝為媒介載體,讓更多人去了解電競行業的發展與現狀。
如今電子競技的產業收入和觀眾規模都已進入了新的階段。《2022年1-6月中國電子競技產業報告》提到,2022年1至6月,中國電子競技產業收入為764.97億元,中國電子競技用戶規模為4.87億人,電競在國內的關注度已超過足球、籃球。
行業能否蓬勃發展、長遠發展,商業價值是驅動力,也是關鍵的衡量指標。
超競互娛集團首席執行官、EDG總裁吳歷華曾回憶道,早在2015年的時候,電競行業合作最密切的屬游戲相關的硬件廠商,俱樂部曾嘗試去找如耐克等傳統體育贊助商,但對此前從未涉足的電競行業,諸多品牌仍持保守看法。
隨著電競入亞,其自身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散,無論是賽事贊助商,還是俱樂部合作伙伴,都逐漸走向多元化。電競大生意曾統計過2021年LPL賽季期間,17支戰隊共有68家合作伙伴,LPL聯盟賽事的贊助商也從1家到15家;今年KPL春季賽期間,達成合作的頭部品牌數量也超過去年同期,合作品牌既有PUMA、iQOO、清揚、六福珠寶等老朋友,也加入了拼多多、萬豪酒店等頭部品牌,涵蓋范圍橫跨服裝、3C數碼、日化、珠寶、飾品飲料、汽車、酒店地產等多個領域。
而據騰訊電競發布的《2022年亞洲電競運動行業發展報告》,2022年全球電競賽事營收規模預計達13.84億美元,其中8.37億美元的收入將來自贊助,占整個電競賽事營收的60%。
圖源:報告截圖
在贊助之外,電競也在通過與影劇綜聯動,提升認知度和商業價值。
比如在劇集層面,《你是我的榮耀》《親愛的熱愛的》等電競劇集的涌現,就讓電競實現在非玩家群體中的擴圈,進一步拓展電競的輻射范圍。
無論是電競劇還是電競綜藝,頭部內容在影響力和商業價值上更能發揮出“虹吸”效應。去年暑期檔爆款劇《你是我的榮耀》植入的品牌數量達到22家;《戰至巔峰》在招商期間就吸引到諸多感興趣的頭部廣告主,包括realme真我手機、比心App、雀巢咖啡等。而在今年正式播出之后,《戰至巔峰》通過其高曝光、廣范圍影響力,為廣告主們帶來了頭部電競綜藝所能夠提供的足量商業價值。在第一季取得亮眼表現的當下,還有大量廠商希望入局未來有可能出現的《戰至巔峰》第二季或是其他電競綜藝節目。
電競內容在播出后也對電競俱樂部、電競行業實現了反哺作用。在“電競入亞”的大背景下,《戰至巔峰》所呈現出的電競行業真實樣貌,以及熱血迸發的電競精神,足以改變社會上更多的人對于電競行業的看法,并進一步地為電競行業帶來商業增值。如在節目中登場的重慶狼隊(原重慶QGhappy)在近日新增了包括節目贊助商realme真我手機在內的多家品牌合作,商業價值進一步取得提升。
總的來看,無論是站在臺前的電競選手、電競解說,還是默默耕耘的幕后工作人員,他們熱愛、尊重電競的初心都是一樣的。《戰至巔峰》以電競新人、電競幕后從業者的第一視角,為我們展現了電競的魅力與殘酷,除此之外,也讓更多觀眾用客觀的態度,重新認識電競整個行業的發展、變化。
《戰至巔峰》只是一個開始,隨著電競產業的蓬勃發展,更多的電競跨界內容正在醞釀。
今日中金網關于電競的黃金年齡(職業電競的黃金年齡)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