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3-04-10 16:56:03
中金網今日介紹"生乏黃金枉圖畫(生乏黃金枉圖畫,猜出3個準確數字)",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生乏黃金枉圖畫(生乏黃金枉圖畫,猜出3個準確數字)對您幫助。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這是李白為王昭君寫的詩,在無數詞藻華麗歌功頌德的詩篇中顯得尤為與眾不同,然而這才是和親公主遠嫁邊塞后的真實生活寫照。
王昭君本是漢宮的宮女,為了大漢與匈奴之間的和平自請出塞,成就了一段歷史佳話。
而在歷史上,還有許多真正身份的公主,被皇帝作為一枚邦交符號送去邊緣部落和親,最終備受折磨,香消玉殞。
備受寵愛的公主
和碩端靜公主是康熙皇帝的第五個女兒,她是布貴人兆佳氏的女兒。
康熙為了平衡朝中勢力,妻子大多出身尊貴,兆佳氏卻出身平平,父親只是一個小小的參領,兆佳氏能夠在在后宮中站穩腳跟全憑康熙的寵愛。
因為寵愛兆佳氏,康熙對和兆佳氏生的女兒也愛屋及烏,況且和碩端靜公主小時候生得十分玲瓏可愛,還很聰明,無論是詩歌詞賦還是馬上功夫都有涉獵,和碩端靜公主一度是康熙的掌上明珠。
只是自古皇帝大多薄情,比起成為一個寵愛女兒的父親,顯然成為一個鐵面無私的君王更重要。
在和碩端靜公主十六歲那年,她得到了皇帝欽賜的封號,同時也被康熙親自挑選了一位聯姻對象。
喀喇沁部是蒙古各個部落中最鄰近北京城的一個。如果追溯歷史的話,從順治時代開始,喀喇沁部就跟隨清王室并肩作戰,攜手打天下。
無論是在多爾袞入關的時候,還是平定三藩之亂之中都可以看到喀喇沁部的身影。
在康熙十四年,三藩之亂對清王朝不利之時,蒙古的一個部落曾經盛情邀請喀喇沁部一同謀反,滅掉清王朝。
這個提議被喀喇沁部的人嚴詞拒絕了。非但如此,他們還立刻上報給了康熙,讓康熙得以準備充足,迅速平定戰亂。
在康熙眼中,喀喇沁部忠心耿耿,又離京師近,和碩端靜公主嫁過去一定很受喀喇沁部人的尊敬和愛戴。
而自己將心愛的女兒賜婚給喀喇沁部,也表達了自己對喀喇沁部的重視和親近,這是一個有利雙方的好決定。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將和碩端靜公主賜婚給喀喇沁部杜棱郡王的二兒子噶爾藏。
剛剛得到封號沒多久的和碩端靜公主,就帶著無數車嫁妝踏上了陌生而遙遠的路途。
康熙還為公主夫婦修建了一座嶄新的駙馬府,這是他能給和碩端靜公主最后的寵愛了,從此以后山高水長,邊塞的風沙都需要公主自己一個人去抵御。
在陪嫁的物品里,從金銀財寶、綾羅綢緞到管家仆役,康熙的安排事無巨細,甚至還有一株嬌艷的牡丹。
一直以來,中國貴族都認為牡丹花開富貴,是吉祥的兆頭,康熙希望離開自己的懷抱,端靜公主能在丈夫的保護下度過無憂無慮的幸福一生。
只是世事難料,就算康熙也有不能如愿的時候。
香消玉殞的公主
喀喇沁部對康熙一直忠心耿耿,康熙對把女兒嫁去那里十分放心。
只是隨著時間的流轉,當年的忠心竟然消磨在了利益斗爭中。而最開始被當作掌上明珠的公主,也成為了這場利益斗爭的犧牲品。
喀喇沁曾向康熙貢獻出大片的土地,讓康熙建造牧場和山莊,在一次一次的貢獻中,身為郡王兒子的噶爾臧日益不滿,他認為這是康熙對自己部落的剝削和吞并。
因為康熙十分寵愛和碩端靜公主,公主曾經幾次回到京城探望父親,這是其他任何公主都未得到過的待遇。
這本是康熙對公主的恩賜,卻讓本就處于怨憤中的噶爾臧心生疑竇。
公主是不是皇帝派來監視喀喇沁部落的?公主回京城是不是就是為了向皇上打小報告?當一個人心生疑慮的時候,即使是恩賜也會被認為是居心叵測。
噶爾臧本就對公主沒有太多感情,如今愈發懷疑和憎惡她了。一次,噶爾臧和公主產生了激烈的沖突,居然對公主動手,一腳踢死了她。
康熙得知此事后大為震撼,憤怒之余決定絕不輕饒他。
但是,因為兩族依然維持著邦交的關系,貿然懲罰絕對會挑起事端,這是康熙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康熙引而不發,收集合理的罪證,次年命侍衛內大臣以雷霆手段將噶爾臧抓回北京,以他霸占他人之妻、克扣公主治喪銀兩等罪名將他囚禁了起來。
在公主的故鄉,噶爾臧被囚禁至死。
康熙大仇得報,又沒有破壞兩族關系,耽誤了國事,已經算得上是一位優秀的君王和一個合格的父親了。
只是,斯人已逝,芳魂難追,康熙每每想起曾承歡膝下的乖巧女兒時,心中依然會痛的吧。
身負使命的公主
在大清王朝二百余年的歷史中,從康熙、雍正到乾隆治下的這一百三十四年被稱為大清最輝煌的時光。
經過這三位皇帝的不懈努力,國力達到了當時封建王朝的巔峰時期,百姓衣食無憂,國家昌盛繁榮,史稱“康乾盛世”。
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康乾盛世得以實現,同這個時代每一個人的努力都有關,他們像是封建王朝這個巨大機器上大大小小的螺絲釘,兢兢業業地讓它自如運轉。
而在螺絲釘之下,無數和親公主如同看不見的絲線一樣連結著這臺機器,她們藏在陰影中,承受著更為艱難的人生,她們偶爾被拿來歌頌,除此以外從不被提起,她們只是盛世華章的邊角料,卻又是這盛世必不可缺的紐帶。
在整個清王朝二百多年的光陰里,有將近六百位公主被指派婚事,進行滿蒙聯姻。她們或自愿、或被逼迫,脫下了華服,放棄了錦衣玉食的生活,遠離了骨肉親人,走向了環境惡劣、無依無靠的邊塞。
即使是在國力最鼎盛的康熙時期,依然有公主嫁到邊塞的各個部落,和碩端靜公主作為康熙最喜愛的女兒也沒能逃脫這個命運,甚至慘死異鄉。
“滿蒙聯姻、公主下嫁”作為清王朝的三大外交國策之一,發揮著溝通中央同各個邊塞之間的關系。清王朝得以邊塞穩定、四海升平,除了歸功于驍勇善戰的將士,這些和親公主的作用也不可或缺。
只是,如果王朝的穩定要靠女人前赴后繼的犧牲來實現,這實在是一件可悲可嘆的事情。
今日中金網關于生乏黃金枉圖畫(生乏黃金枉圖畫,猜出3個準確數字)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