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金點評 >

眉山黃金峽(眉山黃金龍)

中金網今日介紹"眉山黃金峽(眉山黃金龍)",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眉山黃金峽(眉山黃金龍)對您幫助。

眉山黃金峽(眉山黃金龍)

眉山,四川省地級市,因峨眉山而得名。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眉山東鄰內江、自貢、資陽,南連樂山,西接雅安,北接成都;總體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全市總面積7134平方千米,下轄2區、4縣。眉山建政,始于南齊建武三年(496年),在犍為郡武陽縣南境建齊通左郡。南梁普通時期(520至527年),齊通左郡改稱齊通郡,建齊通縣郡,縣治同在一城。

眉山曾被中央電視臺紀錄片《一城一味》甄選為中國七大美食之城之一。眉山是著名的中國泡菜之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優質稻米之鄉、中國臍橙之鄉、中國竹編藝術之鄉,境內擁有國際旅游度假區峨眉半山七里坪。眉山市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眉山距成都60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50公里,距水路出川通道——成都港79公里,大約40分鐘車程。鐵路“三橫四縱”。

眉山市總體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境內山巒縱橫,丘陵起伏,河網密集。中部是寬闊的岷江河谷平原。洪雅縣境內的光冬冬山為全市最高峰,海拔3172米。南部山體高聳,地勢陡峻,溝谷發育多呈“V”形,地形切割破碎,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北部為低山、丘陵、平原地貌,地勢較緩平。

眉山市地處中低緯度,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岷江中游,全市以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為主。其特點是每年海陸季風交替更迭。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豐沛,雨熱同季,日照少,無霜期長。冬無嚴寒,霜雪少:夏無酷暑,是暴雨和其他強對流天氣頻發期;春季回暖早,降水少;秋季溫涼,多綿雨。多年平均氣溫16.8℃;7-8月最熱,月平均氣溫分別為25.7、25.6℃。

眉山市各類水利工程27887處;流經全市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共15條,其中岷江從北到南流經彭山、眉山、青神三縣,徑內流長99.26千米,青衣江從雅安經過全市洪雅縣流入樂山市的夾江縣,徑內流長58.82千米;全區養殖面積14.8萬畝,水品產量年達31050萬噸。全市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30萬千瓦,可開發130萬千瓦,已開發100.3萬千瓦以上:年發電量約31.3億千瓦小時。

眉山市境內有野生植物229科861屬2278種,其中苔蘚植物48科71屬149種,蕨類36科73屬155種,裸子植物7科14屬20種,被子植物138科703屬1954種。保護區內有珍稀瀕危植物32種,其中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玉龍蕨、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珙桐、光葉珙桐、銀杏、獨葉草7種;I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桫欏、小黑桫欏、扇蕨、油麥吊云杉、巴山榧樹、篦子三尖杉、連香樹等25種。

蘇洵墓,別名蘇墳山,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土地鄉公益村西。為蘇洵及夫人程氏、蘇軾原配夫人王弗的墓地。始建于宋代,清嘉慶年間進行過大修。舊志載:"蘇洵疾卒于治平三年(1066)戊申四月,享年五十有八,天子聞而哀之,特賜光祿寺丞,有司具載其喪歸于蜀。"歐陽修《蘇洵墓志銘》中有"蘇君,諱洵,字明允……葬于彭山之安鎮鄉可龍里。

東坡湖公園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市區東郊,與生態自然環境相結合,并集園林、建筑、雕刻、自然山水于一體,強調自然環境中的東坡文化內涵,是一個城市休閑公園。園內設有游泳池、兒童游樂場、假山、游船碼頭及休閑茶園等多種娛樂、休閑場所。景點設有功德石碑群雕、藝術廣場、沙灘戲水工、曲橋、廊橋及水榭平臺等多種不同特色的景觀系統。

大雅堂坐落于面積500畝的大雅堂公園內,占地面積60畝,其中核心區占地面積23畝,建筑面積3900平方米。內設一主殿和八大展廳。館內采用傳統現代多種展陳藝術手法展現杜甫的“詩”、黃庭堅的“書”、楊素的“義”,再現千年大雅堂詩書文化。

齊山雙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彭祖山風景區內,鑿于懸崖上,高與山齊,故稱齊山雙佛,又稱齊山大佛。據考證,齊山雙佛建造于唐開元年(公元713年),距今已一千多年歷史,設計和規模都屬國內罕見,為世界第一大雙佛,其中單個佛像也是世界第六大佛。

仁壽黑龍灘是一座人工湖泊,從成都來此非常方便,適合自駕游。景區內綠樹成蔭,可以沿著河邊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很是愜意。周圍有很多農家樂,是休閑放松的好地方。景區內有10處各具特色的景點:大壩、三大灣、蓬萊島、青龍嘴植物園、龍巖摩崖造像和石刻書畫、陳姑山、七星照月、八一群島,韓家壩、白果壩和雙燕子。

曾家大院又名曾家園,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柳江古鎮北面,始建于清朝年間的民居建筑。是洪雅縣至今唯一保存較為完好的家族莊園。從上空看曾家大院,是一個繁體的"壽"字。據考證,曾家大院由曾氏后裔曾藝澄于1927-1937年歷經10年建成,坐西向東,總建筑面積5402平方米,為"四院三戲臺"布局,有四個四合院,三個戲臺,院中有觀景臺、八字龍門、小姐樓、書房、石牌坊,還有牡丹園等

眉山青神中國竹藝城集竹生態園林,竹編生產、展銷、竹藝旅游觀光為一體,是"中國竹編藝術之鄉"的標志,也是國際竹藤組織指定的青神竹手工藝培訓基地,國家AA景區,是一個美麗而令人向往的地方。20世紀八十年代初,青神竹編老藝人胡志海、吳德全、羅華燦和年輕的竹編能手殷超、陳云華等人,在傳統竹編藝術的基礎上,又創新了用"坐標編織法"編織書畫藝術品和山水花鳥圖案。

黃金峽位于四川眉山市丹棱縣城西24公里仁興和王場鄉境內,坐落在總崗山麓,下起仁興鄉羅河橋,上至王場鄉繼承橋,峽長7.5公里,是以自然原始景觀為主的風景名勝區。自漢代起,就有眾多名僧云集黃金峽,早在西漢就修建了黃金廟,又名博濟廟。然后又修筑開通了黃金堰,造福于百姓。黃金峽兩岸壁立,其崖筆立陡峭直插云天,形成"一線天"。

牛角寨大佛在縣城北35公里的高家鎮鷹頭村牛角寨山上,龍泉山脈中段東側邊緣,海拔為760米。南北西群山連接,重巒疊嶂;東面平疇,俯視千里。近看鷹頭水庫,遠眺簡陽市三岔湖。寨上古柏蒼郁;寨東側崖壁依山鐫造彌勒佛胸像一尊,坐西向東,雙手齊胸合十,高為15.85米,寬達11米,在公元707年建成。

江口古鎮是四川省的30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位于彭山縣城東北,因其地處府河(錦江)、南河(武陽江)二河的交匯處,故名江口。江口因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是秦滅蜀時蜀王開明氏敗滅之處,是岑彭伐公孫述遇刺的地方;也是明末張獻忠與南明總兵楊展激戰的古戰場,民間至今仍流傳著張獻忠沉銀江口之說。

中巖寺始創于東晉,彰顯于唐、宋的古中巖,早期為著名佛教圣地,傳說是十六羅漢之第五羅漢諾巨那尊者的道場,其佛法弘大,古與峨眉山齊名。"巖壑勝景,不減峨山",有"先游中巖,后游峨山"之說。在諾巨那之前,中巖被稱為慈姥山。明代僧人園睿《中巖山碑記》說:"中巖在諾巨那開創之前,舊名玉泉巖,本為慈姥夫人顯跡之地。所以又稱慈姥山、慈姥巖或慈姥礬。

高廟古鎮位于四川洪雅縣西南,距縣城56公里,東臨峨眉山、南倚瓦屋山、西連玉屏山、北望川西平原,始建于明后期,因老街市最高處古有土地廟而得名,清代逐漸完善。境內銅、鐵、鉛、鋅、煤、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盛產雅連、天麻等中藥材。高廟古鎮座于一東北向山坡,山坡兩側為河谷,李河、張河從山間奔來,于坡底匯流于王沱。此為花溪河之源,故稱花溪源。

彭祖山,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山不高、臺階緩,滿山綠樹成蔭,修竹滴翠,據傳是商賢大夫彭祖故里和安葬地,有彭祖墓等景點。彭祖山風景區,是國內獨有、世界唯一以長壽養生為特色的文化旅游風景名勝區。景區沿府河、岷江岸邊,北起凈皇九股泉,南到縣城關刀山公園,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

瓦屋山是以開展森林旅游、游覽觀光、避署消夏、尋古攬勝、探險獵奇、科學考察等為主要內客的綜合性大型國家森林公園;自1993年3月被國家林業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以來,進一步加速了整個公園的開發進程。幾年來,陸續在玉屏山與瓦屋山兩個景區修建了玉屏森林度假村、瓦屋山金花橋、古佛坪、象耳山莊和光相山莊、瓦屋山大酒店等幾個旅游服務點,古佛坪至代國槽的景區公路等。

柳江古鎮建于南宋十年,距今800多年歷史,是四川十大古鎮之一。距成都150公里、瓦屋山50公里、峨眉山36公里。古鎮背靠峨眉、瓦屋仙山,侯家山、玉屏山拱衛左右,楊村河、花溪河擁鎮而過,向北流向美麗富饒的錦繡花溪壩。這里有川西風情吊腳樓、中西合璧曾家園、訪古尋悠水碼頭、親水臨河古棧道、百年民居匯老街,還有圣母山碑林、世界第一大睡觀音、108棵千年古樹等特色景觀。

三蘇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是北宋大文豪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的故居,元代改宅為祠。祠內保存有16處古建筑及木假山堂、古井、洗硯池等蘇家遺跡,收藏有數千件有關“三蘇”的文物文獻,陳列有“三蘇”家訓家風、生平成就、東坡書法碑林等,是國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蘇”紀念祠堂。

今日中金網關于眉山黃金峽(眉山黃金龍)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