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金頭條 >

買黃金首飾有加工費嗎(買黃金首飾有加工費嗎知乎)

中金網今日介紹"中國二戰損失的黃金(二戰后美國黃金為什減少)",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中國二戰損失的黃金(二戰后美國黃金為什減少)對您幫助。

中國二戰損失的黃金(二戰后美國黃金為什減少)

1931年至1945年我國經歷了極其艱難的14年抗戰,抗戰的勝利是我國團結一心,抵抗外敵的的見證,是我國人民在民族解放戰爭中取得的一次完全性的勝利,洗刷了百年恥辱。

但即使過去了70多年,日本侵華依舊是中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傷痛,給中國帶來的經濟損失非常巨大,日本人究竟欠了中國多少錢,又是通過何種方式掠奪中國的財富呢?

日本侵華

日本侵華的原因

日本位于太平洋上,四面環海,是一個島國,島上多火山,陸地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僅僅相當于我國的一個省,本土資源匱乏,限制了日本的發展,為了取得更好的發展只能依靠掠奪他國資源。

而且日本島處于太平洋地震帶,多火山地震災害,這也給日本人造成了慘重的損失,他們迫切于尋求適合居住又安全的大陸。

另外,日本作為資本主義國家,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波及到了日本,國內的矛盾不斷激化,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決將會造成社會的動蕩,為了轉嫁危機,日本決定發動戰爭來拉動工業發展,解決就業問題,并且如果作為戰勝國還將會獲得巨額賠款用于發展國內經濟。

日本作為中國的海上鄰國,對中國有著很多了解,在古代的時候,中國有著完善的政治制度,尤其在盛唐時期,達到了萬國來朝的輝煌,是極其強大的存在。

圖:唐朝時期,日本遣唐使

所以日本極其向往中國,想要學習中國的政治文化。他們的許多政治制度與文化制度都是沿用我國的,甚至有些原封不動的照搬。而且中國地大物博,各種資源不計其數,日本自然是垂涎已久。

最初之時,日本的實力還不足以與中國相比,他們只能覬覦,而不能付諸行動。

但是隨著世界的發展,日本抓住了明治維新的機會進行全面改革,工業、經濟發展成亞洲第一,而中國卻一直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在日本的工業發展到可以生產出坦克、飛機等先進重武器時,中國卻不愿意接受新的制度、新的技術,在不斷地后退。

而隨著中國在西方列強的炮火下被轟開閉關鎖國的大門,日本也逐漸蠢蠢欲動起來。

圖:甲午海戰

第一次侵華戰爭

日本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對中國發動戰爭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這場戰爭中,北洋水師不幸全軍覆沒,清政府戰敗,只能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清政府賠款2.3億兩白銀給日本,再之后,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再次戰敗,簽訂了《辛丑條約》,日本作為聯軍之一,向中國索賠高達3557.7萬兩白銀。

除此之外,日本在戰爭期間不斷劫掠銀兩和物資。據史料記載,日軍在天津搶奪23萬余兩白銀,在通州劫掠12.9萬兩白銀,在北京除了搶走367萬余兩白銀,還從戶部搶走數以萬計的綾羅綢緞,內務府搶走所有的倉米。

而在從天津至北京一路,日軍更是濫殺平民、燒毀無數建筑,包括不少的名勝古跡,他們的行為可謂是罄竹難書。

圖:八國聯軍合影

第二次侵華戰爭

自甲午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日本對中國的富有有了更深的認識,此后更是派遣專業人員開始對中國各類礦產資源做了極其深入的調查勘測,據悉,日本當初對中國的地質地貌的了解相當細致,至今為止,仍保存有7萬份地圖,超6000檔的地質資料。

除了礦產資源,日本還曾派遣日本的大公司三菱、三井等以“學術交流、搞研究”的名義,將中國各級政府與各大豪商富賈的財富進行詳細的調查。如此細致的記載,為后來日本全面侵華后,對中國資源和財富的掠奪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東北三省,此后日軍在占領區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

在東北攻破的第二天,日軍將東三省的銀行洗劫一空,資金高達1.4億,更有數不清的礦產資源,鋼錠316萬噸,生鐵450萬噸,煤炭3110萬噸,液化煤177萬噸,揮發油174萬噸,鋁礦3萬噸,幾乎每一項都是一個天文數字,而這僅僅是戰爭的開始。

1937年,日軍在華北地區制造了“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其后,中國的損失更是慘重。

據不完全統計,1931年至1945年,日本僅僅從東北地區,便掠奪了2.23億噸煤礦、1100萬噸生鐵、580萬噸鋼材以及1.4億立方米的木材。

而在華北地區,日本掠奪了1億兩千萬噸煤炭,450萬噸鐵礦石,3000萬噸鋁釩土,21.2367萬噸鎢、錳、金礦等稀有金礦,2000余萬噸棉花。而在當時,除了東北和華北,幾乎全國三分之二的國土落入日本之手。

除了生搶之外,日本還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實現其“以戰養戰”的政策。自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先后在東北、北平、上海、南京發行新式鈔票。

通過這種方式,極力打擊了中國政府發行的法幣,引起中國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在日軍的武力強迫下,國民不得不以低值將法幣兌換成新式鈔票,而日軍再將手中購換的法幣到國統區兌換外匯,以從中的獲利購買軍需,維持戰爭。

此外,日軍還利用當地金融機構販賣鴉片,不但掠奪了中國的財富,還導致了中國人民身體的衰弱,無力承擔勞動,更沒有體力對日本實施反擊。

日本侵華戰爭

侵華戰爭中國的損失總計

日軍兩次侵華戰爭,給中國造成的損失自然不僅僅是礦產資源以及財產的搶奪,更不僅僅是上述的一小部分數字就能夠概述的。

日本最直觀的財產搶劫是21000噸黃金,僅僅在南京,日軍便搜刮了近乎四分之一的黃金。

在南京被占領后,日軍特意派遣憲兵隊在城內調查,他們用炸藥轟炸銀行的庫房、抄家富商地主,搶劫他們的黃金、珠寶等值錢物品,甚至有傳言在富商被殺后,他們甚至沒有放過他的尸體,將金牙敲下來帶走,在南京,他們搜刮到的黃金高達6000噸。

糧食是戰爭中最重要的戰略物資,日軍從我國搶奪的糧食超過8億噸,我國的糧食主產地幾乎都曾被日軍光顧過,大大小的糧倉甚至是老百姓家中,尤其是日軍駐扎的城市的周圍村莊,幾乎都曾被日軍搜刮。

圖:七七事變時在盧溝橋頭防御工事內的中國士兵

自盧溝橋事變后,日軍在天津不僅搶占了92.17萬畝良田,并且通過成立的天津米谷統制會從天津掠奪了大量糧食。

日軍在二戰期間的糧食供應,幾乎都是從中國得到的,他們將搶到的糧食一部分用作中國戰場,而另一部分由船運回日本,為亞洲、歐洲的戰線提供軍糧供應。

在抗戰期間,日軍的軍事設備與中國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不說機槍、彈藥,就是坦克、炮彈等都供其隨意揮霍,但是制造如此多先進的武器裝備需要大量的原材料。

因此他們在中國派兵占領礦山,抓中國的壯勞力替他們開采了數量驚人的礦產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從中國掠奪了約6.4億噸的煤炭,4.9億噸的銅礦,2億噸的稀土,1.5噸的高嶺土,7億立方米的木材。

而這些,自中國運往日本,經工廠加工后,變成各種戰爭物資,供應日本的侵略擴張。

除了原材料以外,日本還以軍事管理的方式,霸占了中國的工廠、企業,掠奪其中的機器設備和物資。日軍入侵無錫后,城內的商店、沙廠、鐵廠等的設備與產品均被搶掠一空。

在北京,華商電燈公司、石景山煉鐵廠、長辛店機車修理廠、清源制泥廠等企業也均被日本霸占,華北各地的鐵路設施,也均被占為己有。

中國歷經5000多年,歷史遺跡與歷代文物無數,同時又極其珍貴,日軍侵華期間,不但搜刮占領地政府機關、民間家庭、古寺廟宇中無數的文物,而且專門組織盜墓,在墓地中挖掘金銀器、古籍、字畫、碑帖等。

據不完全統計,僅官方就有1879箱、360萬件文化財產被掠奪,民間甚至是暗中盜墓丟失的文物更是無從計量。

至今為止,在日本1000多座博物館中,就有200多萬件中國丟失的文物。不僅如此,日軍帶不走的大件文物或者名勝古跡,都湮沒在了日軍的炮火中。有人保守估計,侵華戰爭讓中國損失高達5000億美元。

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最讓我們無法原諒的罪行便是在中國進行的大肆屠殺,戰爭不僅導致了中國官兵的大量傷亡,無辜的人民也慘遭毒手,他們制造了數萬起屠殺中國貧民的血案,僅南京大屠殺就有30萬無辜民眾被屠殺。

日軍還制造了細菌戰、毒氣戰等殘忍的手段殺害中國軍民,甚至是襁褓中的嬰兒都不曾放過,日軍幾乎用盡了能夠想象出的殘忍手段。

結語

日軍侵華戰爭至今已過去多年,但他們所帶來的傷害是中國人民心中的恥辱,是中國人民無法忘記的傷痛,我們為此付出了無比慘痛的代價。

如今的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付出了生命換來的,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我們要學會居安思危,勿忘國恥,銘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今日中金網關于中國二戰損失的黃金(二戰后美國黃金為什減少)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