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金點評 >

黃金之獸(神怒之日黃金之獸)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之獸(神怒之日黃金之獸)",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之獸(神怒之日黃金之獸)對您幫助。

黃金之獸(神怒之日黃金之獸)

“黃金神獸”

在西藏平均海拔約5000米的羌塘高原腹地,有這么一個阿魯盆地。阿魯盆地是典型的高原湖盆,位于阿魯錯和魯瑪江冬錯兩個高原湖泊。正是這片并不險峻的山地,當地人卻流傳著黃金神獸的傳說。

根據傳說,這種動物從長相上來說跟牦牛一模一樣,大多數野牦牛的皮毛是通體黑色或是深褐色,而這種動物渾身卻披著金子一般的淺色皮毛。這些金絲一般的毛發就從它的背部和體側兩邊延伸下來。而它的身體下方還拖著長長的、卷曲而濃密的棕色裙毛,宛如掛在身上的蓑衣一般。

當這種動物快速奔跑時,棕色的裙擺上下翻飛舞動,突顯出威武雄壯之氣。而它粗壯的四肢和一對攝人的大角,更是殺氣騰騰,令人不寒而栗。當它挾著沙石向你飛奔而來時,你唯一的選擇就是自求多福吧!因為它們的體型龐大,肩膀的高度可超過170厘米,體重則足足有1000斤重。它就是被當地人稱為神獸的“金絲野牦牛”。

藏族人心目中的神牛

要說這金絲野牦牛,可謂是藏族人心目中的神牛。這其實也不奇怪,牛是人類最早馴化的野生動物之一,以倔強的脾氣聞名于世。雖然是食草動物,卻敢于在曠野的百獸中間閑庭信步,而且繁衍至今,一直是人類最親密的朋友。

我國自古就有吉運牛福的說法,農有五牛獻瑞彌生之福,牛也是我國最早的圖騰之一。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牛也常被視為神鬼的化身。四大名著《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大哥,牛魔王,其實就是古人對于牛的一種崇拜。而捉鬼的鐘馗亦是牛眼如炬,讓魑魅魍魎難以遁形。

但唯有雪域高原的牦牛,相伴著人類數千年一路走來,卻依舊從根性中完美保存著最純粹的古樸氣質,堅忍而又倔犟地與高山人類結伴于神諭之地。在藏民看來,牦牛就是天神對他們最大的恩賜,是養育他們生命之神的化身。

在藏族傳說中,金絲野牦牛是神山東方的妻子過門兒時,帶來的陪嫁。在這里,金絲野牦牛不僅不會被捕殺,還是一種吉祥物,它激勵著藏民們的生存意志,賦予他們單純善良的天性與自然和諧版的歌舞之美。

雪豹都畏懼三分

“形體猶如大云朵,騰飛凌駕行云間,鼻孔嘴中噴黑霧,舌頭擺動如電擊。”這是金絲野牦牛在藏民心目中的偉岸形象,雖然里面有些夸張成分。但金絲野牦牛發起怒來,確實連高原上的猛獸雪豹都要畏懼三分。

雪豹素有“雪山之王”的稱號,在青藏高原上,雪豹是主流的捕食者,因其體型龐大,捕食動作猛如虎,因此成為了高原上一眾食草動物的噩夢。

一般來說,金絲野牦牛都是跟著野牦牛群一起過著群居的生活,雪豹一般毫無機會。不過機敏的雪豹有的是耐心,懂得等待時機。一旦小牦牛落單,雪豹就會發動閃電戰,一下將小牦牛撲倒在地。

這時候一旁的金絲牦牛不僅憤怒于雪豹傷害自己的同類,同時也感到自己的威嚴受到了侮辱。于是它挺起兩只尖銳的牛角,以巨大的威勢撞向雪豹,一旁的其他金絲牦牛也紛紛加入戰局。面對這些龐然大物,哪怕對付一只也有極大的生命危險,更何況是面對這個密不透風的“群牛陣”。雪豹險些被嚇得魂飛魄散,想都沒想就撒腿逃命去了。

對于金絲野牦牛的研究

科學家們一直想弄清楚金絲野牦牛的生活習性,以便更加了解這種動物,并提供更行之有效的保護。但阿魯盆地一帶寒冷干燥,年降水量還不足100毫米,地表植被更是稀少,甚至都沒有高過小肚子的草。這樣人跡罕至的地方,雖然是野牦牛再理想不過的棲息地,但卻給想要研究金絲野牦牛的科學家們出了不小的難題。

1896年,出生在都柏林的愛爾蘭探險家亨利·迪西第一次踏上了這片神圣的土地,并有幸成為了第一個記錄金絲野牦牛的探險家。他在阿魯盆地向西北至邦達錯附近的區域內,忽然發現在黑色的牦牛群中居然有幾只金色閃閃的巨獸,他把這一發現寫進了自己的探險日記里。

此后漫長的日子里,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僅僅把金絲野牦牛當成了一個傳說故事,根本沒有人相信亨利·迪西日記里的描述。更多的歐洲人認為亨利·迪西肯定是在陽光下看花了眼,怎么會有黃金般的野牛存在呢?

直到1988年,一位名叫喬治·夏勒的美國訪客收到邀請,與我國科學家一道開展了青藏高原野生動物的研究工作。他們分別進行了三次抽樣調查。發現金絲野牦牛確實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生物。只不過在當地野牦牛中的占比相當低,幾乎不到2%。

夏勒博士通過仔細研究注意到:金絲野牦牛胸腔寬闊、氣管粗短、血液攜氧能力極強,這或許就是它們可以在空氣稀薄的高原長時間行走的原因;另外它們的皮膚厚而堅硬,全身還覆蓋著濃密的毛發,極其適應寒冷環境,難怪它們在如此人跡罕至的地方也能生存。

而這種金絲野牦牛不僅會與黑色野牦牛雜居,并且還能雜交產生后代,生出來的小牛黑色和金色的都有。因此他認為,所謂的金絲野牦牛,很可能不是一種全新的物種,而是其他黑色野牦牛基因突變的結果,就像白蛇、白象等白化動物一樣,雖然罕見,但也不至于大驚小怪。

他的這一觀點很快就遭到了我國科學家的痛苦打臉。

新時代的DNA驗證

2014年,我國林業科學院和中央民族大學的專家們針對夏勒博士的觀點,對金絲野牦牛與普通野牦牛的遺傳差異進行了DNA基因測試比對。比對證明金絲野牦牛完全不是基因突變的結果,而完全可以劃分為野牦牛旗下的一個亞種,需要進行專門的保護。

所謂的亞種,就是說,這些動物的親緣關系雖然足夠近,但是由于生活環境不同,它們的身體特征、行為方式、生態需求都有著能夠識別的明顯差異性,這時候,這些不同于親緣的動物就被冠以亞種的名分。就好比金絲野牦牛,雖然外形上很像普通野牦牛,但它金色的皮毛獨具一格,因此也是單獨分類。

對于金絲野牦牛的保護

正是基于我國DNA鑒定技術的結果,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意識到保護金絲野牦牛的重要性。其實很早以前動物學家的研究就表明,雄性野牦牛更喜歡生活在平坦的地域上,而最近幾十年來,由于人類領地的不斷擴展,金絲野牦牛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金絲野牦牛無奈了,只好被迫遷移到海拔更高的山地上。

同樣,氣候變化對于金絲野牦牛的生存環境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戰。近些年,氣溫加速升高,冰川面積減少、植被生長周期變化。根據計算機的模擬分析表示:在短短幾十年后,面積超過三分之二以上的春夏季棲息地,將變得不再適宜金絲野牦牛生存,而秋冬季適宜區域的惡化,可能會更加顯著。

好在我國早已開展了環境保護的措施。在2013年7月,就已經在金絲野牦牛生活的羌塘中北部的雙湖縣建立了一個季節性的禁牧保護區,在美麗的西亞爾雪山腳下,金絲野牦牛可以自由地繁衍生息。

即便如此,目前金絲野牦牛的數量仍不足200頭,對于它們的保護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之獸(神怒之日黃金之獸)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