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金點評 >

共享優(yōu)酷黃金會員(優(yōu)酷黃金會員權益)

中金網(wǎng)今日介紹"臺灣的黃金便宜嗎(臺灣的黃金為什么便宜)",希望小金從網(wǎng)上整理的臺灣的黃金便宜嗎(臺灣的黃金為什么便宜)對您幫助。

臺灣的黃金便宜嗎(臺灣的黃金為什么便宜)

1949年末到1949年初,國民黨政府在軍事上損兵折將、人地盡失,在經(jīng)濟上財政崩潰、物價飛漲,在政治上派系互斗、腐敗透頂,統(tǒng)治地位即將不保。蔣介石意識到這一點后,開始想辦法留后手,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將上海、南京等地金庫中儲存的黃金秘密、迅速地運往臺灣。

那蔣介石到底從大陸運走了多少黃金呢?1949年1月,裝載了“中央銀行”一千多箱檔案的太平輪因海難沉沒,密運黃金的官方記錄也從此沉入了大海,所以,蔣介石密運黃金的具體數(shù)量成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樁懸案案,眾說紛紜。在這些說法中,最靠譜的可能是美國加州大學教授吳興鏞得出的結論。

說吳興鏞的結論靠譜,是因為他的身份和掌握的材料。吳興鏞的父親是國民黨軍隊前財務署長、蔣介石的“總賬房”、親歷過黃金密運臺灣全部經(jīng)過的吳嵩慶。吳興鏞解密了父親留下的“軍費密記”,并對比其他史料,給出了相對可信的答案,后來還專門出了一本書,敘述了蔣介石密運黃金的經(jīng)過。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故事。

蔣介石欲在臺灣“另起爐灶”

1948年淮海戰(zhàn)役結束后,解放軍攻克了江南的門戶徐州,兵鋒直指南京,這讓原本就陷入了嚴重危機的國民黨政府更是雪上加霜:經(jīng)濟上金圓券貶值造成物價飛漲,“過條馬路,物價就要翻一番”;政治上派系互斗,李宗仁白崇禧要求蔣介石“下野”。

在失敗不可避免的情況下,蔣介石開始想辦法給自己留后手。

當年10月9日,蔣介石秘密召見“央行”總裁俞鴻鈞,第一次對他談起轉(zhuǎn)運黃金、變更儲存黃金地點的話題。11月10日,蔣介石又叫來俞鴻鈞,當面下令,讓他準備把黃金運到臺灣、廣州等地。

當年11月22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要選一個“單純環(huán)境”,“另起爐灶”,“現(xiàn)局之敗,不以為意矣”。

蔣介石日記中所謂的“單純環(huán)境”即指臺灣。選擇臺灣,歷史學者認為蔣介石主要是聽從了張其昀的意見。

張其昀是蔣介石手下的高級幕僚,學者出身,曾在哈佛大學講學,對地理和歷史領域都頗有研究。除了能力強,他還是蔣介石的老鄉(xiāng),所以蔣介石對他是言聽計從,號稱“陳布雷第二”。

張其昀給蔣介石出主意說,撤退到大西南是下策,上策應該是撤退到臺灣。

張其昀認為臺灣有三點優(yōu)勢:第一臺灣海峽海闊浪高,能有效阻擋缺少空軍、海軍的解放軍的乘勝追擊,軍事形勢有利;第二臺灣長期與大陸阻隔,共產(chǎn)黨人員活動較少,尤其又經(jīng)過“二·二八事件”的整肅,政治環(huán)境有利;第三是臺灣對外四面環(huán)海完全封閉,對內(nèi)交通便利,鐵路公路四通八達,農(nóng)村地區(qū)也得到了開發(fā),容易形成閉合的、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

據(jù)此,張其昀認為,如果有足夠的資金和人才,臺灣將是“反攻大陸”的理想基地。

蔣介石聽了張其昀的建議,選擇了臺灣作為撤退地點后,開始計劃從大陸向臺灣秘密運送黃金,只留小額金銀分散儲存于成都、廣州等地當做必需的軍費。

選擇親信負責密運黃金

向臺灣運送黃金是絕對機密的大事,蔣介石必須選擇親信來完成,所以負責人中除了親屬就是心腹。

其中,長子蔣經(jīng)國負責安排護衛(wèi)軍隊,大舅子宋子文負責調(diào)度運輸船艦,“央行”總裁俞鴻鈞負責擬定各種往來公文。同時,蔣介石命令還在養(yǎng)病的陳誠立即到臺灣當“省主席”,把臺灣軍政事務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防止李宗仁尋機染指。

吳興鏞的父親吳嵩慶,當時任國軍聯(lián)勤總部財務署長,也是在這個階段開始參與到密運黃金的任務的。

吳嵩慶的機要秘書回憶說,為了把盡量多的黃金掌握在手中,蔣介石下令要求黃金等硬通貨的開支都由其本人親自過問,吳嵩慶不用聽他人命令,只對蔣介石本人負責,任何調(diào)運、分配都必須有蔣介石的親筆批示;另外,蔣給吳嵩慶的密碼電報,不允許經(jīng)過譯電室,而是由吳嵩慶機要秘書親自翻譯。

俞鴻鈞手下回憶說,俞鴻鈞在工作時,切斷了所有與外界的所有聯(lián)系,獨自一人躲在總裁辦公室后面的一個小屋里,自己寫公文,自己寫用印,自己封信封。

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做到絕對的保密。

第一次運輸就被媒體曝光

黃金一共分四批運到臺灣。

第一批起運由俞鴻鈞負責,時間是在1948年12月1日和1949年1月1日,分兩個船次進行,共運走黃金257萬余兩。

但蔣介石本以為萬無一失的秘密運輸,在第一次船運時就曝光了,弄得輿論嘩然、滿城風雨,后來還因此發(fā)生了“黃金擠兌慘案”,死了人。

秘密暴露,是因為一次偶然事件。

1948年12月1日,國民黨海關緝私艦“海星號”的所有船員都接到命令:即將執(zhí)行緊急任務,任何情況下都不準離船。深夜,“海星號”起航,沒有走往常的航線,而是從長江口左轉(zhuǎn)來到上海外灘“中央銀行”的貨運碼頭。

沒等“海星號”停穩(wěn),碼頭就被荷槍實彈的軍警給戒嚴了。接著,一些挑夫從華懋飯店北側小路上魚貫而出,每兩人一組,把一箱又一箱的貨物抬上船,一共抬了七百多箱。

貨物裝完,“海星號”就安靜而迅捷地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并在12月4日到達臺灣。

可蔣介石沒想到的是,“海星號”整個裝船的過程,都被一個叫喬治·瓦因的英國記者看到了。

當晚,喬治·瓦因住在華懋飯店北樓的客房中,不知為啥大半夜了還不睡覺,閑著無事朝窗外張望時,正好看到了挑夫們朝“海星號”上不停地搬箱子。雖然不知道箱子里裝的是什么,但憑借著職業(yè)的敏感性,他推斷出箱子裝的必然是黃金。

喬治·瓦因興奮得睡意全無,連夜趕稿。第二天,英國的報紙就刊出了“國民政府連夜偷運黃金”的爆炸性新聞,香港等地的華文報紙迅速轉(zhuǎn)載,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國內(nèi)。

頓時輿論嘩然,原本就已經(jīng)貶值了百分之八十的“金圓券”又是一路狂跌,導致市場上的物價完全失控。

已經(jīng)無力控制局勢的國民黨政府又做出了一個愚蠢的決策,宣布允許上海市民到銀行用“金圓券”兌換純金,每天限兌1000兩。因為兌換的價格比在黑市上買黃金還便宜,能夠賺取暴利,所以成千上萬的上海市民連日到銀行門口排隊,想擠進銀行兌換黃金。12月24日,銀行門口焦灼、絕望的人群因為擁擠、沖撞,發(fā)生了踩踏事件,造成了7人死亡和45人受傷。

發(fā)生了“黃金擠兌慘案”后,國民政府又改變了政策,宣布停止以“金圓券”兌換黃金,剝奪了人民的最后一點希望。

這時,蔣介石已經(jīng)徹底撕下臉皮,不再顧忌民意洶涌和百姓死活,唯一在乎的是如何迅速把剩下的黃金搶運出去。

蔣介石下野前后,依然操控著黃金運輸

1949年1月以后,蔣介石又先后運走了三批黃金,分別運輸?shù)脚_灣和廈門,整個過程都由吳嵩慶負責。

當時,蔣介石密運黃金時遇到一個新問題,就是他的下野。蔣介石擔心,自己下野后李宗仁會阻止繼續(xù)向臺灣運輸黃金,于是想了個辦法,就是以“軍費”的名義從國庫中“預支”黃金,當時由吳嵩慶負責擬定了相關草約。

在蔣介石的縝密謀劃下,在他下野前一天的1月20日,國民黨海軍幾艘艦艇一次性從“中央銀行”上海金庫運走了90萬兩黃金、3000萬枚銀元和7000萬美元,上海金庫留下的黃金只有二十萬兩。

蔣介石正式下野后,俞鴻鈞不再擔任“中央銀行”總裁職務,改由劉攻蕓繼任。劉攻蕓不愿意配合蔣介石繼續(xù)密運黃金,找各種借口推諉、拖延,讓蔣介石十分不滿。

1月30日,周至柔、桂永清、郭懺、吳嵩慶等國民黨要員(豪華陣容,周為空軍司令,桂為海軍司令,郭為聯(lián)勤總部司令)和俞鴻鈞一起,組成了強大的游說團隊,到上海說服劉攻蕓,最終后者同意配合密運黃金。

2月6日,國民黨動用空軍運輸大隊,把南京國庫中的黃金搬空。等李宗仁發(fā)現(xiàn)時,已經(jīng)是2月17日了,想追也追不回來。

上海庫存中剩余的20萬黃金也未得幸免。上海解放前夕,蔣介石命令湯恩伯在解放軍進城前把上海的20萬兩黃金運到臺灣。湯恩伯緊急調(diào)動兩艘軍艦和一艘招商局的船只,經(jīng)過兩天兩夜的連續(xù)裝運,在解放軍先頭部隊已經(jīng)進入上海市區(qū)的時候裝船完畢,急匆匆開往臺灣。

1949年7月,原本存在廈門的黃金也運到了臺灣,由空軍運輸?shù)?0大隊負責運輸。后來的飛行員回憶,第20大隊的運輸機往來臺灣、廈門之間多日才完成運輸,第20大隊因此被稱為“黃金大隊”。

蔣介石到底運到臺灣多少黃金

那蔣介石到底從大陸密運了多少黃金去臺灣呢?

這個原本是有據(jù)可查的。

1949年1月27日,“中央銀行”把1317箱檔案裝上了開往臺灣的“太平輪”,其中記載密運黃金的檔案就在其中,由5名工作人員隨行。但“太平輪”行駛至浙江舟山外海時發(fā)生意外沉船,檔案和“央行”工作人員都沉入了海底。

這讓蔣介石密運的黃金數(shù)量成了一個懸案。

2009年,吳興鏞閱讀了父親吳嵩慶的“軍費密記”并比對了相關檔案、記載后認為,算上1949年8月從美國運來的黃金,蔣介石運到臺灣的黃金到臺灣的黃金總量約400萬兩(其中有60萬兩又被運回大陸充當軍、政相關部門的撤退經(jīng)費),再加上另外等值于黃金350萬兩的外匯和白銀,最后運到臺灣的資金總數(shù)約為黃金700萬兩。

運到臺灣的黃金作什么用了

運到了臺灣的黃金,成了國民黨政府初到臺灣的經(jīng)濟支點,對其在臺灣站穩(wěn)腳跟、穩(wěn)定臺灣的社會秩序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國民黨政府逃到臺灣時,當?shù)厝丝谥挥?00萬。600萬人口要養(yǎng)活突然到來的70萬軍隊和100多萬行政人員,根本是不可能。即使勉強做到,臺灣的經(jīng)濟和社會也將崩潰。

這時,運到臺灣的黃金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些黃金除了給行政人員和軍隊發(fā)餉外,還成為了新臺幣的準備金。國民黨政府用這些黃金,幫新臺幣贏得了信譽,讓島上民心安定下來,最后臺灣島內(nèi)社會形成良性互動,為日后經(jīng)濟穩(wěn)定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蔣經(jīng)國后來坦誠了這批黃金對穩(wěn)定臺灣的作用。他說,如果沒有這批黃金,臺灣當時的經(jīng)濟形勢不堪設想,也不會有什么日后的穩(wěn)定了。

不過在當時,即使黃金在手,蔣介石依然深感壓力,擔心老本很快會吃光,因為到了1950年6月,臺灣庫存黃金已經(jīng)只剩三個月的存量了。

關鍵時刻,美國人拉了蔣介石一把。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恢復了對臺為期15年的經(jīng)濟援助,總額達到了15億美元,蔣介石的財政困境才算得到了解決。

黃金給臺灣島帶來了穩(wěn)定,但對失去這些黃金的大陸有什么影響呢?臺灣作家李敖總結得非常到位:

“這是用全中國的錢,建設了中國一個省,用會計學的說法是耽誤了大陸發(fā)展的機會成本。”

今日中金網(wǎng)關于臺灣的黃金便宜嗎(臺灣的黃金為什么便宜)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

特別關注