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金頭條 >

黃金晴大米(濮科園黃金晴大米)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晴大米(濮科園黃金晴大米)",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晴大米(濮科園黃金晴大米)對您幫助。

黃金晴大米(濮科園黃金晴大米)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宋紅勝實習生金萍通訊員賀洪強孫海洋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樣古詩中描述的場景,在原陽縣的一處種植基地成了現實。

8月22日,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來到原陽縣柳園美達農牧稻米種植基地,眼前所見的,是綠油油的稻田;耳畔響起的,是一陣陣的蛙聲。

“通過稻蛙共養,農田不打任何除蟲藥,不僅食品安全有把握,也保護了生態環境。”原陽縣美達農牧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熊云萍說,青蛙捕食稻田里的昆蟲,排出的糞便成了稻田的養料。這樣種出的水稻,綠色天然、營養有機,具有多維富硒的特點,市場價可達19元每斤,且年年供不應求。

早在2017年6月份,熊云萍就開始了生態種養的探索實踐。為了提升稻蛙種養的技術,她多次前往全國各地,考察、咨詢稻蛙共養的技術經驗。2019年,她從湖北孝感引進了500斤的青蛙種苗,擴大養殖規模、完善養殖技術。

在當地政府、農業、水利、電力等部門的支持下,如今,該合作社養蛙的水平已經有了質的提升,種植水稻面積達1070畝。從蛙種到蛙池,從溝渠到溫室,形成了原陽縣稻米產業一大亮點。該合作社正不斷打造完善“鷺鱔稻香”大米品牌,以此搭建出從田間到餐桌的“生態綠色直供通道”。

“稻田共養的青蛙口感好,提煉的蛙油是高檔化妝品的原料,集藥用、滋補、美容于一體,經濟價值高。”熊云萍說,該合作社目前發展稻蛙共養500畝,每畝可產青蛙近500斤,凈利潤達350萬。他們正計劃在3年內擴大稻蛙共養規模達到3000畝,繼續探索原陽稻蛙共養新模式。

黃河萬里長,好米在原陽。位于北緯34度黃金米源帶的原陽縣,水稻種植歷史悠久。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狹長的黃河鹽堿洼地,賦予了“黃金晴”大米高蛋白質、高氨基酸、低脂肪、弱堿性等4大特性,成就了其“中國第一米”的殊榮。

在“黃金晴”的主產區——原陽縣太平鎮水牛趙村,以生態開發為宗旨,將農田打造成了集種植、養殖、餐飲、垂釣、鄉村風情等于一體的“水牛稻生態農業觀光基地”;與水牛趙村相鄰的菜吳村,則采取“稻鰍(蝦)生態共作”立體種養模式,改變了農民的種植傳統和習慣,改善了生態又增加了農民收入,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晴大米(濮科園黃金晴大米)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