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金點評 >

建設銀行紙黃金價格走勢圖(建行紙黃金價格走勢圖建行紙黃金)

中金網今日介紹"崇明黃金瓜(崇明黃金瓜怎么做好吃)",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崇明黃金瓜(崇明黃金瓜怎么做好吃)對您幫助。

崇明黃金瓜(崇明黃金瓜怎么做好吃)

各位看官,如果筆者問您,中國最大的島嶼是哪個?相信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臺灣島。

第二大島嶼呢?相信很多人也知道答案——海南島!

那么,第三大呢?

可能,有些看官就不知道是哪里了吧?沒錯,我國的第三大島嶼是長江口的崇明島。

(高德地圖截圖)

正如各位看官所知,崇明島是由長江上游而來的泥沙淤積而成。并且,因為潮汐力量的南北偏差,造成了崇明島并沒有位于長江主航道的中心,而是更靠近長江北岸一點。

崇明島雖然名為“崇明區”,但是,崇明島并非全部屬于上海市。

在崇明島的北部,靠近長江北岸,有很小的一部分其實是屬于南通的。相信有些看官并沒有注意到這個有意思的細節。(這是因為崇明島更靠近長江北岸的原因嗎?)

(這個農莊的名字很有意思——西來農莊。取崇明島由“西來”之沙形成之意。)

崇明島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其形成歷史,不過1000多年。

所以,2500年前,吳王夫差北征齊國的時候,吳國軍隊分兩條路線北上。一條是水軍入黃海,沿海北上,奔襲今天的日照等地。另外一條,是陸軍跨過長江,在揚州附近入邗溝而北上。

(春秋戰國時期地圖)

那個時候,長江之水帶來的泥沙,還沒有沖積形成崇明島。所以,吳國軍隊也就無渡江可以借用的有利地形。

崇明島,位于一江春水與東海之水的交匯處,正好是咸、淡水匯合之地。獨特的水文條件,讓這里的物產別有一番特色。

崇明老毛蟹就是其一。

(崇明老毛蟹)

陽澄湖大閘蟹,在上海及其周邊地區,無疑可以作為美味的代名詞。大閘蟹個大肉多,堪稱一絕。

比起陽澄湖大閘蟹,崇明老毛蟹個頭就小了很多。

但是,老毛蟹以自己蟹螯上獨特的長毛,薄薄的蟹殼,滿滿的蟹膏,活出了自己獨特的“蟹生”(人生)。最后,把自己活成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同樣成為崇明島“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還有這個長相頗似哈密瓜的東東。

這個瓜,名字叫做崇明“黃金瓜”。

黃金瓜好像只生長在崇明島上,最起碼,去過很多地方的筆者,在其他地區還未曾見過這種黃金瓜。

筆者不是植物學家,所以查了一下資料。原來,崇明黃金瓜其實就是“茭瓜”。

(崇明黃金瓜最經典的吃法是涼拌。脆爽可口,有“菜中海蜇”之譽。)

筆者老家在山東,山東也是有茭瓜的,但是,模樣卻與崇明黃金瓜大相徑庭。可能,這是因為崇明島獨特的咸、淡水條件形成如此差異的吧。正如“南橘北枳”之意。

南橘,對于筆者這樣一個北方人而言,實在是區分不出整個江南大地上到底有多少個不同的品種,以及這些品種之間那微妙的差別。

當然,也有可能是,這些南橘其實都一樣,只不過由于水土不同而形成了諸多不同口味而已。

崇明島上也有柑橘,而且產量很大,價格便宜,口味獨特。每年秋季,崇明島上都會舉辦“崇明柑橘節”。

300多年前的清朝初年,鄭成功聯合了浙江東部的反清力量,水陸大軍,齊頭并進,直奔長江口而來。

屬下建議鄭成功,應該先拿下長江口的崇明島,并以此為據點,然后再朔江而上,攻取重鎮南京。但是,鄭成功并沒有采納這個意見。

當鄭成功進攻南京失利,沿江而下,再想奪取崇明島的時候,迎接他的卻是久攻不下,進而敗退海上的結局。

筆者猜想,擅長水戰的鄭成功最終沒有拿下崇明島,除了本身已處強弩之末,作為守軍最有利后勤保障的,崇明島上的豐富物產,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吧。

今天,西來之沙,還在順著長江之水不斷涌來。

根據現有的水文資料,崇明島每年都會增加大約5平方公里的“新生土地”。

在將來幾十年光景內,崇明島北面的水道,有可能徹底消失。如此一來,崇明島,就會與長江北岸的陸地連成一片。

那個時候,我國第三大島嶼,就要讓位于舟山島了!

今日中金網關于崇明黃金瓜(崇明黃金瓜怎么做好吃)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