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3-01-31 12:30:00
中金網今日介紹"薈華金店黃金手鐲圖片(薈華樓翡翠手鐲)",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薈華金店黃金手鐲圖片(薈華樓翡翠手鐲)對您幫助。
黃金飾品戴久了,款式過時了,“以舊換新”似乎是個好主意。近年來,不少黃金飾品商家都推出了以舊換新的活動。在普通消費者看來,“以舊換新”應該是等重交換,最多加點手續費。然而家住大連金州新區的蓋先生卻遇到了一件鬧心事:蓋先生的妻子帶著一個35克重的金手鐲,到萃華金店安盛店換了一大一小兩只金手鐲。回家一稱重,發現居然只有22克重。那13克黃金在何處損耗了呢?商家對此的解釋是:兩只換新的金手鐲中,一只是按重量計算。另一只則是定價商品,并非按克重計算價格。而且在以舊換新之前,工作人員已經向消費者解釋清楚了活動細則。
市民蓋先生的妻子有個金鐲子,挺沉,35克。不過這個手鐲的式樣有點老,女人總是喜歡新鮮款式,加上想給出生不久的兒子買個金手鐲,所以蓋先生的妻子決定,拿著自己的舊金鐲去商場轉轉,換兩個分量較輕,但是款式新穎的手鐲。
蓋先生說,在萃華金店安盛店,妻子正好碰上了“以舊換新”的商家活動。一番挑選后,她給自己和兒子選了一大一小兩只手鐲。可當妻子興高采烈帶著手鐲回家后,蓋先生卻覺得有點不對勁。
“兩只手鐲明顯分量不重。尤其是成人手鐲,沒有標明重量,只標明是‘足金手鐲’,定價11752元。而兒童手鐲的重量是8.42克。”蓋先生說,兩只鐲子一掂量就能感覺分量不如舊金鐲。“我稱了一下重量,發現倆鐲子加起來只有22克重,足足比原來縮水了13克!”蓋先生說,按照金價380元每克計算,他覺得這次“以舊換新”自己吃了近5000元的虧。
蓋先生說,事后自己帶著金鐲找到商家,被告知新手鐲里包含了加工費、折舊、品牌價值,減少的重量可以理解為是用來支付了這些費用。“普通消費者可能對金飾品‘以舊換新’后的重量可能沒有概念,也不是那么敏感。但是35克只換回了22克,就算品牌附加值再高,加工技術再高,也不能‘縮水’這么多吧。”
蓋先生妻子“換”到的兩個手鐲,一只沒有克重,標價為11752元;另一只標明重量為8.42克。同時該店承諾,三日內視頻保持原樣,可以調換。
記者聯系上了萃華金店金州總店服務熱線。工作人員表示,確實接到了蓋先生的投訴,但已經向其解釋清楚原因,而且消費者“表示接受”。
工作人員稱,正常的“以舊換新”活動其實只能以標價類產品(指標有“一口價”的產品)換取標價類產品,標價相同可以無限次更換任意款式,新的款式標價高于原價,就要補齊差價。但也有消費者用不明來源無法準確估值的金飾品拿來“換新”,這些黃金大多沒有購買憑證,不知道其來源,也無法準確估值。為方便消費者換購,商家就用當日金價乘以重量估算價格。蓋先生妻子參加的金飾品以舊換新活動,實質是商家收購其原有的金飾品,作價計算后,按照舊金飾的價格,等價兌換新的金飾品。
“這位顧客換的兩個金鐲,一只是按照克重計算,另一只則是‘一口價’的定價金飾品。”工作人員說,定價金飾品確實不標明克重,這是因為其價格跟重量沒有關系,只跟金飾品款式做工等有關。“我們已經跟顧客講明了這些規則,也是在其同意后才進行了更換。”工作人員表示。
事實上,蓋先生遇到的“縮水”情況并非個例。市民張女士在用自己的金項鏈“以舊換新”時,12.62克的金首飾也變成了總重量不到10克的飾品。“商家的黃金以舊換新活動,讓人感覺‘水很深’,而且算來算去消費者總是‘吃虧’,”張女士說。
今日中金網關于薈華金店黃金手鐲圖片(薈華樓翡翠手鐲)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