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2-11-16 14:05:40
中金網今日介紹"深圳金道黃金(深圳黃金)",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深圳金道黃金(深圳黃金)對您幫助。
中山將堅定不移推進城市環灣布局向東發展,集中優勢資源連片打造翠亨新區、火炬開發區、岐江新城三個核心平臺。圖為正在建設中的深中通道。南方日報記者葉志文攝
■編者按
10月20日,中山市委第十四屆九次全會召開。距離第十四屆八次全會發出“堅定扛起重振虎威的歷史使命”之后,時隔九個月,中山再一次喊出“以鐵的意志再造產業新中山”的口號。如果說年初的全會喊出了“決心干”的“虎嘯”,這一次全會則明確了“怎么干”的“虎勢”。本期《中山觀察》將聚焦深中同城、產業重塑、有效投資幾大重點,從全會看中山推動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敬請關注!
10月20日,中山市委第十四屆九次全會召開,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堅定不移加快重塑中山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據統計,在全會報告中,深圳成為被提及最多的城市,共出現12次。“深中”一詞也被提及6次。此外,報告還特別提到,“進一步優化要素資源、產業項目、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深中一體化銜接、同城化發展”。
在伶仃洋對岸,深圳剛剛舉行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雙區”建設大背景下,與深圳隔海相望的中山,有著許多期待。
從此次全會釋放的信號來看,重大平臺建設被提到“頭號工程”的高度。全會報告提出,中山要以重大平臺建設為突破口,著力打造承接深圳“黃金資源”的“金飯碗”。這是中山做實深中擴展走廊的進一步行動。
深中故事醞釀已久
深圳與中山的故事實際上很早就已著筆。
關于深中通道的期盼最早始于1998年,中山市規劃局出于珠三角地區東西交往不暢的考慮,提出建設一條跨江直接通道,當時,深圳也在有類似想法,很早就被提上議程。
直到2008年,國務院頒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深中通道確定為其中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也就是在這一年,深中通道開展工程可行性研究。
梳理近年來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發現,從2009年起,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出現“深中通道”。在此后幾年的表述里,深圳未作為單獨條文出現,更多以城市群形式被提及。如2010年、2011年的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分別表述為“在環珠江口區域合作中爭取主動,積極承接港澳穗深輻射”“加強與穗深港澳在技術、金融、物流、創意、人才、服務外包等領域合作,積極與環珠三角經濟帶合作發展”等。
深中通道進入實質建設階段后,深圳在中山的規劃藍圖中占據越來越多的分量。例如,2019年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圳被單列出條目,具體表述為“加強與深圳對接,在科技創新、交通建設等領域,謀劃推進一批重點合作事項。”今年5月中山市兩會上,進一步出現“大力建設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的提法。
在10月20日的中山市委第十四屆九次全會上,中山提出更全面與深入對接目標。全會提出:“進一步優化要素資源、產業項目、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深中一體化銜接、同城化發展”。
梳理具體舉措,包括“全面對接深圳西協戰略。堅定不移推進城市環灣布局向東發展,集中優勢資源連片打造翠亨新區、火炬開發區、岐江新城三個核心平臺,構建深中產業拓展走廊核心區,全力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承接深圳制造業產業梯度轉移”等。
從接受輻射,到同城化、一體化,這其中不僅是表述之變,也是思路之變、動向之變,更是行動方向。
樞紐東移重塑區域功能
自深中通道主體工程動工以來,中山圍繞打造珠江西岸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目標的道路規劃和規劃調整一直在推進。梳理近年來的中山交通工程動態,可以發現又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樞紐“東移”——走近深圳。
港口的東移。中山港從火炬開發區的橫門水道向東部伶仃洋靠攏。待馬鞍島新客運碼頭投用后,“水上深中通道”的通航時間將從45分鐘壓縮至25分鐘。
公交的東延。中山公交接駁開始密集往東部片區開拓,中山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深中通道建成后,還將謀劃開通中山至深圳跨市公交線路。
軌道的接駁。中山積極謀劃與珠江東岸城市的軌道交通對接,深茂鐵路將在中山北站、橫欄站設立站點,與城區中山站遙相呼應,成為另一重要客運樞紐。
可以發現,以深中通道為代表的跨海大交通項目,極大加速了珠江東、西兩岸交通路網工程進度。中山在東部片區布局交通樞紐和重要節點,也是對這一趨勢的積極呼應。隨著深中通道的建設,讓處于珠江口“A”字形中間位置的兩個城市距離日漸拉近,一個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中山如何打造若干優勢突出、承載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承接平臺,吸引深圳高端產業、優質項目等向承接平臺加速集中,促進產業轉移精準化、產業承接集聚化、園區建設專業化?
一個明顯的信號是,中山已將東部沿海片區與中心城區一體規劃建設,從市級層面通盤考慮東部沿海片區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提出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灣區頂尖的現代化濱海新城。
當前,落戶翠亨新區、總投資14.6億元的深圳醫療器械科技園,是中山積極對接深圳醫療健康產業的重要平臺,進一步夯實了中山健康醫藥產業的基礎,推動深中兩地醫療器械協同發展。
深圳、中山兩地合作打造的中深科技創新產業園,預計今年11月在翠亨新區動工,項目總投資約27.1億元,重點打造高端創新、功能完善的智慧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未來將建設為灣區標志性產業園、示范園。
思想破冰引領行動突圍
機遇固然振奮人心,但虹吸效應同樣值得中山重視。
中山毗鄰珠海、深圳兩大特區,周邊有五大機場、四大深水港、三大自貿片區環繞。這既是中山良好的區位優勢,也是其面臨激烈競爭的體現。在重大歷史機遇面前,也有不少專家關注中山所面臨的挑戰。深中通道一橋飛架,在改寫東西兩岸資源流通速度的同時,如何避免淪為“過道經濟”也是中山不得不重視的議題。
打開向珠江東、西兩岸的對話關系,中山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需進一步強化。相對構建“交通通道”,打造促進創新要素流動的“戰略通道”涉及到更為復雜、多元的層面,這需要更有預見性、更積極主動、時間節點上更早謀劃。如此,“深中同城”才具備更充分的說服力。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認為,對于深中通道,中山肯定占有區位優勢的,但如果此時的中山以“樂享其成”的態度面對,而非鉚足勁去準備,中山可能反而錯過了“這趟發展的快車”。
10月20日召開的中山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提出,夯實東部環灣創新發展帶,全面對接深圳“西協”戰略、構建深中產業拓展走廊核心區,全面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珠西)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會議也提出,重大平臺是中山參與灣區競爭的“勝負手”,要著眼深中一體化,推動重大平臺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打造承接“黃金資源”的“金飯碗”。
全會報告中提出,實施重大平臺“頭號工程”,從2021年開始集中力量開展“重大平臺建設三年行動”,加快推進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岐江新城三個核心平臺開發建設,穩步推進四個萬畝級產業平臺前期工作,努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重大平臺的樣板。
如今,處于關鍵之時的中山,亟需再次對標與拾起對岸深圳的特區精神。正如這次中山市委全會所表述的,灣區時代,百舸爭流,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必須胸懷全局、善觀大勢,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找準發展路徑,借勢借力“雙區驅動”,全方位加強與深圳融合發展,以思想破冰引領行動突圍。
南方日報記者吳帆曾艷春羅麗娟
【來源:東莞日報社i東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今日中金網關于深圳金道黃金(深圳黃金)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