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金點評 >

黃金兄弟難看(《黃金兄弟》)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兄弟難看(《黃金兄弟》)",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兄弟難看(《黃金兄弟》)對您幫助。

黃金兄弟難看(《黃金兄弟》)

香港電影,曾經叱咤風云,享譽國際,陪伴了國內幾代人的成長。

對于70后、80后,以及一部分90后來說,香港電影承載的是他們美好的童年時光,但時過境遷,那些陪伴著香港電影一起成長的人,卻無奈的感嘆:如今的港片變了味,沒有以前的好看。

為什么現在的香港電影越來越不好看?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歷史,會形成不同的文化,電影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是最能體現不同地域之間的人文區別。

除了美國、日本、韓國這些他國之外的電影,大華語電影如果再將之細分,又能分為內地、香港以及臺灣。

內地電影著重在教育,本質還是和六七十年代的紅色電影一樣,它更多的是代表官方,強調一種教育的意義。

而香港電影,因為香港這塊地域的商業,決定了香港電影更多的側重在娛樂方面,為市民提供娛樂。

如果說內地的電影代表的是官方的視點,那么香港電影代表的則是普通市民的視點,加上香港一貫的自由風。

香港電影各種百無禁忌,迎合市民的橋段撲面而來,由此形成香港電影一貫的特色:親民。

香港電影一貫以親民著稱,主角從來就不會具備任何高大神圣的特質,而是隨處可見的市井小民,擁有你我都有的小毛病。

像港片時代的周星馳電影,周氏電影無一例外都是底層小市民,刻畫的都是底層人物的喜怒哀樂。

香港電影好看。

不僅僅是因為片中那些驚天動地的愛戀,兩肋插刀的義氣,而是那份底層人物之間濃濃的人情味。

像《千杯不醉》,《每當變幻時》,《72家租客》,《我愛HK之開心萬歲》等等,這些影片中無一例外充滿著人與人之間那股濃濃的,化不開的人情溫暖。

當然,對于如今已經被人遺忘的港片而言,香港電影正在脫離市井,渴望營造一個富麗堂皇的香港,在向國際靠攏的趨勢下,港片也失去了原有的那股市井煙火的親民。

隨著回歸后兩地文化的交融,港片那股自由風也正在消逝,曾經那些洋溢著天馬行空的橋段,那些百無禁忌的慫天慫地慫政府慫圈內人,現在也逐漸向內地的寓教于樂,教育這一層面靠攏。

對于低迷的港片而言,港片想要重振昔日的雄風,就只能進駐內地,依靠內地市場。

但是,內地電影和香港電影有著截然不同的影像風格,香港電影在向資本妥協的同時,為了迎合內地市場,就只能不斷的改變其風格。

比如,2018年的《黃金兄弟》,曾經張揚著極端的個人主義的古惑仔兄弟們,在《黃金兄弟》中卻變成為國為民的英雄。

表面看,是古惑仔“從良”了,但更多的,是港片妥協了,向資本妥協是唯一的出路,這是無可奈何的,所以大批香港電影人北上。

在北上的同時,香港電影也正在失去原有一貫的特色,所以,對于那些陪伴著香港電影長大的人而言:香港電影變味了,香港電影越來越難看了。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兄弟難看(《黃金兄弟》)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