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金點評 >

黃金騙貸案(假黃金騙貸案的原因分析)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騙貸案(假黃金騙貸案的原因分析)",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騙貸案(假黃金騙貸案的原因分析)對您幫助。

黃金騙貸案(假黃金騙貸案的原因分析)

作者|貓哥

一個昔日的500強企業,如今只值7000塊,你敢信?

這事兒還真就實實在在地發生了。美股的退市公司會進入粉單市場,已經在納斯達克摘牌一年多的中概股金凰珠寶,在粉單市場的報價可以說地低到了塵埃里。

有多少呢?

0.0001美元,鑒于其總股本只有1102萬股,如今的市值也只有7000元,都趕不上很多打工人的月薪,著實也有點突破想象了。

不過,7000塊對于它來講都算是高估了,為啥呢?因為這公司是80噸假黃金騙貸的主角,臭名昭著。

金凰珠寶的前身是央行在湖北的制金廠,90年代企業改制,制金廠落入了60后的賈志宏手中。

賈志宏此前當過兵,轉業之后,從商炒股,而且還挺厲害,據說收制金廠的錢,就是來自于炒股的積累。

嘗過資本市場甜頭的賈老板自然很熱衷于資本市場,金凰珠寶也是奔著上市去的,6年的時間,賈老板就開始沖擊A股市場,2008年提交了招股書,想要在深交所上市,成為“珠寶首飾第一股”。

因為老想著割韭菜,公司本身的業務太一般了,資產、業績、套現、稅務問題一直存在,理所當然的被A股拒了,闖關失敗的賈老板把目光放到了美國,轉戰納斯達克,終于成功。

不過,上市之后股價在攀上高峰之后就開始大幅回落,美國的韭菜不好割,賈老板琢磨著還得回A股。

2016年,ST昌魚被基金舉牌,監管部門又發現了另一個潛在舉牌方,持股超過10%,兩家公司交叉持股、任職,合起來就是一致行動人,股權直逼大股東,舉牌方背后的老板就是賈志宏和他的金凰系。

想干嘛昭然若揭,舉牌就是為殼而來,如果拿到殼再注入資產,炒作一下,股價就得上天。

不過,操作太騷還是露了馬腳,買殼算是告吹了。

借殼沒成,缺錢的賈老板又用上了另一個融資手段。

為啥缺錢呢?

資本運作需要大筆資金,但是賈志宏在湖北本地的金融機構里面風評不好,少有銀行肯給金凰貸款,而肯貸款的在最終需要的時候也跳票,融資很難。

銀行之外,還有信托。

在參與ST昌魚的買殼時就有信托的參與,通過信托也可以拿到錢,賈老板是咋操作的呢?

他用1000公斤的金條做抵押,從長安信托貸出來2億,這錢很快還上,雙方皆大歡喜。

后來再貸款的時候,就不是2億的數額了,10億都算是小意思了。

2018年,賈志宏參與了湖北三環集團的混改,三環集團手里有上市公司襄陽軸承的控制權。

賈老板很心動,提出了70億購買全部股權的方案,比當時最大競爭對手30億買50%的出價更高,自然最終賈老板大獲全勝,于是賈老板手里終于實控一家上市公司。

但是70億從哪兒來呢?

抵押黃金換信托貸款的融資方式就開始發揮重大作用了,他用Au999.9的黃金做抵押,人保和大地保險做了保險,順帶著還有手下一批公司的股權作為抵押,看起來保障很嚴密,信托就開始批錢了。

這種模式也從信托蔓延到了外地的銀行、小貸、融資租賃和貿易公司。

借錢的估計是這么想的,就算錢還不上,還有黃金呢,這可是硬通貨。

靠著金融機構的借款,旗下的金凰珠寶發展的也挺好,2019年首次憑著163.8億的營收和3.3億的利潤,進入了《財富》中國500強,也算是達到了金凰珠寶的高光時刻。

但是,高興沒多久,公司就暴雷了,“黃金劫”正式開始。

2020年的2月份,東莞信托從金凰的一單抵債黃金中拿了一根進行了隨機抽檢,結果,這個本該是Au999.9的黃金塊,是表面鍍金,內部銅合金。

這價錢可差的多了。

東莞信托立馬急了,找賈志宏討說法,其他家也坐不住了,5月份,民生信托要求開箱檢驗,賈志宏慌了,想要叫停也來不及了,第二天就給相關人員發了一條短信,“別了”。

檢測結果出來了,假的、假的、假的......

這個“假黃金騙貸案”正式曝光了,金凰珠寶和賈志宏一共用83噸的假黃金作為抵押,從11家金融機構中貸出來200億的資金。

民生信托、恒豐銀行、東莞信托都是踩雷大戶,對應資金在30億以上。

這些錢去哪了?很多人以為收購三環集團花掉了,結果一查,賈志宏對三環集團的收購還有40多億的缺口,后來這次收購更被爆出國有資產流失,沒拿出錢來的賈老板跟原國資股東也開始陷入債務糾紛,最終也沒能染指上市公司。

這么大的騙貸對公司不可能沒影響,很快,他在美國的上市公司股價就跌倒1美元以下,不僅被上金所除名,最終走向了退市摘牌。

這個圍繞著83噸金子的貸款騙局,其實仔細想想,很多地方都不太符合常理:

1、這些受害的金融機構,天南海北的都有,就是沒有本地的,為啥?本地人知根知底啊。

2、上金所的黃金,沒有走標準的黃金貸款流程而是走“抵押+保險”的模式,為啥?黃金有問題唄。

3、一個非黃金產區也非傳統加工區的廠商,能有一個大金礦2年的產量、占央行黃金儲備4.6%的黃金,為啥?那就是虛構的。

4、黃金入庫的時候都進行過抽測,而還未出庫再次抽測,就變合金了,為啥?金凰的、信托的、保險的、第三方檢測的,這么多人都被騙的概率并不大,這里面問題肯定不少。

但凡多問一個“為啥”,大約就不會被騙得這么慘了。

這就不得不說一說民生信托了。

它是這個假黃金案的最大受害者,而它的厲害之處在于,假黃金案也不是他們唯一踩中的大雷,新華聯、漢能集團、凱迪生態都有它的身影,有人戲稱,它幾乎精準地踩中了每一個不該踩的地方,民生信托上面是泛海系,而泛海2021年已經慘不忍睹、自顧不暇。

四川信托暴雷更早,除了假黃金案案,它面臨的罰款、訴訟一大堆,后來還因借款糾紛,凍結了安信信托的股份,而安信信托同樣是假黃金案受害人;

東莞信托也沒有平安落地,當時的董事長最終落馬,雖然沒說具體啥事兒,但是跟假黃金案脫不了干系,畢竟這里面的貓膩大著呢。

在2021年8月份,金凰珠寶、賈志宏等18人也終于被刑事立案。

天眼查信息顯示,金凰珠寶有終本案件39件,執行的總標的191.6億,未履行的總金額是178.4億,而賈志宏個人也有135條限制消費令。

“終本”意味著金凰珠寶和賈志宏名下,已經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了。

在現階段的公開的信息來看,想要追回損失,很難了。

恒豐銀行在2020年已經訴訟了一波,連帶公司也有不少,但是沒一個有錢還的,裁判文書上勝訴,沒錢還也沒啥用。

不是還有保險公司呢嗎?

想要判賠也不容易。

目前來看,保險公司還是“拖”字訣,在各種起訴中,不斷提出管轄權異議,想要把來自于各地的訴訟集中到武漢去。

目前,還沒有保險公司被判賠錢的判例。

不過,在長安信托和人保武漢的訴訟中,陜西高院的裁定書中提到,保險合同中約定,“如果保險標的黃金的質量和重量不符合保單及特別約定清單約定,即視同發生保險事故,由保險人對受益人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也就意味著,雖然沒能得到賠償的判例,但是仍能從當初的合同里面,找到一些成功追回損失的希望。

保險公司冤么?

一點也不冤,畢竟當年查黃金的階段,保險公司本應是最該上心的一個。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騙貸案(假黃金騙貸案的原因分析)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